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考试中的《会计》科目,可谓贯穿了整个注会考试,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材料存货的期末计量知识点,材料存货的期末价值应该怎么确定?有哪几种方法?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材料存货期末计量应当以所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与成本的比较为基础加以确定。1、如果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产成品的生产成本,材料应该按照成本计量;2、如果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那么应按可变现净值计量,按照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二)案例分析甲公司主要生产A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生产A产品的主要材料是B,B材料属于完全外购材料,在去年12月31日,甲公司财务报表中的B材料成本为5700万元,要是将库存的B材料全部加工为A产品,那么甲公司还需要发生成本1900万元,预计加工好的A产品的售价为8000万元,预计相关的销售费用和税费达400万元,如果将库存的B材料全部出售,那么价值能达到6000万元,假设甲公司持有B材料的目的就是为了A产品的生产,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甲公司在对B材料进行期末可变现净值计算,可变现净值是多少万元?A:4600万元B:5600万元C:5700万元D:3700万元解析:B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为=(8000-400)-1900=5700万元(三)可变现净值相关内容1、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那么应按可变现净值计量,按照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借:资产减值损失(损益类科目)贷:存货跌价准备2、什么时候可变现净值为零?、已经变质的存货;、过期后没有价值的存货;、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例题13】 下列有关存货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多选) A.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存货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B.随商品出售单独计价的包装物成本,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C.一般纳税人进口原材料交纳的增值税,计入相关原材料的成本 D.结转商品销售成本时,将相关存货跌价准备调整主营业务成本 E.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出存货而同时结转的已计提跌价准备,不冲减当期资产减值损失 【答案】ABDE 【解析】一般纳税人进口原材料交纳的增值税,不计入相关原材料的成本。 【例题14】北方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2007年9月26日北方公司与南方公司签订销售合同:由北方公司于2008年3月6日向南方公司销售电子设备10000台,每台万元。2007年12月31日北方公司库存电子设备13000台,单位成本万元。2007年12月31日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万元,预计销售税费均为每台万元。2007年12月31日前结存的电子设备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北方公司于2008年3月6日向南方公司销售电子设备10000台,每台万元。北方公司于2008年4月6日销售电子设备100台,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万元。货款均已收到。北方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北方公司2007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从2008年起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列第(1)至第(4)题 (1)2007年北方公司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万元。 (2)北方公司2007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为( )万元。 (3)2008年3月份销售电子设备影响当期利润总额的金额为( )万元。 (4)2008年4月份销售电子设备影响当期主营业务成本的金额为( )万元。 【答案】 (1)A 【解析】由于北方公司持有的电子设备数量13000台多于已经签订销售合同的数量10000台。因此,销售合同约定数量10000台,可变现净值应以销售合同约定的销售价格作为计量基础,超过的部分3000台可变现净值应以一般销售价格作为计量基础。 1)有合同约定部分: ①可变现净值=10000××(万元);②账面成本=10000×(万元);③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额=0 2)没有合同约定部分: ①可变现净值=3000××(万元);②账面成本=3000×(万元);③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额=4200-3900=300(万元)。 2007年北方公司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0+300=300(万元)。 (2)C 【解析】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300×25%=75(万元)。 (3)A 【解析】2008年3月份销售电子设备使利润总额增加=10000××(万元)。 (4)D 【解析】2008年4月份销售电子设备影响当期主营业务成本=100×÷4200×(100×)=130(万元)。 【例题15】甲公司为上市公司,该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在对其20×8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内审时,对以下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提出疑问: (1)20×8年12月31日,甲公司存货中包括:300件甲产品、100件乙产品。 300件甲产品和100件乙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均为120万元。其中,300件甲产品签订有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每件合同价格(不含增值税)为150万元,市场价格(不含增值税)预期为118万元;100件乙产品没有签订销售合同,每件市场价格(不含增值税)预期为118万元。销售每件甲产品、乙产品预期发生的销售费用及税金(不含增值税)均为2万元。 甲公司期末按单项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8年12月31日,甲公司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如下:甲公司对300件甲产品和100件乙产品按成本总额48000万元(120×400)超过可变现净值总额46400万元[(118-2)×400]的差额计提了160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此前,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甲公司对上述存货账面价值低于计税基础的差额,没有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2) 2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电子设备3000台,单位成本万元。20×7年12月31日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万元,预计销售税费均为每台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00万元。甲公司于20×8年3月6日向丙公司销售电子设备100台,每台万元,货款已收到。20×8年3月6日,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12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140 贷:库存商品 140 因销售应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300÷4200×140=10(万元) 借:存货跌价准备 10 贷:资产减值损失 10 要求:根据资料(1)和(2),逐项判断甲公司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如不正确,简要说明理由,并编制更正有关会计差错的会计分录(有关会计差错更正按当期差错处理,不要求编制结转损益的会计分录)。 【答案】 事项(1)会计处理不正确。理由:甲产品和乙产品应分别进行期末计价。 甲产品成本总额=300×120=36000(万元),甲产品应按合同价作为估计售价,甲产品可变现净值=300×(150-2)=44400(万元),甲产品成本小于可变现净值,不需计提跌价准备。 乙产品成本总额=100×120=12000(万元),乙产品应按市场价格作为估计售价,乙产品可变现净值=100×(118-2)=11600(万元),乙产品应计提跌价准备=12000-11600=400(万元)。 甲产品和乙产品多计提跌价准备=1600-400=1200(万元)。 更正分录: 借:存货跌价准备 12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1200 因甲公司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所以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400×25%=100(万元)。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00 贷:所得税费用 100 事项(2)会计处理不正确。理由:销售产品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不能冲减资产减值损失,而应冲减主营业务成本。更正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