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会计22号准则

feion1992024-07-24  0

这个问题是后提出的,因此,“一共60件,包括独立审计准则28件、独立审计实务公告10件、执业规范指南5件、相关准则3件、指导意见4件、审计技术提示2件、相关文件8件。”的答案是错误的。请看:财会[2006]4号: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拟订了《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等22项准则,修订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2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等26项准则,现予批准,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现行的《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等相关准则同时废止。再请看:财会[2010]21号: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修订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等38项准则,现予批准,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财会[2006]4号)文中《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等35项准则同时废止。 因此:现行有效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为:财会[2010]21号新修订的38项准则和财会[2006]4号文发布、未被财会[2010]21号文废止的13项准则合计51项准则。

[经典例题]   2007年12月1日,A公司与B租赁公司签订了一份租赁合同。合同主要条款及其他有关资料如下:   (1)租赁标的物:CF型数控车床。 (2)租赁期开始日:2007年12月31日。 (3)租赁期:2007年12月31日~2010年12月31日,共计36个月。 (4)租金支付方式:自起租日起每6个月月末支付租金225 000元。 (5)该设备的保险、维护等费用均由A公司负担,估计每年约15 000元。 (6)该设备在租赁开始日的公允价值均为1 050 000元。 (7)租赁合同规定6个月利率为7%。 (8)该设备的估计使用年限为9年,已使用4年,期满无残值,承租人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9)租赁期满时,A公司享有优惠购买选择权,购买价150元,估计期满时的公允价值500 000元。   (10)2009年和2010年两年,A公司每年按该设备所生产的产品的年销售收入的5%向B租赁公司支付经营分享收入。A公司2009年和2010年销售收入分别为350 000元、450 000元。此外,该设备不需安装。   (11)承租人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可归属于租赁项目的手续费、律师费、差旅费、印花税等初始直接费用共计10 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   [(P/A ,7%,6)=;(P/F,7%,6)=]   要求:   (1)判断租赁类型。   (2)计算租赁开始日A公司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确定租赁资产入账价值并编制会计分录。   (3)编制A公司2008年6月30日、12月31日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的会计分录。   (4)编制A公司2008年12月31日按年计提折旧的会计分录。   (5)编制A公司2008年12月31日履约成本的会计分录。   (6)编制A公司2009年和2010年有关或有租金的会计分录。   (7)编制A公司2010年12月31日租赁期满时留购租赁资产的会计分录。   [例题答案]   (1)判断租赁类型   ①A公司享有优惠购买选择权:150÷500 000=%,所以判断为融资租赁。   ②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225 000×(P/A ,6,7%)+150×(P/F,6,7%)=225 000×+150×=1 072 (元)>1 050 000×90%,因此,A公司应当将该项租赁认定为融资租赁。   注:列出上面两者之一足以判断该项租赁属于融资租赁。   (2)计算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确定租赁资产入账价值并编制会计分录   由于A公司不知道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因此应选择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即6个月利率7%作为最低租赁付款额的折现率。   ①最低租赁付款额=225 000×6+150=1 350 150(元)   ②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1 072 元>1 050 000元   根据孰低原则,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应为公允价值1 050 000元。   ③计算未确认融资费用=最低租赁付款额1 350 150-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1 050 000=300 150(元)。   ④会计分录。   2007年12月31日   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1 050 000     未确认融资费用         300 150     贷: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1 350 150   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10 000     贷:银行存款             10 000   (3)编制2008年6月30日、12月31日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的会计分录。   ①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率的确定,由于租赁资产入账价值为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 应重新计算融资费用分摊率。   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付款的现值=租赁资产公允价值   225 000×(P/A,6,r)+150×(P/F,6,r)=1 050 000   融资费用分摊率r=%   ②计算并编制会计分录。   2008年6月30日,支付第一期租金   本期确认的融资费用   =(1 350 150-300 150)×%=80 850(元)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225 000    贷:银行存款 225 000   借:财务费用 80 850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80 850   ②2008年12月31日,支付第二期租金。   本期确认的融资费用=[(1 350 150-225 000)-(300 150-80 850)]×%=69 (元)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225 000    贷:银行存款 225 000   借:财务费用 69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69   (4)编制2008年12月31日按年计提折旧的会计分录。   根据合同规定,由于A公司可以合理确定在租赁期届满时能够取得租赁资产的所有权,因此,应当在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5年(9年-4年)期间内计提折旧。   2008年12月31日折旧金额=1 060 000×1/5=212 000(元)   借:制造费用—折旧费 212 000    贷:累计折旧        212 000   (5)编制2008年12月31日履约成本的会计处理   支付该设备的保险、维护等费用15 000元   借:制造费用 15 000    贷:银行存款     15 000   (6)编制2009年和2010年有关或有租金的会计分录。   ①2009年12月31日,根据合同规定应向B租赁公司支付经营分享收入   借:销售费用   17 500(350 000 ×5%)    贷:其他应付款或银行存款 17 500   ②2010年12月31日,根据合同规定应向B租赁公司支付经营分享收入   借:销售费用   22 500(450 000×5%)    贷:其他应付款或银行存款   22 500   (7)编制2010年12月31日租赁期满时留购租赁资产的会计分录。   2010年12月31日租赁期满时,A公司享有优惠购买选择权,支付购买价150元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150     贷:银行存款 150   借:固定资产—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1 060 000     贷: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1 060 000

