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试基本情况:
1、成绩有效期:cpa要求五年内通过全部科目;cta要求三年内通过全部科目。
2、考试科目与时间:cta:(税法i、税法ii、税务代理实务、税收相关法律、财务与会计)五科均为小时;cpa:会计小时,审计、财管3小时,经济法、税法小时。
3、合格标准:cpa各科满分均为100分,合格分数均为60分(合格分数不会明降);cta税代满分100分,其他四科均为140分,合格标准为60%即60分与84分,个别年份个别科目会视情况适当下调合格标准。
4、考试题型:cpa考试部分科目中有一种变态题型—判断题,变态是因为答错了会倒扣分:(,cpa的多选题要求也比较高,少选不得分。cta除了税代有主观题,其他四科全部为客观题,90道选择题,题量超大;不过,cta的多选题有一个特点,少选可以得分,按每个选项分给分。
二、cpa与cta相关科目的比较:
1、审计vs税务代理实务
分别是两种考试中最难的科目之一,审计教材系统介绍了审计执业标准,系统性好,但理解应用很难,同时,还必须有会计的知识作为基础才可能通过考试。税代的特点则完全不同,没有系统的执业标准体系,整本教材给人的感觉就一个字“乱”,近乎杂乱无章,而要想应对考试,还必须学好税法i、税法ii以及相关会计知识。
2、税法vs税法i、税法ii
这一对相关科目的比较还是引用夏臻老师的观点最合适:
联系:1.都是税法,似乎是废话,但这是说两者的应试范围是一致的,所考核的内容实质是相同的;这是共同的基础所在。2.在各自的资格考试中都是有一定难度的科目。也就是说不论是cpa的税法还是cta的税法一和税法二,在各自的五科中还是有难度的,并非背一背就可以,需要下一定的工夫;3.税法是为了执行的,所以也不会是很高深的东西,不论是注册税务师考试,还是注册会计师考试,都是职业资格考试,所以不会有理论上的难度,故而只要努力多看、多记、多想就会有很大的进步,在学习的时候还要多总结。
区别:1.两者侧重点不同。在cta的教材中含有一些税收理论知识,其税法理论也比cpa的多,这是学习的cta教材的一个优点。一些朋友学习税法有困难,就在于不能理解税收和税法的一些基本问题,cta中有了讲解,理解起来方便多了。cpa在税法中含有一些实务的问题,这是因为在cta中是单独有一门叫“税务代理实务”的科目讲解,所以税法一、二中重点是讲解税种,对于程序方面很少涉及。2.两者行文风格不同。个人感觉cta教材写得容易让人理解,而cpa教材有时让人读来很费解。3.两者难度不同。尽管两者在各自的五科中占有很重的分量,但就税法自身在两者中比较,cta难度略低于.两者在一些具体内容方面存在不同。这主要是由于两者是不同的编写者,在引述法规的时候,更新程度不同,有的部分cpa已经更新,但cta还没有;有的部分cta已经更新,但cpa却还没有。另外,两者在讲解的内容上具体范围也略有不同,有的cta讲了,cpa不讲;有的则刚好相反
一位年轻的学子用生命里只有cpa来描述他备考的日子:那段时间每天忙忙碌碌,梦里梦外全是cpa,最大的奢侈是每个月去一次期刊阅览室,泡一个中午,浏览一个月来的杂志,暂时让头脑脱离cpa考试。杂志《散文》是他最爱的,他每期必读。在阅览室看散文,本意是想让头脑休息一下。可是即使他在阅读有关古楼兰的散文时,cpa也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曾经辉煌灿烂的古楼兰文明渐渐走向消亡,沿着这条塔里木河,明明知道已没有了罗布泊大海洋,明明知道前方是尽头,它仍然拥动着激情澎湃,然后平静地流向死亡,罗布泊那是沧海沙漠的变迁,那活着不死1000年,死了不倒1000年,倒了不朽1000年的胡杨就是他们屈死的魂阿,倔强地挺立着渐渐风干的躯体,仿佛天问。”这位cpa考生,在备战cpa考试的过程中,在神秘的古楼兰文明、塔里木河、罗布泊和阿拉干的胡杨中为自己寻找精神支柱。 我们来看一位在工作岗位上已经堪称骨干的老考生的自述: “我已是第6年参加cpa考试了。去年仅差会计未通过,今年不得不重考了审计。连考四年的会计,分数是每况愈下:1999年56分,2000年57分,2001年42分,2002年的分数恐怕也不会理想。” “1984年,我从冶金财会中专毕业,分配到一个国有大型石油企业工作。