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基础怎么样呢?一般不建议报考一年六科,CPA考试难度很大,建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基础合理搭配考试科目,可以两到三年完成六科。
考研遭遇滑铁卢,转战CPA一年过6科!真实语录(附成绩单)
CPA私播课考经分享——李媛
查完CPA成绩,在看到自己通过六科考试时,既激动又有点不可思议!走出考场时,我基本上确定自己可以通过除了战略之外的其他5科。战略,徘徊在过与不过的边缘,确实备考期间,战略的复习时间相对较少,不过还是会每天留一些时间给战略,最后通过战略考试还是十分幸运。
了解CPA并决定备考CPA是在大四下学期得知考研失败之后,当时只是觉得不甘于现状,同时想自己可以多一点选择,人总要不断学习知识,因此在经过详细咨询后,最终决定报名高顿的CPA私播课目标1年班。
备考CPA是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错题本(每科都可以)。在可能的情况下每天坚持学习,哪怕只有一小时。
会计是我最早开始学习的科目,刚开始就是先跟着预科班学习了解,进行框架式学习。这时候,对于像我一样零基础的考生,不要想着可以一下学会,尤其是长期股权投资和合并报表这些章节,会计最重要的是理解,题目可以适当的练习。预科班搭配名师专业课的学习,在第一轮开始之前对于零基础学员会有很大的作用。等到大概3月份直播开课,就紧跟着张丽丽老师的步伐学习,按时完成老师的要求,复习课加上周测,有时间的话搭配练习题。到了7月底左右,因为其他科目的加入,会计的学习时间进行了压缩,除了完成直播课、周测题,每天大概抽出2小时左右,做题进行复习巩固。
审计,11月份左右开始跟着预科班学习,对于没有审计工作经验的人来说,审计教材比较难以理解,跟着直播课费玲艳老师的讲解,并且反复咀嚼长难句,审计就是一个重复的过程,在整个审计备考过程中,我的审计课本从头到尾一共看了5遍左右,刚开始就一句一句理解,之后理解了就开始向读课本一样进行阅读,当然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整本书都覆盖是最好的,在没有时间的情况下还是重点关注高频考点章节。毕竟考比较偏的知识点的分值还是相对较少的,重点章节必须多看。对于审计,我只做了部分真题,侧重于看教材。
财管,最重要的刷题。在周越老师的建议下,财管真题从11-17年大概做了4遍,外加上更久远一点的真题,毕竟财管是变动最小的科目。财管在通过听课看书掌握了知识点之后,就是刷题,而且一定要的电脑上做,毕竟是机考,财管考试就是要和时间赛跑,要提高机考速度。考试时我提前半小时做完,财管成绩最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可能是自己不够细心,总之要心细速度快!
税法,也是拼速度的一科。很庆幸遇到了一个很好的税法老师,高顿的蔡俊峻老师。跟着蔡老师学习税法,随时可以坐火箭甩掉一大批考友。框架学习法,表格整理,帮我节省了很多时间,避免了走歪路。税法和财管一样只要考试可以做完,就是胜利。税法的复习方法参照财管,真题加各种习题,划重点,机考做答,一定要在电脑上写答案。
经济法,就是背。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比背诵更简单的事了,如果背诵可以解决,就不难。经济法我是将近8月份的时候开始学习,我是7月底请假回家备考,之前一直忙着上班出差。经济法我听直播课的回放,而且是倍速听课,毕竟时间紧迫,听课加上9月份每天早上7点1小时背诵加半小时客观题练习。然后每天放松时间,比如刚吃完饭站着走一走的时候练习主观题,就是看着题目说答案,最好打在电脑上。
战略,是我用时最少的一科。最后没有放弃战略现在想来十分庆幸。最后20才每天用2个小时复习背诵战略。考完之后是最没有把握的一科。建议大家还是要看一下教材的案例,找一些案例分析题练习一下,确保万无一失。
对于6科的时间分配,7月份以前主攻会计、审计、财管,因为8月份之前属于在职备考,就每天晚上学习2个小时,周末基本就待在家里听直播课、做题。后期8月份请假回家学习,每天除去吃饭、运动、走神,有效学习时间12个小时。这时候开始加长了经济法和税法的学习时间,会计、审计、财管需要积累重复,税法稍次,经济法和战略是可以冲刺的科目。不是说前期完全不看经济法、战略,可以适当学习,更重要的是考前,短期记忆足够。对于税法来说8月底之前最好结束第一轮学习,留足时间来提高答题速度。
以上是我备考期间的经验,当你度过漫长的备考期之后,结果对于你来说就只是一个数字了。坚持,千万不要放弃,迈进考场就已经打败了大多数考生。就像我考战略就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所以千万不要考前放弃!
