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财管风险和报酬

feion1992024-07-24  1

人们从事风险活动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期望值)会发生偏离,这种偏离可能是负的(即低于期望值),也可能是正的(即高于期望值),因此,风险意味着危险和机遇并存。一方面冒风险可能蒙受损失,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可能会取得成功,获取风险报酬。风险越大,失败后的损失也越大,成功后的风险报酬也越大。正因为巨大风险的背后隐藏着高额回报的可能,这就成了人们甘愿冒风险从事各项经济活动的—种动力。由于风险与收益并存,使人们愿意去从事各种风险活动但对不同的投资人来说,由于他们对待风险与报酬关系的态度不同,各自对风险与报酬的选择侧重点各不相同,敢于冒风险者,他们更看重高风险背后的高收益,而对风险极度反感者,他们更注重降低风险而轻视风险报酬。\x0d\x0a\x0d\x0a  风险和报酬的关系是风险越大要求的报酬率越高。各投资项目的风险大小是不同的,在投资报酬率相同的情况下,人们都会选择风险小的投资,结果竞争使其风险增加,报酬率下降。最后的结果是,高风险的项目必须有高报酬,否则就没有人投资;低报酬的项目必须风险很低,否则也没有人投资。风险和报酬的这种关系,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企业拿投资人的钱去做生意,最终投资人要承担风险,因此他们要求期望的报酬率与其风险相适应。如果不考虑通货膨胀,投资者进行风险投资所要求得到的投资报酬率(即期望投资报酬率)应是时间价值(即无风险报酬率)与风险报酬率之和。即:期望投资报酬率=时间价值率+风险报酬率\x0d\x0a\x0d\x0a  其中一部分是无风险报酬率(即时间价值率),如购买国家发行的公债,到期连本带利肯定可以收回。这个无风险报酬率可以吸引公众储蓄,是最低的社会平均报酬率。另一部分是风险报酬率,它与风险大小有关,风险越大则要求的报酬率越高,是风险的函数。 ’\x0d\x0a\x0d\x0a  假设风险和风险报酬率成正比,则有: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斜率X风险程度\x0d\x0a\x0d\x0a  其中的风险程度用标准差或变异系数等计量。风险报酬斜率取决于全体投资者的风险回避态度,可以通过统计方法来测定。如果大家都愿意冒险,风险报酬斜率就小,风险溢价不大;如果大家都不愿意冒险,风险报酬斜率就越大,风险附加率也比较大\x0d\x0a\x0d\x0a  【简】风险和报酬的基本关系是:项目风险程度越大,所要求的报酬率水平越高;风险厌恶假设驱使大家都投资于风险程度低的项目,其结果是只能得到低报酬的回报;在基本玩风险状态下,所获得的报酬率只级是社会平均报酬率。\x0d\x0a  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可表达为:\x0d\x0a  期望投资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x0d\x0a  式中,无风险报酬率是所要求的最低投资报酬率,即投资时间价值。至于风险报酬率,它与风险程度的大小有关,是风险程度的正向函数:\x0d\x0a  期望投资风险报酬率=f(风险程度)\x0d\x0a\x0d\x0a  风险和报酬率的关系\x0d\x0a\x0d\x0a  在西方金融学和财务管理学中,有许多模型论述风险和报酬率的关系,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模型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简写为CAPM)。这一模型为:\x0d\x0a\x0d\x0a  Ki = RF+βi(Km-RF)\x0d\x0a\x0d\x0a  =6%+×(10%-6%)\x0d\x0a\x0d\x0a  =14%\x0d\x0a\x0d\x0a  也就是说,林纳公司股票的报酬率达到或超过14%时,投资者方肯进行投资,如果低于14%,则投资者不会购买林纳公司的股票。

