注会存货习题

feion1992024-07-24  0

【例题13】 下列有关存货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多选)   A.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存货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B.随商品出售单独计价的包装物成本,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C.一般纳税人进口原材料交纳的增值税,计入相关原材料的成本   D.结转商品销售成本时,将相关存货跌价准备调整主营业务成本   E.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出存货而同时结转的已计提跌价准备,不冲减当期资产减值损失   【答案】ABDE   【解析】一般纳税人进口原材料交纳的增值税,不计入相关原材料的成本。   【例题14】北方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2007年9月26日北方公司与南方公司签订销售合同:由北方公司于2008年3月6日向南方公司销售电子设备10000台,每台万元。2007年12月31日北方公司库存电子设备13000台,单位成本万元。2007年12月31日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万元,预计销售税费均为每台万元。2007年12月31日前结存的电子设备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北方公司于2008年3月6日向南方公司销售电子设备10000台,每台万元。北方公司于2008年4月6日销售电子设备100台,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万元。货款均已收到。北方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北方公司2007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从2008年起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列第(1)至第(4)题   (1)2007年北方公司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万元。      (2)北方公司2007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为( )万元。      (3)2008年3月份销售电子设备影响当期利润总额的金额为( )万元。      (4)2008年4月份销售电子设备影响当期主营业务成本的金额为( )万元。      【答案】   (1)A   【解析】由于北方公司持有的电子设备数量13000台多于已经签订销售合同的数量10000台。因此,销售合同约定数量10000台,可变现净值应以销售合同约定的销售价格作为计量基础,超过的部分3000台可变现净值应以一般销售价格作为计量基础。   1)有合同约定部分:   ①可变现净值=10000××(万元);②账面成本=10000×(万元);③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额=0   2)没有合同约定部分:   ①可变现净值=3000××(万元);②账面成本=3000×(万元);③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额=4200-3900=300(万元)。   2007年北方公司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0+300=300(万元)。   (2)C   【解析】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300×25%=75(万元)。   (3)A   【解析】2008年3月份销售电子设备使利润总额增加=10000××(万元)。   (4)D   【解析】2008年4月份销售电子设备影响当期主营业务成本=100×÷4200×(100×)=130(万元)。  【例题15】甲公司为上市公司,该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在对其20×8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内审时,对以下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提出疑问:   (1)20×8年12月31日,甲公司存货中包括:300件甲产品、100件乙产品。   300件甲产品和100件乙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均为120万元。其中,300件甲产品签订有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每件合同价格(不含增值税)为150万元,市场价格(不含增值税)预期为118万元;100件乙产品没有签订销售合同,每件市场价格(不含增值税)预期为118万元。销售每件甲产品、乙产品预期发生的销售费用及税金(不含增值税)均为2万元。   甲公司期末按单项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8年12月31日,甲公司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如下:甲公司对300件甲产品和100件乙产品按成本总额48000万元(120×400)超过可变现净值总额46400万元[(118-2)×400]的差额计提了160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此前,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甲公司对上述存货账面价值低于计税基础的差额,没有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2) 2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电子设备3000台,单位成本万元。20×7年12月31日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万元,预计销售税费均为每台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00万元。甲公司于20×8年3月6日向丙公司销售电子设备100台,每台万元,货款已收到。20×8年3月6日,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12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140   贷:库存商品    140   因销售应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300÷4200×140=10(万元)   借:存货跌价准备 10   贷:资产减值损失    10   要求:根据资料(1)和(2),逐项判断甲公司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如不正确,简要说明理由,并编制更正有关会计差错的会计分录(有关会计差错更正按当期差错处理,不要求编制结转损益的会计分录)。   【答案】   事项(1)会计处理不正确。理由:甲产品和乙产品应分别进行期末计价。   甲产品成本总额=300×120=36000(万元),甲产品应按合同价作为估计售价,甲产品可变现净值=300×(150-2)=44400(万元),甲产品成本小于可变现净值,不需计提跌价准备。   乙产品成本总额=100×120=12000(万元),乙产品应按市场价格作为估计售价,乙产品可变现净值=100×(118-2)=11600(万元),乙产品应计提跌价准备=12000-11600=400(万元)。   甲产品和乙产品多计提跌价准备=1600-400=1200(万元)。   更正分录:   借:存货跌价准备 12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1200   因甲公司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所以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400×25%=100(万元)。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00   贷:所得税费用 100   事项(2)会计处理不正确。理由:销售产品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不能冲减资产减值损失,而应冲减主营业务成本。更正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0

