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资产组的认定: 应当以资产组产生的主要现金流入是否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的现金流入为依据,同时还应该考虑企业的行政管理问题,资产组基本的思想是独立产生现金流量,但是行政管理的需要也决定了资产组的认定问题。作为教材的理论探讨上看,独立产生现金流量还是很主要的一个标准。因此,看它是否能独立的产生现金流入是认定资产组的最关键因素。资产组一经确定后,在各个会计期间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2.处理概述 资产组减值损失金额应当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分摊: 首先是抵减分摊至资产组中商誉的账面价值。然后,根据资产组中的除商誉之外的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所占比重。按比例抵减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以上资产账面价值的抵减,应当作为各单项资产(包括商誉)的减值损失处理,计入当期损益。抵减后的各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得低于以下三者之中者: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如可确定的),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如可确定的)和零。 3.会计处理 例题1:07年正保公司吸收合并了非同一控制下甲公司。正保公司取得一条生产线,确认商誉20万元,该生产线由A、B、C三台机器组成,账面净额分别为40万元、60万元和100万元,该条生产线独立产生现金流量,机器A可收回金额为35万元,该条生产线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130万元。 解析:资产租账面价值=40+60+100=200(万元),可收回金额为130万元,应该确认减值=200-130=70(万元) 首先抵减商誉的价值,该条生产线应该分摊的减值=70-20=50(万元),确定机器A、B、C各自分摊比例:20%、30%和50%,一次分摊减值分别为10万元、15万元和25万元;其中机器A最多分担减值=40-35=5万元,所以多分担的减值在机器B、C之间分担,B机器分摊比例=60/(60+100)=%,机器C分摊比例为%,所以机器B分摊减值合计=15+5×%=(万元);机器C分摊减值合计=25+5×%=(万元) 4.经典例题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系上市公司。甲公司的一条生产线由专利权M,设备N以及设备H组成,专门用于生产产品A.该生产线于2000年1月1日投产。至2005年12月31日已连续生产了5年;产品A存在活跃市场。生产线生产的产品A经包装机Y进行外包装对外出售。 1、产品A生产线及包装机Y的有关资料如下: (1)专利权M于2000年1月380万元取得。专门用于生产产品A.甲公司预计该专利权的使用年限为8年。釆用直线法摊销。预计净残值为0.该专利权除用于生产产品外,无其他的用途。 (2)专用设备N和H 是为生产产品A专门订制的。除生产产品A外,无其他用途。专用设备N系甲公司于1999年12月12日购入。原价格1800万元。购入后即达到期预定可使用状态。设备N的预计使用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0.釆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专用设备H系甲公司于1999年12月19日购入。原价格400万元。购入后即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设备C的预计使用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0.釆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3)包装机Y系甲公司于1999年12月23日购入。原价为160万元。用于对公司生产的部分产品(包括产品A)进行外包装。该包装机由独立核算的包装车间使用。公司生产的产品进行包装时需按市场价格向包装车间内部结算包装费。除用于本公司产品的包装外,还用该机器承担其他企业的产品包装。收取包装费。该机器的预计使用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0.釆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2、2005年,市场上出现了同类的产品A的替代品。产品A市价下降。销量下降。出现减值的迹象。2005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与产品A有关资产进行减值测试。 (1)2005年12月31日,专利权M的公允价值为100万元。如将其处置。预计将发生相关费用10万元。无法独立确定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设备N和设备H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以及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均无法确定。包装机Y的公允价值为60万元。如处置预计将发生的费用为3万元。根据其预计提供包装服务的收费情况来计算。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65万元。 (2)甲公司管理层2005年末批准的财务预算中与产品A生产线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有关的资料如下表所示(有关现金流量均发生于年末。各年末不存在与产品A相关的存货,收入,支出均不含增值税)单位是万元。 产品A销售收入:1100(2006)、1000(2007)、820(2008); 上年销售产品A产生应收账款将于本年收回:0(2006)、20(2007)、100(2008); 本年销售产品A产生的应收账款将于下年收回:30(2006)、70(2007)、20(2008); 购买生产产品A的材料支付现金:580(2006)、500(2007)、500(2008); 以现金支付职工薪酬:170(2006)、150(2007)、150(2008); 其他现金支出(包括支付的包装费):100(2006)、120(2007)、100(2008)。 (3)甲公司的增量借款年利率为5%(税前)。公司认为5%是产品A生产线的最低必要报酬率。复利现值系数如下: 1年的5%复利现值系数: 2年的5%复利现值系数: 3年的5%复利现值系数: 3、其他相关的资料: (1)甲公司与生产产品A及相关的资产在2005年以前没有发生减值。 (2)甲公司不存在可分摊到产品A和相关资产的总部资产和商誉价值。 (3)本题中有关事项均具有重要性。 (4)本题中不考虑中期报告及所得税影响。 要求: (1)判断确定甲公司与生产产品A相关的各项资产中,哪些资产构成资产组。并说明理由。 (2)计算确定甲司与生产产品A的资产组未来每一期间的现金净流量及2005年12月31日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3)计算包装机Y在2005年12月31日的可收回金额。 (4)填写甲公司2005年12月31日与生产产品A相关的资产组减值测试表。表中所列资产不属于资产组的。不予以填列。 (5)编制甲公司2005年12月31日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以万元表示,结果保留俩位小数)。 [例题答案] 1、专利权M设备N以及设备H组成的生产线构成资产组。且产品A存在活跃的市场。且部分的产品包装对外出售。 Y包装机独产考虑其计提减值。因为Y包装机除用于本公司产品的包装外,还承接其他企业产品外包装,收取包装费。可产生独立的现金流。 2、与生产产品A相关的资产组未来每一期现金流量。 2006年现金流量=1100-30-580-170-100=220(万元)。 2007年现金流量=1000+20-70-500-150-120=180(万元)。 2008年现金流量=820+100-20-500-150-100=150(万元)。 3、Y包装机的可收回金额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60-3=57(万元),未来现金流量为65万元。Y包装的可收回金额为65万元。 4、资产组减值测试表: 账面价值:95(专利权M)、450(设备N)、100(设备H)、645(资产组); 可收回金额:(资产组); 减值损失:(资产组); 减值损失分摊比例:%(专利权M)、%(设备N)、%(设备H); 分摊减值损失:5(专利权M)、(设备N)、(设备H); 分摊后账面价值::90(专利权M)、(设备N)、(设备H); 尚未分摊的减值损失:(资产组); 二次分摊比例:%(设备N)、%(设备H); 二次分摊减值损失:(设备N)、(设备H); 二次分摊后应确认减值损失总额:5(专利权M)、(设备N)、(设备H)、(资产组); 二次分摊后账面价值:90(专利权M)、(设备N)、(设备H)、(资产组)。 5、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5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设备N --设备H
第一节 单项资产减值的确认与计量 [经典例题] 正保股份有限公司(本题下称“正保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对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甲公司2008年年末结账时,需要对下列交易或事项相关的资产减值进行会计处理: (1)2008年12月31日,正保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9600万元,按账龄分析应计提的坏账准备为1500万元。 2008年初,应收账款余额为7600万元,坏账准备余额为1400万元;2008年坏账准备的借方发生额为200万元(为本年核销的应收账款),贷方发生额为40万元(为收回以前年度已核销的应收账款而转回的坏账准备)。 (2)拥有的甲设备原值为3500万元,已计提的折旧为800万元,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为200万元,2008年12月31日,该类设备存在明显的减值迹象,即如果该公司出售甲设备,买方愿意以1800万元的销售净价收购;如果继续使用,尚可使用年限为5年,未来4年现金流量净值以及第5年使用和期满处置的现金流量净值分别为800万元、550万元、400万元、320万元、180万元。采用的折现率为5%。 (3)一项专有技术B的账面成本190万元,已摊销额为10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为零,该专有技术已被其他新的技术所代替,其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的能力受到重大不利影响。公司经分析,认定该专有技术虽然价值受到重大影响,但仍有30万元左右的剩余价值。 (4)预计某生产线在未来4年内每年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500万元、3000万元、4000万元、6000万元,2013年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以及该生产线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形成的现金流量净额合计为8 000万元;假定按照5%的折现率和相应期间的价值系数计算该生产线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该生产线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19 000万元。2008年12月31日计提减值准备前该生产线的账面价值为19100万元。 (5)对D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减值测试,发现该公司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对该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可收回金额下跌至2100万元。该项投资系2008年8月以一幢写字楼从另一家公司置换取得的。2008年8月长城公司换出写字楼的账面原价为8000万元,累计折旧5000万元,公允价值为2700万元。假定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写字楼的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正保公司对该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 (6)库存甲原材料、乙产成品的账面余额分别为1000万元和500万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库存甲原材料、乙产成品计提的跌价准备的账面余额分别为0万元和100万元。库存甲原材料将全部用于生产丙产品,预计丙产成品的市场价格总额为1400万元,预计生产丙产品还需发生除甲原材料以外的加工成本为300万元,预计为销售丙产成品发生的相关税费总额为60万元。丙产成品销售中有固定销售合同的占80%,合同价格总额为900万元。乙产成品的市场价格总额为420万元,预计销售乙产成品发生的相关税费总额为18万元。 其他有关资料如下: (1)正保公司未来3年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可以抵减“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假设税法规定,应收账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以及存货等计提的减值准备只有在发生实质性损失时才可以税前扣除。 (3)假设正保公司对固定资产采用的折旧方法、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均与税法规定一致。 (4)正保公司固定资产减值测试后,其折旧方法、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保持不变。 (5)假设不考虑其他事项。 要求:计算2008年12月31日上述各项资产计提的减值损失,并编制会计分录。 [例题答案] (1)2008年年末计提坏账准备前“坏账准备”科目已有的余额=1400-200+40=1240(万元),而2008年年末“坏账准备”科目应有的余额是1500万元,所以2008年应计提坏账准备=1500-1240=26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260 贷:坏账准备 26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65(260×25%) 贷:所得税费用 65 (2)计算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该资产的账面价值=原值-累计折旧-计提的减值准备=3500-800-200=2500(万元) 计算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1800万元; 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800/(1+5%)+550/(1+5%)^2+400/(1+5%)^3+320/(1+5%)^4+180/(1+5%)^5=(万元) 所以该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万元,低于该资产的账面价值2500万元,即甲设备发生了减值。 应该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250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3)对于专有技术,由于企业的无形资产在被新技术所代替时,如果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则全额计提减值准备;如果仅仅是其创造经济利益的能力受到重大影响而仍有一定价值时,则应当分析其剩余价值,认定其本期应计提的减值准备。 无形资产应计提减值准备=(190-100)-30=6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60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6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5 贷:所得税费用 15 (4) 该生产线未来现金流量现值=2500/(1+5%)+3000/(1+5%)^2+4000/(1+5%)^3+6000/(1+5%)^4+8000/(1+5%)^5=(万元) 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19000(万元) 所以,可收回金额应该取其较高者万元,大于其账面价值19100万元,所以该生产线没有发生减值,不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5)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2700万元>可收回金额2100万元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2700-2100=60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600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60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50(600×25%) 贷:所得税费用 150 (6)①乙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420-18=402(万元),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500-402)-100=-2(万元); 借:存货跌价准备 2 贷:资产减值损失 2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②丙产成品总的生产成本=1000+300=1300(万元); 丙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有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900-60*80%=852(万元),有合同部分的生产成本=1300*80%=1040(万元),发生减值,甲原材料要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无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1400-60)*20%=268(万元),无合同部分的生产成本=1300*20%=260(万元),没有发生减值,无合同部分按照甲原材料的成本1000*20%=200万元计量。 ③甲原材料有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900-300*80%-60*80%=612(万元),甲原材料有合同部分的成本为1000*80%=800(万元),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800-612)-0=188(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188 贷:存货跌价准备 188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47 贷:所得税费用 47 [例题总结与延伸] 单项资产的减值处理比较简单,本例题中涉及了以下减值可以转回的两种资产:应收款项和存货减值的处理,其他的减值可以转回的资产的处理和它们的处理原理是一样的。 应收财款在每年末发生减值迹象的时候要进行减值测试,计提坏账准备。具体的方法是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而定,可以采用账龄分析法或余额百分比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并更。 [知识点理解与总结] 1.适用于《资产减值》准则的几项资产,其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其他的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可以转回。除了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都应当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外,其他的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才进行减值测试。 2.