1、必要报酬率、期望报酬率和实际报酬率 必要报酬率:是指准确反映期望未来现金流量风险的报酬。我们也可以将其称为人们愿意进行投资(购买资产)所必须赚得的最低报酬率。估计这一报酬率和一个重要方法是建立在机会成本的概念上:必要报酬率是同等风险的其他备选方案的报酬率。如同等风险的金融证券。期望报酬率:是指你若投资,估计所能赚得的报酬率。换言之,期望是使净现值为零的报酬率。当净现值为零时,预计投资能赚得与其风险水平相应的报酬率。困此,当净现值为零时,期望报酬率等到于必要报酬率。实际报酬率:是在特定时期实际赚得的报酬率。理解这是实际结果,是投资决策之真实所得很重要。你不能让时光倒流,去改变实际报酬率。你只能据此作出新的决策。由于在完善资本市场中,所有投资的净现值都为零,所有价格都为公平市价。在这种情况下,人人都期望赚得与其所承担风险相应的报酬率。因而期望报酬率与必要报酬率总是相等。但由于有风险,投资结果很少与期望值相同。事实上,认识风险的方法之一就是考虑投资结果与期值如何不同。两者的差异越大,风险越大,反之亦然。标准差就是方差的平方根。协方差衡量两个随机变量如何共同变化,即它们之间的互动性。协方差可为正值、负值或零。正的协方差表明,当一个随机变量出现大于平均值的值时,另一个随机变量的值也会大于均值。负的协方差正相反,一个出现大于均值的值,与之相反,另一个则会出现小于均值的值。协方差为零,表明把两者的结果简单配对并不能揭示出什么固定模式。两个变量:X、Y,其: 协方差=∑(变量X-期望值)(变量Y-期望值)*相应概率 两变量XY的相关系数为: 相关系数=协方差/(X的标准差*Y的标准差) 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是投资组合报酬率的标准差。 若两种证券:X,其概率为p1,证券Y,其概率为p2,相关系数为C 可将X*p1设为A,将Y*p2设为B 其方差=A*A+2ABC+B*B 其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若三种证券给合:: 证券A的标准差*投资比例为a 证券B的标准差*投资比例为b 证券C的标准差*投资比例为c 设证券AB的相关系数为K1 设证券AC的相关系数为K2 设证券BC的相关系数为K3 组合方差=a*a+b*b+c*c+2abk1+2ack2+2bck3 标准差为方差的平方根 如果是四个证券组合的标准差,则利用: (a+b+c+d)*(a+b+c+d)数学公式,方差既为: =a*a+b*b+c*c+d*d+2ab+2ac+2ad+2bc+2bd+2cd 只是在2ab、2ac、2ad、2bc、2bd、2cd后面乘上相关系数。 方法二: 利用与市场组合中的相关性计算:(P134) B=COV(Kj,Km)/σm2 =协方差/市场组合方差 B=rjm*σj*σm/σm =相关系数*该证券的标准差/市场组合标准差 方法三: 用类比法进行调整(P166) 知道一家公司的B资产或B权益调整为本公司的B资产或B权益 B权益=B资产*(1+负债/权益) B资产=B权益/(1+负债/权益)6、可持续增长率的理解(个人观点)可以概括为一个概念、两个公式、五个假设、五个等于、基期事项、四点变化。 一个概念: 可持续增长率是指不增发新股并保持目前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条件下公司销售所能增长的比率。 经营效率:指资产周转率和销售净利率 财务政策:指资产负债率和留存收益率 两个公式: 公式一: 可持续增长率=销售增加额/基期销售额 =(净利润/期初股东权益)*留存收益率 =(净利润*留存收益率)/期初股东权益 =期初权益资本净利率*本期收益留存率 =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期初权益期末总资产乘数*收益留存率 除期初权益期末总资产乘数中的期初权益外,余皆是期末数 公式二: 可持续增长率=权益净利率*留存收益率/(1-权益净利率*留存收益率) =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期末权益乘数*留存收益率/(1-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期末权益乘数*留存收益率) 五个假设: (1)公司目前的资本结构是一个目标结构,并且打算继续维持下去; (2)公司目前的股利支付率一个目标支付率,并且打算继续维持下去; (3)不愿意或者不打算发售新股,增加债务是其的外部筹资来源; (4)公司的销售净利率将维持当前水平,并且可以涵盖负债的利息; (5)公司的资产周转率将维持当前的水平。 在五个假设条件成立时,销售的实际增长率等于可持续增长率。 五个等于: 在可持续增长率条件下,五个假设成立,则有五个等于: 销售增长率=资产增长率=负债增长率=所有者权益增长率=股利增长率(或留存收益增长率) (见教材P78页图3-2) 基期事项: 可持续增长率,是基于基期的水平,预测下年度的销售增长率,所以,无论是采用哪个公式,公式中的有关数据均指基期数。即站在基期的角度预测报告期的销售增长率。 四点变化: 第一、在保持基期经营效率(资产周转率、销售净利率)和资产负债率不变,并且不从外部进行股权融资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公式二在已知可持续增长率的情况下,计算股利支付率即留存收益率。 第二、在保持基期的总资产周转率和财务政策(资产负债率、留存收益率)不变,并且不从外部进行股权融资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公式二在已知可持续增长率的情况下,计算销售净利率。 