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税法一个月学不完。
资料扩展:
税法是各种税收法规的总称。是税收机关征税和纳税人据以纳税的法律依据。税法包括税收法令、条例、税则、施行细则、征收办法及其他有关税收的规定。税法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颁布,或由国家立法机关授权国家机关制定公布。
一般说来,主要的税收法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公布施行;各税条例(草案)和征收办法,由国务会议审议通过,公布施行。
税法实施细则,由财政部根据税收基本法规作出解释和详细规定;有关地方各税的征免和各税具体稽征管理制度,一般由省级人大常委会或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税法由一些基本因素所构成: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其他因素有: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免税和违章处理等。
纳税人,又称纳税义务人,即纳税主体,是指法律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不同于负税人。负税人是最终负担国家征收税款的单位和个人,通常情况下,纳税人同时也是负税人,即税收负担最终由纳税人承担,如所得税的负税人就是纳税人。
但有些税种的纳税人与负税人并不一致,如流转税的税款虽由生产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纳税人缴纳,但税收负担却是由商品或服务的最终消费者承担的。
注会税法备考时间一般需要至少3-6个月的充分备考时间以应对考试。
注册会计师考试的税法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科目,也是比较难度较大的一科。在备考之前,了解考试的具体内容、考试形式、考试重点、难点和易错点等,明确备考目标和重点。根据自己的时间、兴趣和个人情况,合理制定学习计划,并划分学习任务。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时间安排是备考的关键。备考过程中,寻找优质的学习资源和适合自己的备考方法和学习技巧,提高备考效率和考试成绩。
注册会计师考试的税法科目是全会计师考试科目中的一个重要科目,是会计师考试的必修科目之一。税法科目内容比较繁杂,需要较高的理解和记忆能力。税法科目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基础法律,另一个是涉及会计和财务的税务法律。考生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实际制定和调整比较合理的学习计划和方法,准备后期稳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考试水平。
注会税法考试的注意事项
1、考试大纲:在备考和考试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考试大纲,了解税法科目的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考试难度等,制定相应的备考计划和备考策略。
2、学习材料:在备考阶段,要选择正规的学习材料、测试题库和辅导材料,与考试大纲相对照删选同步情况。
3、备考时间安排:稳定的备考时间和计划是成功的关键因素,要合理安排备考时间,详细制定计划,按照计划进行备考,减少焦虑和紧张情绪。
4、考试策略:考试分为理论试题和案例分析两部分,一定要记得审题,理解题意,逐步解决难题,做题之前要抓好规划,保证时间合理分配。
5、笔记和总结:实行笔记和总结记录,便于复习和记忆,做对错习题相应备注和解法规划等等,方便随时巩固弱点。
6、积极心态:在考试前,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对自己的备考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充满信心地迎接考试挑战。
7、考场作答:在考试当天,注意检查自己的考试工具和报考证件,入场前认真阅读考试指南以及标准试卷和填涂卡的分配,仔细阅读、审题,尽力发挥自己的才能表现,自信的做完所有试题。
cpa税法10天来得及,但也会比较有压力。
一、cpa税法应该怎么学?
第一阶段:理解原理,尤其是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这几个大税种,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第二阶段:思考一个问题,一笔业务涉及几个税种,不同税种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这个过程能做到刺激记忆。
第三个阶段:在电脑上做真题,一题反复做,直到整道大题完全做对为止,税法的学习要细致,税法这门学科我花了大量的时间进行总结,因为碎。
大的税种一定花精力学扎实,近两年计算题中多了不少问答题,所以对于老师强调的“冷门”知识不能轻视。税法的规定琐碎而且多,尽量通过做题去巩固和记忆,比硬背有用。
10天时间规划不是很清晰的考生们可以参考一下计划表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时间
1、十天备考规划
第一二天税法第2、3章知识点梳理
第三四天税法第4、5、7章知识点梳理
五六天税法第8、10章知识点梳理
第七八天回顾错题(章节检测+真题+模拟卷+错题集)
第九十天背诵税率、公式等重点内容,继续查漏补缺+回顾错题
在这10天里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复习CPA税法的重点章节,分值比较高。
2、税法重点章节整理
第二章增值税法(大题15-25分)
第三章消费税法(大题8-15分)
第四章企业所得税法(大题15-25分)
第五章个人所得税法(大题8-15分)
第七章关税法和船舶吨税法(客观题3-5分)
第八章资源税法和环境保护税法(客观题4-6分)
第十章房产税法、契税法和土地增值税法(大题8-12分)
3、新增重要考点
1.小规模纳税人免税的销售额从10w调整为15w
2.调整了企业所得税法中制造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优惠、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优惠、企业所得税征订收款改为查账
3.征收后有关资产的税务处理、可转换债券转换为股权投资的税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