资产可收回金额是根据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3.对于有关资产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会导致其账面价值下降,而税法规定资产在发生实质性损失之前,才允许税前扣除,从而导致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4.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先判断该材料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与其成本的大小,若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成本,材料应当按照成本计量;若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成本,材料应当按照其可变现净值与成本孰低计量。 为执行销售合同或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有合同部分和无合同部分要分开计算可变现净值,并与其对应的成本比较,分别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或转回的金额,不得相互抵销。
第五节 资产减值小结 资产减值准则整体来说是比较简单的,需要注意的是资产减值准则范围内的资产发生了减值是不可以转回的,而此准则以外的其他资产的减值,适用各自的准则,是可以转回的。比如存货(存货跌价准备)、贷款或应收款项(坏账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等在它们的价值回升以后,减值的金额都是可以转回的。 资产减值的学习可以分为几大块: 单项资产的减值测试 资产组的减值测试 总部资产的减值测试 商誉的减值测试 1.单项资产的减值测试比较简单,只需要先计算出账面价值,再和它的可收回金额或可变现净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比较,如果账面价值大于后者,则发生了减值,要计提减值准备,做如下账务处理: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坏账准备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商誉减值准备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2.资产组的减值测试首先是要认定资产组,其关键点就是要能够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资产组产生主要的现金流量。 认定资产组以后,就是比较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当账面价值大于可收回金额时,要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同样要注意当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大于账面价值的时候,已经计提的减值是不能够转回的。 发生的减值损失,第一步要抵减资产组中商誉的账面价值,然后再根据资产组中除商誉以外的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的比重分摊。但是分摊后的各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得低于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金额、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和零这三者之间的者。 3.对于总部资产的减值测试要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总部资产可能有一部分能够按照合理和一致的基础分摊至资产组,此时要将包含这部分总部资产的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和其可收回金额比较,然后按照上面资产组减值测试的顺序和方法处理; 第二种是总部资产可能还有一部分不能按照合理和一致的基础分摊至资产组,此时要在不考虑总部资产的情况下,比较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按照上面资产组减值测试的顺序和方法处理,再将资产组和不能分摊的总部资产作为一个最小的资产组组合,比较资产组组合的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发生减值的,要将其分摊到总部资产和资产组,再计算资产组各单项资产的减值损失。 流程图如下: 4.商誉的减值测试,就是把集团公司的子公司看作一个资产组,考察整个子公司的净资产的减值情况,确认的减值首先应该抵减商誉的价值,然后才是净资产的减值,减值测试分为两步: (1)首先要对于不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如果不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发生了减值,那么商誉肯定是发生减值了,那么把商誉整体确认减值,把计算出来的减值确认为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减值。如果不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没有发生减值的,为了进一步判断商誉是否发生了减值,那么需要进入第二步。 (2)对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比较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账面价值(包括所分摊的商誉的账面价值部分)与其可收回金额,如相关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就其差额确认减值损失。 减值损失要先抵减分摊至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中商誉的账面价值,如果抵减商誉后还有剩余,应当根据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中除商誉以外的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所占比重,按比例抵减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 还需要注意,在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中,如果是非全资子公司,由于可收回金额的预计包括归属于少数股东的商誉价值部分,为了使减值测试建立在一致的基础上,企业应当调整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将归属于少数股东权益的商誉包括在内: 当“资产组账面价值+归属于少数股东权益的商誉”>可收回金额时→差额为资产减值损失,首先抵减商誉的价值(该商誉减值损失包括了应由少数股东权益承担的部分)→确认归属于母公司的商誉减值损失(将商誉的减值损失在可归属于母公司和少数股东权益之间按比例进行分摊)。 