第三、外部筹集债务资金,即资产负债率发生变化,根据公式二计算出的权益乘数(进而可计算出资产负债率)仅为新增销售额部分的资产负债率而非全部资产的资产负债率,因此,还要根据: 资产负债率=(负债+新增负债)/(资产+新增资产) 将其换算为全部资产的资产负债率。 第四、外部筹集股权资金,不符合可持续增长率第(3)个假设条件,即不能用可持续增长率的公式计算。只能根据: 外部融资需求=资产增加-负债增加-留存收益增加 计算外部股权融资额7、现金营运指数中营运资本净变动:资产类: 存货、坏账准备、待摊费用、经营性应收 上述项目与现金反方向增减,即上述项目增加,现金减少,上述项目减少,现金增加。 因为现金也是资产类科目,同类科目有增必有减。 负债类: 经营性应付项目、递延税款贷项、预提费用、增值税 上述项目与现金同方向增减,即上述项目增加现金增加,上述项目减少现金减少。 因为现金是资产类科目,不同类科目同增同减。 根据资产类和负债类各项计算出现金的具体增减情况。如果现金增加,则营运资本减少,如果现金减少则营运资本增加。 如: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80万元,存货减少165万元,经营性应付项目减少20万元,计算营运资本变动。 经营性应收项目与存货同属资产类科目,他们减少则现金增加,经营性应付项目属负债类科目,负债减少,现金也减少 营运资本变动=80+165-20=225万元(现金增加225万元)即营运资本减少225万元。 在计算经营现金净流量时要将减少的营运资本加回, 即: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现金毛流量+225 其实,简单记忆就是现金增加了就加上,现金减少了就减去。8、债券定价的基本原则:必要报酬率等于债券利率时,债券价值就是其面值。如果必要报酬率高于债券利率,债券价值就低于面值,如果必要报酬率低于债券利率,债券的价值就高于面值。对于所有类型的债券估价,都必须遵循这一原理。9、债券价值与到期时间:债券价值不仅受必要报酬率的影响,而且受债券到期时间的影响。债券的到期时间,是指当前日到债券到期日之间的时间间隔,随着时间的延续,债券到期时间逐渐缩短,至到期日时该间隔为零。 假设债券每年支付一次利息:P108 在必要报酬率一直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管它高于或低于票面利率,债券价值随到期时间的缩短逐渐向债券面值*近,至到期日债券价值等于债券面值。 A、当必要报酬率高于票面利率时(债券价值低于面值??折价),随着时间向到期日*近。债券价值逐渐提高,最终等于债券面值。 B、当必要报酬率等于票面利率时(债券价值等于面值),债券价值一直等于票面利率。 C、当必要报酬率低于票面利率时(债券价值高于面值??溢价),随着时间向到期日*近。债券价值逐渐下降,最终等于债券面值。 D、在必要报酬率等于票面利率时,到期时间的缩短对债券价值没有影响。 E、当必要报酬率一直保持至到期日不变时,随着到期时间的缩短,债券价值逐渐接近其票面价值。 F、如果必要报酬率在债券发行后发生变动,债券价值也会因此而变动。随着到期时间的缩短,必要报酬率变动对债券价值的影响越来越小。也就是说,债券价值对必要报酬率特定变化的反映越来越不灵敏。

财务管理学中风险和报酬的关系是风险越大要求的报酬率越高。财务管理学是研究如何通过计划、决策、控制、考核、监督等管理活动对资金运动进行管理,以提高资金效益的一门经营管理学科。是以经济学原理和经济管理理论为指导,结合组织生产力和处理生产关系的有关问题,对企业和国民经济各部门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科学总结而形成的知识体系。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简单的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基础资产市场价格的不利变动或者急剧波动而导致衍生工具价格或者价值变动的风险。基础资产的市场价格变动包括市场利率、汇率、股票、债券行情的变动。市场风险实际上是由于利率、汇率、股票、商品等价格变化导致银行损失的风险。顾名思义,市场风险实际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市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四大部分。由于我国银行从事股票和商品业务有限,因此其市场风险主要表现为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整个金融市场中最重要的风险。由于利率是资金的机会成本,汇率、股票和商品的价格皆离不开利率;同时由于信贷关系是银行与其客户之间最重要的关系,因此利率风险是银行经营活动中面临的最主要风险。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404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