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孟然课件

feion1992024-07-24  0

想来回答一下,纪念我这三年的注会考试。2015年:2015年我报考了会计、税法、经济法。因为自己没有规划好时间,只通过了会计,税法;经济法没过39。

1、会计。我听完了徐经长的中级基础班为自己打基础,听了2014年郭建华的基础班,听了2015年郭建华的基础班。做了轻一、轻二、轻四、经典题解、郭建华习题班、中华东奥所有的网校模考题。当时我复习到什么程度了呢,就是我翻开讲义的开头不用往后翻就知道这章的知识点的排列顺序,知道例题都有什么,知道解题思路是怎么样的,在考前一晚上,我翻郭建华的讲义和教材时,感觉没有什么不会的了,晚上10点安心入睡。最后考试一个半小时做完考题,成绩算正常发挥吧。

2、税法。税法我听叶青的课,奚卫华的课作为补充,奚卫华在免抵退这块讲的很好。做了轻二、轻四,王亭喜的习题班还可以但是我考前两天才知道,所以也没怎么看了。考前的模拟题基本就在60上下,最后的成绩也算是考试发挥的比较好。2016年:报考了审计、战略、经济法。最后审计,战略77,经济法72。

3、审计:主听范永亮。还听了孟然的答疑解惑班,金鑫松、张敬富、刘圣妮也听了一些感觉还行吧。审计做了轻一、轻二、轻四,考前模拟题也基本在80左右,范永亮的讲义当时我能直接背出80%的知识点,是我16年花时间最多的一科,奈何去年审计考的太变态,勉强通过。

4、战略:主听杭建平,李宏伟的资料作为补充。我把杭建平的讲义中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全部默写了下来,第六章十八项内控及指引,风险管控全部能背诵下来。第七章信息技术也反复看了十遍以上,自觉很稳,考试时20分钟做完了选择题,最后做主观题才发现时间完全不够用,我键盘就一直没停过,真的时间非常紧。

最后25分的综合题把理论东西默写上去之后就是胡乱复制粘贴,最后77通过。

5、经济法:主听中华网校苏苏,郭守杰作为补充。强烈推荐苏苏,逻辑非常清楚,讲义看着舒服,课件是我见过最用心的老师,还有记忆口诀。苏苏唯一的缺点就是更新的有点慢,不过慢工出细活,好东西是值得等待的。

经济法重点是记忆,我没怎么做题,把苏苏的讲义反复看了十五遍以上,买了轻一和轻四都没做完就去考试了,这个成绩也还能接受吧。(黄洁洵的习题班很赞,如果有时间可以做做听听,我当时因为规划得不好没听完。)2017年:今年考了财管,主听闫华红的基础班和习题班,吴相全、贾国军、陈华亭也听了不少,感觉都很不错。看了轻五,做了经典题解、轻一、轻四,中华全真模拟题,自认为考前准备的很好。

然而今年计算量惊人,我们考场不让带科学计算器,把我都整懵了。初步估分是70左右,希望今年能过吧。这三年,我心中只有注会,每天复习到晚上12点之后,没有什么娱乐,没有追剧。我在2016年考后的一天坐在公交车上,安静的看着窗外,突然想到“怎么还不看书还在这里发呆浪费时间,快看书了”,然后顺手把手机点亮准备看审计讲义,才发现我手机上已经没有资料,考完的那天就删完了,突然眼角就在发酸,这一年真的太苦了,我已经潜意识里把考试当做了生活的全部。很多人说中注协考的偏,不按套路出牌。其实想说的是,套路的从来都只有我们自己,中注协从来没说过什么重点,只有把知识全面掌握了才能“稳住,我们能赢”,幻想以压重点来通过考试的基本上都过不了。最后,天道酬勤,希望认真准备的人都能顺利过关。

完全可以。岗位很有含金量,工作岗位有

理财顾问,财务顾问:侧重对企业实践进行策划,指导,辅助,咨询。

会计专家,教授学者:侧重研究和规范会计制度,准则,理论,教学。

财务总监:企业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报告,分析,预算,控制,成本,价格,流程,制度等等。

基金经理,CFA(财务经理):资本运作,资金管理,投资管理,基金股票,企业并购,筹资,上市操作,等等。

内部审计师,内部控制经理:侧重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控制,财务风险控制,舞弊控制等等。