那自然是学霸,无比酸爽啦,这还用说,比上天还开心
考到cpa六年多了,工作上做到了财务经理,生活上在杭州买了房定居,有余钱做点小生意。
相关论述:
作为普通人,我对现在的生活已经满足了。我很喜欢杭州这个城市,很奇怪的是北方人都爱往南方跑。我老家是在北方一个十八线小城市,从小就向往江南水乡。
大学时候第一次来杭州旅行,立刻就爱上了这个城市,暗暗在心里发誓毕业之后一定要来这里发展。没想到现在我已经能够在这座城市从容地生活了,这真是大学时的我想都不敢想的,因为我的条件真的很一般。
谈学校,普通一本出来的,不是天之骄子,拖了人均985的后腿。我大学时候特别天真,大四忙着考研,考研没考上,校招又不顺利。
建议还在大学,准备考研的会计同学,可以多准备一条路,不要一根筋,比如找实习,花点时间看看考证的书。哪怕以后后悔了,没考上,也能靠这些经验找个过得去的工作。很多大公司,四大事务所都是明确要求要考cpa的。
谈起点,我当时因为实习经验少,校招很不顺利,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出纳,真正从基础做起。大学课堂上学的知识其实不是很深,还特别容易忘,所以真正工作起来很是有点吃力的。当时我除了和师傅多学习实务上的操作,另一个学习的地方就是复习cpa的教材上。
谈出身,父母都是勤恳老实的国企员工,母亲还经历了下岗潮,一直靠摆地摊,做零工来给家里补贴一些家用。
因为父母做事太守本分,从来没有想过做生意,我家的生活水平落了周围人一大截。我从小自尊心极强,性格叛逆,思维跳跃,和我父母的做事风格完全不一样,所以我走出了一个完全不同于我父母的人生。
我妈对我很满意,总把我挂在嘴上和她的小姐妹炫耀。当那些忧心忡忡的阿姨们要我妈给点建议时,我妈总会让他们孩子去考个cpa,她固执地认为是cpa让我的工作生活有大起色的。
我考这个证的时候是人生的低谷时期,那时候一个刚毕业的女孩子,拿着刚够生活的微弱工资,整天窝在南方的小出租房里复习考试。我妈总劝我回北方家里,找份编制工作安稳过日子,不要遭那个罪,年轻气盛的我当然不愿意。
那段时间我还有点封闭自己,最怕接到爸妈的电话,因为一接到电话就是否定我,老是把他们那一套安在我身上,所以我总是说不到两句话就用准备考证呢,复习没时间聊等等借口给挂了。
我妈回忆我那段时间总有种苦尽甘来的感慨,其实我知道他们表面是想我回家进体制,其实是舍不得我离家那么远。
我妈总和我爸哭,舍不得女儿那么小就一个人在外打拼。后来我不断跳槽,进事务所,真的是忙得没时间和他们打电话,好不容易视频一次,我总是憔悴缺觉的样子。我妈说那时候只有谈到考这个cpa我才话多起来,每次过了几门都是我们全家最开心的时候。
一次考过三门的那年,是我最累的一年。在内资所的活儿并不轻松,回家我还要铆足了劲儿冲三门专业,年轻时候也迷茫过,怀疑过,现在回想起来只想说一切真的都是最好的安排。触底才能反弹,否极才能泰来。
考到了cpa后,我很顺利地进了四大,人生逐渐明朗起来了。四大在我那时候是一个响亮的招牌,以前的老同学,好朋友,同事听到我进了四大都为我开心。
一本出来的小学弟小学妹们,如果你想进四大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实习经历差不多的情况下,人家当然会选更高学历的,这时候你就要用加分项来获得关注,考cpa就是一个亮眼的加分项。不仅四大,对于任何一个大公司,cpa都是一个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学历缺陷的加分项。
四大为我提供了小所不能提供的一个足够大,足够高的平台,让我在短短的两年内锻炼了系统的业务能力,接触到了各行各业,能够大方向把握整个市场行情,拓宽了我的眼界,这段经历对我来说是一个宝贵的财富。
有人和我说工作几年了,依然觉得自己业务能力不全面,现在公司职能都很细分,担心自己以后被淘汰。我就建议年轻时去事务所待一待,能够接触到很全面的业务,项目能力是最重要的。
我爸妈听到我进了一直想进的四大所也为我高兴,虽然啥也不懂,但就觉得贼厉害。在四大做审计就是年审期间忙,淡季的时候很多同事都请考试假考cpa,因为我考过了嘛,就经常请个小长假回家陪父母,有时候也带他们出国玩。
可能是我妈太久没看到我了吧,听到我考到cpa这个证后,突然进了一个大公司,现在还空出时间金钱来陪他们到处玩,就觉得我这个cpa考得真好啊~哈哈,她是没看到我年审期间忙的惨样。
不过我自己知道考到这个cpa确实给我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很大帮助,让我有了拨开云雾见天日,守得云开见月明的豁然开朗。因为我是从小所出来的,或多或少对自己都有点不自信,在工作上得到的锻炼也是有限的。
但是考到cpa后我觉得我的财务知识体系更加全面了,我很擅长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然后得到更加深刻的认识,备考的时候我不断用我手上的活儿来给复习的理论做旁证,这非常有助于理解,最后知识点复习牢固了,工作中成长也飞快。
马哲里讲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时就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而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好的认识对实践活动起着促进作用。这就科学地解释了我考cpa和我实际工作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