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会# 导语】 考 网整理“2020年注册会计师《审计》知识点:审计风险”,供大家参考,希望对考生有帮助! 【内容导航】 审计风险 【所属章节】 第一章 审计概述 【知识点】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指是指当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并不是指注册会计师的业务风险,如因诉讼、负面宣传或其他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关的事项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 可接受审计风险与要求的保证程度之和为100%。 一、重大错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与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相关,且独立于财务报表审计而存在。 (一)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难以界定于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具体认定; 注册会计师同时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考虑的结果直接有助于注册会计师确定认定层次上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二)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进一步细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固有风险是指在考虑相关的内部控制之前,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易于发生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的可能性。 控制风险是指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发生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没有被内部控制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的可能性。控制风险取决于与财务报表编制有关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由于控制的固有局限性,控制风险始终存在。 由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有时无法单独进行评估,但这并不意味着,注册会计师不可以单独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进行评估。相反,注册会计师既可以对两者进行单独评估,也可以对两者进行合并评估。 二、检查风险 检查风险是指如果存在某一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为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实施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检查风险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 由于注册会计师通常并不对所有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进行检查,以及其他原因,检查风险不可能降低为零。 三、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的反向关系 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的反向关系用数学模型表示如下: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这个模型也就是审计风险模型。 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呈反向关系。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就越高。 假设针对某一认定,注册会计师将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设定为5%,注册会计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后将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为25%,则可接受的检查风险为20%。当然,实务中,注册会计师不一定用绝对数量表达这些风险水平,而是选用“高”、“中”、“低”等文字描述。 四、审计的固有限制 由于审计存在固有限制,导致注册会计师据以得出结论和形成审计意见的大多数审计证据是说服性而非结论性的,不可能将审计风险降至零,不能对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绝对保证。 审计的固有限制源于: (1)财务报告的性质; (2)审计程序的性质; (3)在合理的时间内以合理的成本完成审计的需要。 (一)财务报告的性质 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需要作出判断,涉及主观决策、评估或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并且可能存在一系列可接受的解释或判断。因此,某些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变动幅度,这种变动幅度不能通过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来消除。 (二)审计程序的性质 (1)管理层或其他人员可能有意或无意地不提供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或注册会计师要求的全部信息。因此,即使实施了旨在保证获取所有相关信息的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也不能保证信息的完整性; (2)舞弊可能涉及精心策划和蓄意实施以进行隐瞒。因此,用以收集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可能对于发现舞弊是无效的。例如,舞弊导致的错报涉及串通伪造文件,使得注册会计师误以为有效的证据实际上是无效的。注册会计师没有接受文件真伪鉴定方面的培训,不应被期望成为鉴定文件真伪的专家; (3)审计不是对涉嫌违法行为的官方调查。因此,注册会计师没有被授予特定的法律权力(如搜查权),而这种权力对调查是必要的。 (三)财务报告的及时性和成本效益的权衡 要求注册会计师处理所有可能存在的信息是不切实际的,基于信息存在错误或舞弊除非能够提供反证的假设而竭尽可能地追查每一个事项也是不切实际的。 审计中的困难、时间或成本等事项本身,不能作为注册会计师省略不可替代的审计程序或满足于说服力不足的审计证据的正当理由。 财务报表使用者的期望是,注册会计师在合理的时间内以合理的成本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 为了在合理的时间内以合理的成本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有必要: (1)计划审计工作,以使审计工作以有效的方式得到执行; (2)将审计资源投向最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在其他领域减少审计资源; (3)运用测试和其他方法检查总体中存在的错报。 由于审计的固有限制,即使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适当地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财务报表的某些重大错报可能未被发现的风险。 相应地,完成审计工作后发现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其本身并不表明注册会计师没有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 尽管如此,审计的固有限制并不能作为注册会计师满足于说服力不足的审计证据的理由。
《审计》第一章学习辅导(1) 1、注册会计师起源于意大利合伙企业制度,形成于英国股份制企业制度,发展和完善于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2、世界第一个注册会计师是查尔斯.斯耐尔,第一个注册会计师专业团体是爱丁堡会计师协会。 3、中国第一为注册会计师是谢霖,第一所会计师事务所是“正则会计师事务所”,第一部注册会计师法规是1918年9月北洋政府农商部颁布的”《会计师暂行章程》。 4、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注册会计师审计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5、注册会计师在经济生活中的特殊作用是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信性,从而使投资者据以作出正确的决策,促进资金市场的正常运转,并降低信贷决策的风险。 《审计》第一章学习辅导(2) 1、审计是由独立的专门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指注册会计师审计)或根据授权(指内部审计和政府审计),对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的会计报表和其他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并发表审计意见。注意:审计的独立性;审计业务都需要发表审计意见。 2、注册会计师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进行独立审计并发表意见。 3.审计按主体不同分:政府审计(国家审计)、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审计、民间审计)。 《审计》第一章学习辅导(3) 1、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一般目的: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特殊目的:对被审计单位按照特殊编制基础编制的会计报表或其他会计信息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 2、特殊目的的审计业务包括:(1)对按照特殊编制基础编制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2)对会计报表的组成部分进行审计,包括对会计报表的特定项目、特定帐户或特定帐户的特定内容进行审计;(3)对法规、合同所涉及的财务会计规定的遵循情况进行审计;(4)对简要会计报表的审计等。 《审计》第一章学习辅导(4) 1、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通常包括: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 合法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编制是否遵循了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 公允性;指被审计单位财务会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指资产负债表)、经营成果(指损益表)和现金流量(指现金流量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应合理保证会计报表使用人确定已审会计报表的可靠程度,从而作出相关的判断和决策。注意以下两个例题: 一贯性:指被审计单位会计处理方法的运用是否符合一贯性原则的要求。一贯性原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企业财务会计处理方法应当前后各期一致;(2)当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的要求变更,或这种变更能够使有关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时,应当予以变更,但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