必要做到:

1、注册会计师证书是一个能力的体现。目前注册会计师考试和司法考试被誉为中国最难的两大能力考试。其难度可想而知。如果你能全科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不管到哪个工作岗位,周边的人都会对你的能力肯定。

2、不从事会计工作照样也很有用。注册会计师考试考查的是一个体系的知识,不只包括会计、还有税法、经济法、财务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审计等可能。从课程设置上就可以看出来,注会考试不是培养一个会计人才。而是培养一个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注册会计师证书是一个标杆。这是财务领域的顶级证书。取得这个证书就可以充分证明你在财务领取的权威。日后不管在哪个行业发展,任何公司都有重视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有了这种能力证书被迅速提拔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首先:注册会计师(CPA)是财务领域公认的含金量最高的证书,没有之一。

考过CPA以后可以从事的工作有:

会计信息系统实施专家,ERP专家:侧重于企业信息化,和财务管理,财务会计信息化,了解会计和软件。

理财顾问,财务顾问:侧重对企业实践进行策划,指导,辅助,咨询。

会计专家,教授学者:侧重研究和规范会计制度,准则,理论,教学。

财务总监:企业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报告,分析,预算,控制,成本,价格,流程,制度等等。

基金经理,CFA(财务经理):资本运作,资金管理,投资管理,基金股票,企业并购,筹资,上市操作,等等。

内部审计师,内部控制经理:侧重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控制,财务风险控制,舞弊控制等等。

CPA,合伙人,会计师事务所:外部审计师,职业资格。

税务经理,税务代理:侧重于政策法规,企业策划,税收筹划,商务设计,企业并购。

风险经理:保险,风险控制,保险经济人:侧重于企业财产风险控制,责任风险控制,经营风险控制。

财务部经理(会计经理):会计,企管,政策,组织。

CFO:股东价值,战略,决策。

公司法律顾问:策划,股份制改造,兼并收购,企业政策咨询,合同审核,商务结构安排。

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部门经理:企业全方位管理,必须了解销售及市场等业务流程。

如何考注会?(来自学员分享)

2013年我抱着试试的态度报了三门和中级比较贴近的会计,税法,经济法。一咬牙一狠心我买了东奥的5年内通关无忧班,报这个班我有2个小心机,一是5年内可以顺便学,考过不可以再学。二是这个班是当时最贵的班,我花了这么多钱又不好好学,肯定会心疼。之后便是昏天暗地的学习的日子,真的很辛苦,但是我很享受听东奥名师的课,他们的课是一流的,有时候听课老师举得例子会让我笑出来。对于没有听懂的知识点我会反复的听课,资料也是配着轻一和讲课老师的讲义还有教材。我一般会在考试报名之前就开始准备听课了,先把去年的课听一遍当着预习了(中级同样这样学习的),等报名结束后,新课开始了,再跟着老师再按部就班的听课,听完课,看教材和轻一的知识点总结,然后再去做题,题一定要做。

做题是检验你到底会了没有途径。根据自己的时间再选择听其他班次的课,东奥的课很多,我也没有全部听完。基础班一定要听,最好反复听。习题班也很重要。但是我习题班听得比较少,因为我喜欢自己做题,不会的题去答疑版问老师。关于听哪位老师的课,会计我主要听张志凤老师的课,经济法主要听郭守杰和黄洁询老师的课,税法主要听刘颖老师的课。就这样坚持下来我又一次通过的所报考的三科。三科都考了70多,这个分数对得起自己有时候学到凌晨2点(大家不要学我,我现在身体不太好了,最好不要熬夜学习),天道勤酬,虽然不高,但我很高兴。2014年报考了剩下的三门,审计、财务管理、战略。这三门科学起来有些吃力,战略我是零基础,审计也是零基础。财管有点中级的基础,但是注会的财管比较难。2014年我要解决我的人生大事,买房、装修、结婚这些事全部都要我操心,开始学习时也比较晚了。最后我选择直接放弃战略,专攻审计和财管。结果还是学的不扎实,审计考了56分,财管考了57分。查到成绩时我还伤心的哭了一会。