在2008年的会计考试中,计算及会计处理题第3题就考了本章关于资产减值的内容,综合了总部资产和商誉的减值测试,同时也涉及到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等知识点,大家可以看一下,做一个参考: [08年真题]甲股份有限公司(本题下称“甲公司”)系生产家用电器的上市公司,实行事业部制管理,有A、B、C、D四个事业部,分别生产不同的家用电器,每一事业部为一个资产组。甲公司有关总部资产以及A、B、C、D四个事业部的资料如下: (1)甲公司的总部资产为一级电子数据处理设备,成本为15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至20*8年末,电子数据处理设备的账面价值为1200万元,预计剩余使用年限为16年。电子数据处理设备用于A、B、C三个事业部的行政管理,由于技术已经落后,其存在减值迹象。 (2)A 资产组为一生产线,该生产线由X、Y、Z三部机器组成。该三部机器的成本分别为4000万元、6000万元、10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均为8年。至20*8年末,X、Y、Z机器的账面价值分别为2000万元、3000万元、5000万元,预计剩余使用年限均为4年。由于产品技术落后于其他同类产品,产品销量大幅下降,20*8年度比上年下降了45%. 经对A资产组(包括分配的总部资产,下同)未来4年的现金流量进行预测并按适当的折现率折现后,甲公司预计A资产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8480万元。甲公司无法合理预计A资产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因X、Y、Z机器均无法单独产生现金流量,因此也无法预计X、Y、Z机器各自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甲公司估计X机器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1800万元,但无法估计Y、Z机器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 (3)B资产组为一条生产线,成本为1875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至20*8年末,该生产线的账面价值为1500万元,预计剩余使用年限为16年。B资产组未出现减值迹象。 经对B资产组(包括分配的总部资产,下同)未来16年的现金流量进行预测并按适当的折现率折现后,甲公司预计B资产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2600万元。甲公司无法合理预计B资产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 (4)C资产组为一条生产线,成本为375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5年。至20*8年末,该生产线的账面价值为2000万元,预计剩余使用年限为8年。由于实现的营业利润远远低于预期,C资产组出现减值迹象。 经对C资产组(包括分配的总部资产,下同)未来8年的现金流量进行预测并按适当的折现率折现后,甲公司预计C资产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2016万元。甲公司无法合理预计B资产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 (5)D资产组为新购入的生产小家电的丙公司。20*8年2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甲公司以9100万元的价格购买乙公司持有的丙公司70%的股权。4月15日,上述股权转让协议经甲公司临时股东大会和乙公司股东会批准。4月25日,甲公司支付了上述转让款。5月31日,丙公司改选了董事会,甲公司提名的董事占半数以上,按照公司章程规定,财务和经营决策需董事会半数以上成员表决通过。当日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2000万元。甲公司与乙公司在该项交易前不存在关联方关系。D资产组不存在减值迹象。 至20*8年12月31日,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按照购买日的公允价值持续计算的账面价值为13000万元。甲公司估计包括商誉在内的D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为13500万元。 (6)其他资料如下: 1.上述总部资产,以及A、B、C各资产组相关资产均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均为零。 2.电子数据处理设备中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和剩余使用年限按加权平均计算的账面价值比例进行分配。 3.除上述所给资料外,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1)计算甲公司20*8年12月31日电子数据处理设备和A、B、C资产组及其各组成部分应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2)计算甲公司电子数据处理设备和A、B、C资产组及其各组成部分于20*9年度应计提的折旧额。将上述相关数据填列在答题卷第8页“甲公司20*8年资产减值准备及20*9年折旧计算表”内。 (2)计算甲公司20*8年12月31日商誉应计提的减值准备,并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 [答案] (1) 借:资产减值损失-总部资产 144 -设备X 200 -设备Y 675 -设备Z 1125 -C资产组 20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344 (2)2009年以下各项目应该计提的折旧金额: 总部资产2009年计提的折旧金额=(1200-144)/16=66(万元) 设备X2009年计提的折旧金额=1800/4=450(万元) 设备Y2009年计提的折旧金额=2325/4=(万元) 设备Z2009年计提的折旧金额=3875/4=(万元) B资产组2009年计提的折旧金额=1500/16=(万元) C资产组2009年计提的折旧金额=1800/8=225(万元) (3)商誉=9100-12000×70%=700万元。 合并财务报表中确认的总商誉=700/70%=1000万元。 甲公司包含商誉的资产组账面价值=13000+1000=14000万元,可收回金额为13500万元,应计提减值500万元。 甲公司20×8年12月31日商誉应计提的减值准备=500×70%=35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350 贷:商誉减值准备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