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财管注册会计师考试历年真题中除了大量计算和演练之外,也需要理解和思考。
公式很多,同时相互联系的也很多,比如改进的财务分析体系公式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都是一样的道理,同样是在一定无风险利率基础上增加一个风险溢价或者附加,这种认识有利于从根本上认识公式体现的意思。
另外注册会计师考试财管中比较复杂的价值评估、筹资、融资等章节内容,之所以难以理解是因为对会计和税法内容的不熟悉,所以学习感觉到瓶颈的时候可以考虑补充一下相关的会计税法知识,能够帮助你渡过难关。
最后注册会计师考试财管学习重要的是要多练习,其他科目来说练习时间占据总体学习时间40%,财管需要占据到60%左右。
注册会计师考试财管是比较难的科目,也是之后的投行、投资、咨询行业中经常用的工具,需要大家在理解基础上记忆,尤其是对于企业价值评估、期权估值(BS模型)、成本核算等章节,更需要大量的练习,但是注册会计师考试财管有一个好处,就是懂了之后不容易忘,而且学会了之后很有成就感,在MBA课程中也可以一展拳脚!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注册会计师考试《财管》学习经验。希望能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更多关于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备考技巧,备考干货,新闻资讯等内容,小编会持续更新。
《财务成本管理》在注册会计师考试中属于偏理科类的科目,因为其计算量比较大,那么考生应该怎么复习才能保证顺利通过考试呢?注会《财务成本管理》科目的复习方法1、尽早着手财务管理的知识一旦掌握就不容易忘记,因此可以尽早开始复习,把时间精力投放在备考的初期。而税法、经济法这种记忆类科目则需要临门一脚的功夫,把临考前夕的宝贵时间留给税法经济法等需要记忆的科目。切记“临阵磨枪”。2、强化练习通过解题来掌握知识(例题—真题—练习题)”在战争中学习”,不要纠结教材的文字表述,多做题进行总结,同时,可以准备一本错题本,方便回顾自己的薄弱点。3、抓住重点财务管理和会计的知识体系非常稳定,历年的变化不大,因此“重点恒重”的特点尤为突出。税法、经济法每年教材变化不大,更多体现“新增必考”的特点。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4、理解为王每一句话都要切实理解含义,每个判断都要搞懂推理过程,每个公式都要尽量推导一遍。切忌“死记硬背”。注会《财务成本管理》科目的评分标准财务成本管理专业阶段考试的题型主要分为四类:1、单项选择题,一共有14道题,分值为21分,重点考察考生的知识理解能力。2、多项选择题:一共有12道题,分值为24分,重点考察考生的知识理解能力。3、简答(分析)题、计算(分析)题,一共有5题,分值为40分,重点考察考生的基本应用能力。4、综合题、案例分析题:1道题,分值为15分,重点考察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各科考试均设置5分的英文作答附加分题,鼓励考生使用英文作答。注会《财务成本管理》科目的重点章节《财务成本管理》的重点章节有财务报表分析、企业价值评估、以及股权分配、长期筹资,后面的重点章节都涉及到计算,所以考生要多花时间在第十三章到十九章的学习上。建议考生将每一个公式都推导一遍,对公式理解和记忆会有很大帮助。注会《财务成本管理》科目的特点财务管理是注会考试中难度较大的科目之一,其主要特点是计算问题多,计算过程中需要用到很多公式。它对考生的计算能力、公式记忆和应用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在对股本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就会涉及到每股收益,每股收益还分为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我们今天着重来说一下基本每股收益的公式和分析计算,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企业发生配股的情况下,每股收益的公式为每股理论除权价格=(行权前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公允价值+配股收到的款项)/行权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调整系数=行权前每股公允价值/每股理论除权价格;因配股重新计算的上年度基本每股收益=上年度基本每股收益/调整系数;本年度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行权前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调整系数*行权前普通股发行在外的时间权数+行权后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在非流动股的企业可以采用简化的计算方法,不考虑配股中内含的送股因素,将配股视作发行新股处理。(二)例题分析甲上市公司年年初在外发行普通股总数为1000万股,年10月1日增发新股200万股;乙上市公司年初在外发行普通股为1000万股,年7月1日按照10:3的比例发牌股票股利,两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均为1000万元,计算这两家公司的基本每股收益。1、甲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12-9)/12=1000+200*(12-9)/12=1050(万股)2、乙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12-6)/12=1000+300*(12-6)/12=1150(万股)3、甲公司基本每股收益=1000/1050=(元)4、乙公司基本每股收益=1000/11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