之后我总结经验,审计没有过是我学习中有“夹生饭”理解不够,财管没有过,虽然是考试的时候我没有做完,1个综合题和1个计算题没有做,根源还是掌握的不好。15年我又报了审计、财管、战略。我没有因为去年学过一次而掉以轻心。财管我选择大量做题练习,把闫华红老师的轻一全部做完了。审计我选择听多个老师的课,听了范永亮老师的课,部分章节也听刘圣妮老师的课,我还听了孟然老师的答疑解惑这类的班次,使我对审计这本书在说些什么,什么逻辑,书中的定义有了更深的理解。战略我是报名前一年(14年年底)就开始准备的 跟着吕鹏老师听了2遍基础班。最终在15年战略、审计、财管又全都考了70多分,结束了自己的CPA专业阶段全部科目。

CPA专业阶段结束后,税务师考试面临利好消息,16年一年可以考2次,15年的考试也挪到16年2月考,这样意味着可能在1年内可以拿到税务师的证书,15年年底我报了税一、税二、税收服务实务。不巧的是,年底很忙,没有多少时间看书,短短的2个月内三科我只听了一遍基础班,税一做了点题,税二和税收服务实务没有做题,轻一都是简单的翻了翻。我很幸运的又一次考过了所报的三科,分别考了、、90。税务师我选择王亭喜老师、刘颖老师、刘忠老师的课。

税务师考试结束后,3月份开始迅速投入16年的注会综合阶段考试中,考综合我选择了东奥的精品班,跟着老师学了基础班,专题班、案例班。东奥综合开设的班次我基本上都听完了。但都只听了一遍。综合阶段的资料真的是五花八门,很多资料,当然我也买了不少,我翻了一下觉得主要内容都是大同小异的。我首选东奥的轻松过关一上下册和轻松过关二还有最后四套题作为主要的复习资料,我对轻松过关系列有感情,我已经习惯用轻松过关系列资料了。在东奥买的资料我基本上全部看完了。

综合考试备考要记忆背诵让我真的很痛苦,很痛苦,我觉得我不够努力,越是到最后反而越来越懒散(大家不要学我,一定要坚持一直努力),所以注会考试真的不宜把战线拉的太长,有能力最好一鼓作气,两年至三年内全部搞定最好。再来说说今年的综合考试吧,今年的题还是出乎意料的,不像以往那样需要大量记忆背诵,这一趋势去年已经有所体现出来了。今年的题更多的是灵活应用,需要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作答,今年考的比较细,以往爱考的知识点都没有怎么考,比如会计的企业合并,就出了一题,税法的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基本上没有考。当然我也没有准备那么细的东西,也有一些本该做对的题给做错了。        说了这么多,主要是想告诉大家,既然选择考试了,那么一定要抱着必过的心态,有自信并坚持下去,也不要因为自己的学历不高基础不好就怀疑或者否定自己,只要努力我们也一样能过注会。还有东奥的老师,东奥的辅导资料真的很棒。

借这个机会我想特别感谢张志凤老师、郭守杰老师、闫华红老师、刘颖老师、王亭喜老师、范永亮老师、吕鹏老师、黄洁洵老师、刘忠老师、金鑫松老师、张敬富老师。

参加考试记不清楚第一年是哪一年了。每次都会想这次不过就去特么的注会吧,老子没有照样过的滋润。然后第二年消停报名,买书,再一次踏上虐自己的路。真是那句注会虐我千百遍,我待注会如初恋。你要问我为什么坚持下去?我是做会计的,还不能说自己是做财务的。之前有一个领导告诉我,咱们财务要心胸宽广,要有开放的心态。他说你还不是计财部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我知道还很长,会很艰难,这个过程最不能做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给感动了。如果真要有一天要去感动自己,那就是把注会拿下那一天吧。女朋友今年最后一科,战略。我看的到她为注会放弃了很多她喜欢做的事情,比如做瑜伽,做美食,学插花,学英语等等。那么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我们心里有一个注会情节。喜欢做财务的人,会舍不得自己不把这东西做到出类拔萃。因为那么喜欢,怎么会舍得不做到出类拔萃呢?参加2017年注会的体验就是,这个世界播种的季节与收获的季节就是不同的。要成熟,不要急于得到回报。珍惜当下,或许才是我得到的唯一体验。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399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