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每日一练-2020年注册会计师职称考试
1.【多选题】根据《民法总则》的规定:特别法人包括( )。(第二章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
A.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 B.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
C.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法人 D.机关法人
2.【多选题】下列不属于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有( )。(第二章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
A.明明,8岁,接受叔叔赠与的价值200元的玩具
B.华华,11岁,以五千元售出一台液晶电视
C.张三,19岁,被迫将其摩托车送给朋友
D.李四,35岁,将自己一个月的工资借给同事
3.【多选题】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情形中,能导致诉讼时效中断的有( )。(第二章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
A.债权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债务人破产,但被人民法院驳回
B.债权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对债务人的财产实施诉前财产保全
C.债务人否认对债权人负有债务
D.债权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请求调解
4.【多选题】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特征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第二章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
A.不能通过当事人的行为进行补正
B.其无效须以当事人主张为前提
C.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D.其无效须经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确认
5.【单选题】2007年5月5日,甲与乙签订买卖合同,乙向甲如期发货,但甲没有向乙支付货款,乙忙于事务一直未向甲主张权利,2010年2月1日,乙出差遇到洪涝灾害,无法行使请求权的时间为20天,根据《民法总则》有关规定,乙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是( )。(第二章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
A.自2007年5月5日到2010年5月5日
B.自2007年5月5日到2010年5月25日
C.自2007年5月5日到2010年8月20日
D.自2007年5月5日到2009年5月5日
【 参考答案及解析 】
1.【答案】ABCD。解析:根据《民法总则》规定:机关法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法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为特别法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 。
2.【答案】BC。解析: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选项A属于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选项B属于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选项C为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3.【答案】ABD。解析:下列事项均与提起诉讼具有同等效力:下列事项均与提起诉讼具有同等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①申请支付令;②申请破产、申报破产债权;③为主张权利而申请宣告义务人失踪或死亡;④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诉前临时禁令等诉前措施;⑤申请强制执行;⑥申请追加当事人或者被通知参加诉讼;⑦在诉讼中主张抵销。因此选项ABD正确。选项C 义务人没有同意履行义务,不能导致诉讼时效中断。
4.【答案】AC。解析: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不论当事人是否主张,是否知道,不论是否经过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该民事法律行为当然无效,选项B、D错误。
5.【答案】C。解析: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经济法》每日一练-2020年注册会计师职称考试
1.【单项选择题】甲将行李寄存于火车站寄存处,提取时被告知该行李丢失。甲要求寄存处承担赔偿责任的诉讼时效为( )。(第二章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已根据民法总则调整)
年
年
年
年
2.【单项选择题】1988年2月8日夜,赵某回家路上被人用木棍从背后击伤。经过长时间的访查,赵某于2007年10月31日掌握确凿证据证明将其打伤的是钱某。赵某要求钱某赔偿的诉讼时效届满日应为( )。(第二章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
年2月8日
年2月8日
年10月31日
年10月31日
3.【单项选择题】甲、乙订立买卖合同,约定甲于2011年3月1日向乙供货,乙在收到货物后1个月内一次性付清全部价款。甲依约供货后,乙未付款。若甲一直未向乙主张权利,则甲对乙的付款请求权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日为( )。(第二章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已根据民法总则调整)
年3月1日 年4月1日
年3月1日 年4月1日
4.【单项选择题】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诉讼时效起算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第二章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已根据民法总则调整)
A.请求他人不作为的,自义务人违反不作为义务时起算
B.国家赔偿的,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违法行为时起算
C.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算
D.未成年人遭受性侵的损害赔偿请求权,自受害人受害之日起计算
5.【单项选择题】下列关于除斥期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第二章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
A.除斥期间届满,实体权利并不消灭
B.除斥期间为可变期间
C.撤销权可适用除斥期间
D.如果当事人未主张除斥期间届满,人民法院不得主动审查
【 参考答案及解析 】
1.【难度系数】简单
【答案】C。
解析:根据《民法总则》规定,除了法律有特别规定,民事权利适用普通诉讼时效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难度系数】中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最长诉讼时效,权利被侵害超过20年的(1988年2月8日起计算),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3.【难度系数】中等
【答案】D。
解析:根据《民法总则》规定,除了法律有特别规定,民事权利适用普通诉讼时效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诉讼时效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开始计算。题目中,乙应在2011年4月1日付款,但乙未付,自此日开始计算3年普通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日为2014年4月1日。
4.【难度系数】简单
【答案】C。
解析:(1)选项 A:请求他人不作为的,应当自权利人知道义务人违反不作为义务时起算。(2)选项B:国家赔偿的,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算。(3)选项 D: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18周岁之日起计算。
5.【难度系数】简单
【答案】C。
解析:选项A:除斥期间届满,实体权利消灭;选项B:除斥期间是不变期间,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断、中止和延长的规定;选项C:除斥期间一般适用于形成权,如追认权、解除权、撤销权;选项D:除斥期间无论当事人是否主张,人民法院均应当主动审查。
1.【多选题】下列情形中,能够导致一定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有( )。(第一章 法律基本原理)
A.人的出生
B.自然灾害
C.时间的经过
D.侵权行为
2.【多选题】甲乙均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甲乙之间的下列约定中,能够产生法律上的权利义务的有( )。(第一章 法律基本原理)
A.甲将房屋出租给乙
B.二人此生不离不弃
C.二人共进晚餐
D.甲送给乙一部手机
3.【单选题】下列法律事实中,属于事件的是( )。(第一章 法律基本原理)
A.承兑汇票
B.签订合同
C.人的出生
D.侵权行为
4.【多选题】下列行为中,不属于法律行为的有( )。(第一章 法律基本原理)
年10月7日,强台风“菲特”登陆我国福建
年2月11日,刘某死亡
年4月5日,王某与宋某发生口角后,将宋某打成轻伤
年2月14日,李某团购了一张电影票
5.【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事实的有( )。(第一章 法律基本原理)
A.方某于2015年10月20日死亡
B.甲与乙签订房屋买卖合同
C.小红将小明打成轻伤
D.肖某主张权利的次日发生地震
【参考答案及解析 】
1.【答案】ABCD。
解析:选项ABC:均属于事件的范围;选项D:属于人的行为。选项ABCD都是法律事实,导致一定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故ABCD选项正确。
【考点】法律事实
2.【答案】AD。
解析:(1)选项AD:租赁和赠与均属于合同关系,《民法典》合同篇中明确规定了租赁合同、赠与合同中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2)选项BC:因不存在相应的法律规范对其进行调整,故不属于法律关系,无从产生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故AD选项正确。
【考点】法律事实
3.【解析】C。
解析:(1)选项AB:属于法律行为;(2)选项D:属于事实行为。故C选项正确。
【考点】法律事实
4.【答案】ABC。
解析:(1)选项AB:属于事件;(2)选项C:王某把宋某打成轻伤构成侵权,属于事实行为;(3)选项D:李某团购电影票,属于法律行为。故ABC选项正确。
【考点】法律事实
5.【答案】ABCD。
解析:法律事实是指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包括:(1)事件:①人的出生与死亡(A选项);②自然灾害与意外事件(D选项);③时间的经过。(2)行为:法律行为(B选项);事实行为(C选项)。故ABCD选项均正确。
【考点】法律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