多年来,我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认真完成本职工作,不迟到、不早退,甚至没有休过一个年假。一直锲而不舍地认真学习,忘我工作。多年来工作岗位几经更换,从厂机关到荒远的江边泵站;从马达隆隆的生产第一线,到外县农村的加油站,我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几番挫折、几番痛苦,我始终没有放松学习。我深知学习是书生立身的本钱,也是我孤身在外拼搏奋进的砝码和优势。因此,无论是在机关人声鼎沸的科室里,还是迎着日出在松花江畔巡检;无论是在刺骨的寒风中,站在可以摸得到子夜星宿的高高的炼油塔上,还是在酷暑中,手握油枪为车辆加油;无论是在下水井里挥汗如雨,还是在暴雨中爬上七十米高的装置,扳动阀门处理事故;无论是在楼上喧哗的麻将声中,还是在妻子女儿进入甜美的梦乡时,我都时时刻刻没敢忘记学习。困了,就走出去,独自在月光下徘徊。此刻,周围的一切都早已进入梦乡而我独醒。倘若是雪夜,几乎可以听得见落雪的沙沙声,于是仰起脸来,雪花就落到脸上,漫漫融入心田。 “这些年来,为了学习,我放弃了所有的业余爱好,读书已成为我唯一的嗜好。我凭着这股坚韧不拔的精神,以中专毕业为起点,边工作边参加高教自学考试,获得了会计本科学历,通过了助理会计师、助理审计师、会计师、审计师的职业资格考试。这些年来,随着中国石油体制改革,组建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并上市,我所在的单位也随之经过了优化组合、企业改制上市、主副业分家重组、部分人下岗等变革,而我这个长白山下三统河畔的农村孩子,从19岁孤身一人来厂,凭着农村孩子的质朴、踏实,凭着东北人的粗犷豪放,凭着骨子里山东人血统的倔强,孜孜以求,锲而不舍地努力工作,认真学习,靠自身的努力,凭着坚强信念,靠刻苦钻研和熟练的业务,直至不惑之年,才终于闯出了一片天地,逐渐成为单位会计、审计领域的业务骨干,得到了上下的认可。 “1997年我开始参加cpa考试,当年通过了审计科目,1999年、2000年、2001年又分别通过了经济法、税法、财务管理科目。然而我却始终不能通过会计科目。仅一步之遥,却又似水中月、镜中花,在水一方,可望而不可及! “2002年已是第6年,1997年通过的审计成绩已经作废,2002年不得不重考审计。为了备考会计和审计,我分别参加了市里的辅导班,参加了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网上辅导,参加了中华会计网校的网上辅导,邮购并找到了所有能找到的资料。近一年来,我几乎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和时间。早晨4:35,闹铃会准时响起,晚上11:30后我才离开书桌。除了辅导明年中考的女儿学习,我每天反复学习会计和审计。我信心百倍,胸有成竹地跨入考场。然而,考完会计,就像是一场噩梦。cpa资格将又一次与我擦肩而过!然而,噩梦醒来,太阳还在升起,地球还在转!还要振作起来,还要面对勤劳的妻子、还要鼓励明年中考的女儿,还要上班面对同事,于是重新打起精神,继续操练。重整河山待来年!” 在cpa考生中,这种中年人工作家庭应考一肩挑的例子俯拾即是。有一位自认还算幸运的年轻考生,前四门是顺利过关,但是历经五个春秋,胜利的果实却没有瓜熟蒂落。他的考试历程在年轻的考生中很有代表性: “今年我第五次参加经济法考试。我1997年考完中级会计师后,1998年带着试一试的心态报考了cpa的审计和经济法。考试结束之后感觉并不好,结果却出乎意料,审计60分,经济法43分。有了第一年的意外收获,第二年便满怀信心地报了一门经济法,决定一年一门爬上cpa的台阶。一个多月来,我起早贪黑,可是踏进试场拿到考卷,人就傻了,感觉比第一年难多了。我没熬到100分钟就放弃了。结果在意料之中:34分。第三年即2000年,我与几个同事一起报了名,冲动之下一下子报了剩下的四门。拿了书之后,把书往办公桌抽屉里随手一丢就没在意。直到8月初由于工作岗位的变动,整理抽屉时才想起此事,于是将书带回家,无聊时随手翻了一下会计,觉得不难,于是一路看下去,感觉还不错,便利用晚上的时间通读了一遍会计、税法和财务管理。