一共60件,包括独立审计准则28件、独立审计实务公告10件、执业规范指南5件、相关准则3件、指导意见4件、审计技术提示2件、相关文件8件。独立审计准则(28)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序言(1995年12月25日发布)独立审计基本准则(1995年12月25日发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会计报表审计(1995年12月25日发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号——审计业务约定书(1995年12月25日发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3号——审计计划(1995年12月25日发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4号——审计抽样(1995年12月25日发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审计证据(1995年12月25日发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6号——审计工作底稿(1995年12月25日发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1995年12月25日发布 2003年4月14日修订)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错误与舞弊(1996年12月26日发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1996年12月26日发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1996年12月26日发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分析性复核(1996年12月26日发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2号——利用专家的工作(1996年12月26日发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3号——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1996年12月26日发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4号——期初余额(1996年12月26日发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5号——期后事项(1996年12月26日发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关联方及其交易(1999年2月4日发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持续经营(1999年2月4日发布 2003年4月14日修订)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8号——违反法规行为(1999年2月4日发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与已审计会计报表一同披露的其他信息(1999年2月4日发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1999年2月4日发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1999年2月4日发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考虑内部审计工作(1999年2月4日发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3号——管理当局声明(1999年2月4日发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4号——与管理当局的沟通(1999年2月4日发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5号——会计估计(2001年1月21日发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6号——存货监盘(2002年3月5日发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7号——函 证(2002年3月5日发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8号——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2003年4月14日发布)独立审计实务公告(10)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1号——验 资(1995年12月25日发布 2001年1月21日修订)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2号——管理建议书(1996年12月26日发布)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3号——小规模企业审计的特殊考虑(1996年12月26日发布)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4号——盈利预测审核(1996年12月26日发布)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5号——合并会计报表审计的特殊考虑(1999年2月4日发布)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6号——特殊目的业务审计报告(1999年2月4日发布)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7号——商业银行会计报表审计(2001年1月21日发布)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8号——银行间函证程序(2001年1月21日发布)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9号——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2002年3月5日发布)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10号——会计报表审阅(2002年3月5日发布)执业规范指南(5)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指南第1号——年度会计报表审计(试行)(1996年1月31日发布)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指南第2号——审计工作底稿(试行)(1996年1月31日发布)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指南第3号——验资(试行)(1996年1月31日发布 2001年6月26日修订)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指南第4号——小规模企业审计(试行)(2001年7月19日发布)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指南第5号——审计报告(试行)(2003年5月13日发布)其他相关准则(3)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1996年12月26日发布)中国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基本准则(1996年12月26日发布)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后续教育基本准则(1996年12月26日发布)指导意见(4)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印发《资产减值准备审计指导意见》的通知2000年1月27日 会协字[2000]29号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印发《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的通知2002年2月9日 会协[2002]41号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印发《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的通知2002年6月25日 会协[2002]160号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印发《企业集团会计报表审计指导意见》的通知2004年4月15日 会协[2004]27号审计技术提示(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印发《审计技术提示第1号——财务欺诈风险》的通知2002年7月19日 会协[2002]203号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印发《审计技术提示第2号——会计报表公布日后发现的事实》的通知2002年9月13日 会协[2002]243号相关文件(8)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对验资机构执业规范有关问题的答复1997年12月2日 会协字[1997]294号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对活期储蓄存单能否作为验资凭据的答复1997年12月15日 会协字[1997]310号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做好企业的银行存款 借款及往来款项函证工作的通知1999年1月6日 财协字[1999]1号财政部关于明确注册会计师验资报告作用的通知1999年7月12日 财协字[1999]102号财政部关于印发《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基本建设工程预算 结算 决算审核暂行办法》的通知1999年8月5日 财协字[1999]103号财政部关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上签名盖章有关问题的通知2001年7月2日 财会[2001]1035号财政部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企业验资工作的通知2001年9月30日 财会[2001]1067号财政部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外商投资企业验资工作及健全外资外汇登记制度的通知2002年3月13日 财会[2002]1017号

准则如下:

1、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

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11号——审计业务约定书

3、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

4、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31号——审计工作底稿

5、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

6、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2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

7、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1号——与治理层的沟通

8、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2号——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

9、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01号——计划审计工作

10、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11、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2号——对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的考虑

1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

13、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

14、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

15、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1号——存货监盘

16、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2号——函证

17、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3号——分析程序

18、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4号——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

19、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1号——会计估计的审计

20、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2号——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

21、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3号——关联方

2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

23、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1号——首次接受委托时对期初余额的审计

24、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2号——期后事项

25、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41号——管理层声明

26、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01号——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

27、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11号——考虑内部审计工作

28、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21号——利用专家的工作

29、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号——审计报告

30、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2号——非标准审计报告

31、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11号——比较数据

3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21号——含有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文件中的其他信息

33、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21号——对小型被审计单位审计的特殊考虑

34、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13号——与银行监管机构的关系

35、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环境事项的考虑

36、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01号——对特殊目的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

37、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2号——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

38、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02号——验资

39、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11号——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审计

40、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3号——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

41、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12号——银行间函证程序

4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阅准则第2101号——财务报表审阅

扩展资料: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基本框架的具体内容:

第一部分审计、审阅与其他鉴证业务准则,具体包括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阅业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

第二部分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

第三部分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39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