《会计》每日一练-2021年注册会计师职称考试

1.【单选题】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该企业因管理不善盘亏一批库存材料。该批材料的实际成本为40 000元,进项税额为6 800元。应收保险公司赔款21 000元。不考虑其他因素,该批原材料盘亏导致的净损失为( )元。(第三章 存货)

900

000

800

800

2.【多选题】下列各项,应计入存货成本的有( )。(第三章 存货)

A.房地产开发企业为建造自用办公大楼购入土地支付的出让金

B.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须的仓储费用

C.商品流通企业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金额较大的采购费用

D.使存货达到可销售状态所发生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

3.【多选题】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时,应当考虑的因素有( )。(第三章 存货)

A.持有存货的目的

B.存货的市场销售价格

C.存货的采购成本

D.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4.【多选题】乙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18年发生的有关交易或事项如下:(1)因管理不善导致存货短缺15万元,扣除保险公司及过失人赔偿后净损失为10万元;(2)存货盘盈18万元;(3)生产车间计提折旧20万元,至年末生产的产品尚未出售;(4)因存货市价上升转回上年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20万元;(5)工程建造领用自产产品,实际成本13万元。关于上述业务对乙公司2×18年度报表项目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有( )。(第三章 存货)

A.对2×18年度利润总额的影响额为增加128万元

B.对2×18年度存货项目的影响额为110万元

C.对2×18年度存货项目的影响额为130万元

D.对2×18年度资产总额的影响额为128万元

5.【多选题】甲公司在物价持续下跌时期,将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由原来的加权平均法改为先进先出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第三章 存货)

A.低估当期利润,高估库存存货价值

B.低估当期利润,低估库存存货价值

C.高估当期利润,高估库存存货价值

D.高估当期利润,低估库存存货价值

【 参考答案及解析 】

1.【答案】D。

解析:盘亏原材料形成的净损失金额=40 000+6 800-21 000=25 800(元)。相关账务处理如下(单位:元):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46 800

贷:原材料 4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6 800

借:其他应收款 21 000

管理费用 25 8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46 800

2.【答案】BCD。

解析:选项A,房地产开发企业为建造自用办公大楼购入土地支付的出让金,应确认为无形资产。选项B,采购入库后发生的仓储费应计入当期损益,但是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须的仓储费用应计入存货成本。选项C,商品流通企业采购商品的采购费用金额较大的计入存货成本;采购费用金额较小的,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选项D,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应计入存货的成本。故本题选BCD。

3.【答案】ABD。

解析:企业在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当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存货采购成本,是存货已发生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计算无关。故本题选ABD。

4.【答案】ACD。

解析:乙公司2×18年度增加利润总额=-10+18+120=128(万元)(本题目不涉及负债,因此根据会计等式原理,应与资产增加额相等,这也是在考试中检查是否正确的一种方式);对2×18年度存货项目的影响额=-15+18+20+120-13=130(万元);对2×18年度资产总额的影响额=-10+18+(20-20)+120+(13-13)=128(万元)。

事项(1)的分录(单位:万元):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15

贷:库存商品              15

借:管理费用             10

其他应收款            5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15

事项(2)的分录(单位:万元):

批准前:

借:原材料              18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18

批准后: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18

贷:管理费用              18

事项(3)的分录(单位:万元):

借:制造费用             20

贷:累计折旧              20

事项(4)的分录(单位:万元):

借:存货跌价准备          120

贷:资产减值损失           120

事项(5)的分录(单位:万元):

借:在建工程             13

贷:库存商品              13

5.【答案】ACD。

解析:在物价下跌时,存货的总数一定,减去发出部分即为期末留存的部分价值,加权平均法下发出成本低,说明留存的成本高。此时将加权平均法改为先进先出法,那么发出的成本偏高(留存的成本偏低),结转的营业成本偏高,利润偏低。因此按先进先出法会低估当期利润,低估存货的价值。所以选项B正确。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41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