但是再去看经济法时,却找不到一点感觉,于是决定放弃经济法。在考场上,虽然感觉不好,但还是坚持到最后。12月份成绩出来,自己都不相信,竟然侥幸过了三门:会计60分,税法60分,财务成本管理62分。 “有如此收获之后,我就非常认真地对待剩下的最后一门。2000年国庆节过后,我就拿起经济法书。可是一次、两次,甚至到了第四次,我每次看书的感觉都不好,对书的内容仍然很陌生。为了能攻克这最后一门,我硬撑下去,直到临考时,状态渐渐地好起来了,熟悉了书本的内容,还做了不少习题和模拟试题,而且分数都还不错。我满怀信心地进入考场。当结束的铃声响起时,自我感觉良好的我就以cpa的眼光看着同考场的同仁。在这等候成绩的70多天里,我就等着去拿cpa证书了。12月17日,我拨通了查询电话,电话里那一字一顿的声音告诉我:53分。当时我懵了,简直不相信这是事实。我认定是信息错了,因为数据库错误也是正常的。我再一次拨查询电话,可是由于无数的考生在查询,电话就是拨不通。随后几天我连续查询,证实我确实功亏一篑。那时的感受我至今无法用言语表达。
CPA考试作为我国目前会计行业级别的执业资格考试,涉及的知识面广,考试难度大,影响也愈加深远,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这一行业中。作为1名CPA,我想谈一谈CPA应试复习的一些经验,冀予正参加这一行业考试的人有所裨益。 CPA考试课程有5门,基本上是3月份报告,4月份领取教材,9月份应考,框算起来仅有5个月的时间供研读复习,加上投身这一行业考试的人大多是在职人员,白天8小时需要上班,仅有晚上和周休的时间可以利用,一些人还有家庭事务等的操劳,艰难程度是可以想见的。我本人的规划是每天必须确保3个小时以上的复习时间,在复习研读教材前,应先调整自己的心境,务必在每次复习前将自己的心理状态调到状态,首要的是使自己在复买过程中处于兴奋状态,并在每天的学习过程中保持这种状态和心境。据我的体验,这样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和攻读的精力,往往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所谈的是在复习时调整自己的竞技状态,具体的复习方法,我归纳起来,有以下递进式的6个步骤。 1、狂轰滥炸(25日)。在刚拿到教材时,迅速将每本教材研读一遍,主要是把握教材的整体布局和框架结构,粗线条地将教材过一遍,这样对每本教材有多少章节,每个章节有几小节,大致地讲述哪些内容,有了一个了解。 2、精耕细作(约45日—50日)。这是复习应考的重点阶段。根据教材逐章逐节逐项细读,循序渐近,全面推进,牢固把握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 3、地毯式轰炸(约45日—50日)。这也是复习应考的重点阶段,即识点,并将教材中相似的、相关的知识点综合串联起来,并配合教材配套的习题集进行同步练习操演。 4、断章取义,却头掉尾(约15日)。一般情况下,教材的首尾或其间某些章节,并非应考的重点,只是作为CPA执业资格应具备的知识面,对这些章节可跳过不作重点复习,对其他重点章节,可做进一步的温习和巩固。 5、梳理式轰炸(约10日)。即理顺知识点,理清教材脉络,如有可能将上1年的统考试卷做1遍。 6、考前回放(约10日)。即在临考前对教材的重点部分再回放1遍。 本文所提的6个递进式步骤,用了很多“炸”字,为什么呢?我觉得每门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就象一座座戒备森严的堡垒,需要我们投入身心、时间和精力却半它们炸开,炸成一片片的碎片,这样我们才能将它们吸收和消化,通过复习攻读,渐渐地累积我们的知识能量,然后将这些能量在考试中释放出来,将试卷的每一个知识堡垒炸开。 在考试前两天,我基本上不再看教材,而是听听音乐(自己喜欢的歌曲),做一些轻松的有氧运动。临考前30分钟,我基本是做深呼吸运动,并调整自己的竞技心境,努力使自己处于的兴奋状态,满怀信心地投入到考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