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中级考试的内容和注册会计师考试内容上有一定的重合,可以把关联性强的科目同时报考,实现“一箭双雕”。会计中级注册同时报考搭配科目建议1、《中级会计实务》搭配注册会计师《会计》。这种组合适用于有会计基础的考生,注会会计的考试难度较大,是贯穿整个注会考试的一个重要科目,需要花费的备考时间比较长。但是中级会计实务的考试难度相对简单一些,两个科目同时做准备会提高考生的自信心。2、中级《财务管理》搭配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中级《财务管理》与注会《财务成本管理》相似的章节比较多,很多内容都是高度重合的,但是相对来说中级会计的考查内容比较基础,考生复习起来不会很吃力。3、中级《经济法》搭配注册会计师《经济法》和《税法》。建议考生先将中级会计《经济法》的内容学好,再去看注会《经济法》的内容,因为可以说中级的《经济法》是为注会的《经济法》打基础,前期基础比较扎实,后期学习起来就更容易些。会计中级注册同时报考备考建议1、先夯实基础,再强化提高。这个初级阶段主要是对进行总结和记忆,考生把简单的章节有了明确的认识后,对于后面相对复杂的章节,如长期股权投资和合并报表,可以听课并配合强化提高阶段的习题,整理出错题集。2、冲刺阶段。这个中级阶段主要是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记忆上的强化,做真题和模拟试卷,整理冲刺阶段的讲义,反复学习和练习典型的例子。需要注意,考生要学会抓小放大,对于那些难度大但是分值低的题目可以适当的放弃,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去多检查一些分值小但是很有把握的题目。3、主次分清,资源合理分配。同时备考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所以考生要根据自己的考试目标、选择科目来合理分配资源。会计中级和注册会计师的考试科目会计中级考试科目为《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以及《经济法》。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为专业阶段考试的《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以及综合阶段的《职业能力综合测试》。
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中《经济法》科目是比较容易的。根据历年考生反馈,《经济法》考试的内容相对其他科目比较简单,主要的考试内容都是法律法条的理论知识,考生只要在备考时对相关知识整理理解并记忆,在考试时就很能够游刃有余。注册会计师考试各科特点1、《会计》《会计》是6门学科中的基础科目,它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考试中比较难的科目。大家在学习会计的过程中要以“理解”为主,因为《会计》涉及的考试内容非常广,只要列入大纲的内容都包括在考试范围之内,这就要求大家要掌握教材的内容。另外,由于《会计》内容比较全面,考试更注重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实际应用和专业判断能力,所以在学习时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理解运用。2、《审计》《审计》的内容模糊抽象,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审计》主要讲的是实际审计业务的过程,如果你做过审计工作肯定学起来比较容易,但大多数考生一般都没有相关的审计经验。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中,不要死记硬背,一定要理解、培养全局观,把每一个环节都联系起来理解,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学习。3、《财务成本管理》《财务成本管理》考试时有较多的计算题需要考生作答,科目特点就是公式多,计算量大。有时公式之间大同小异,它更像理科,光记是不够的。《财务成本管理》不仅包括财务报表的基本分析,还包括资本结构、投资分析、融资方法,甚至包括期权理论和应用。考生应善于在备考中总结公式,多做经验性练习,反复练习。事实上,在注册会计师考试的考场上,很多考生都不能够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完成所有题目。所以,平时备考时一定要多加练习,在保证答题准确的前提下提高答题速度。4、《税法》税法是一门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大量记忆的学科,同时也需要一定的计算能力,这门科目的主要特点是知识点琐碎,所以税法又有“碎法”之说。税法内容考查内容比较全面,既考查考生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又对考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出了要求。所以需要考生在学习中全面掌握知识点,把握重要知识点。5、《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门学科涉及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风险管理、公司治理等多学科知识体系,要求考生具备较高的知识体系的全面性。6、《经济法》《经济法》这门学科的独立性较强,和注册会计师考试其他科目关联度不高,但考试难度对比其他科目较为简单,大都是需要背诵的内容,适合考前突击学习。近年来,《经济法》科目的考试更加考查考生的案例分析能力,考点集中在公司法、证_法、破产法、物权法、合同法、票据法等章节。注册会计师考试报考应该怎样搭配科目注会专业阶段考试一共有6科,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年报全部科目,或者只报部分科目。以下,有不同的考试科目科目搭配方案,考生可以进行选择。1、只考一门:《会计》只报考一门建议从《会计》开始,从此开始注会的学习旅程,注意打好基础,不要只为了60分通过,考虑到会计的重要意义,学习不好同样会影响到注会整体的学习。2、报考两门:《会计》+《税法》或《财务成本管理》税法的所得税学习对于会计的学习很重要,而会计的学习对财管的学习也很重要。不过财管和税法相比,税法更合适一些;另外有人建议“会计+审计”的报考,这里不做重点推荐,因为审计学习需要会计基础,而审计学习周期长很多,所以无形中这个组合时间学习会更长,报考应慎重。3、报考三门:《会计》+《税法》+《财务成本管理》会计和税法的学习可以明显促进财管,所以财管不宜单独报考,要注意知识体系的内部联系。财管的学习上位于会计之后,学习周期不是很长。4、报考四门:《会计》+《税法》+《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主要考虑的是难度问题,而且也是学习时机的问题。因为风险管理适合在财管之后学习,学习顺序上与税法可以并列,位于会计和财管之后,总体上不是太影响注会的整体安排。5、报考五门:《会计》+《税法》+《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经济法的特点是适合考前三个月左右开始学习,所以增加经济法并不会影响大局。学习安排上风险管理可以安排在经济法之前,也可以并列学习。注册会计师备考攻略1、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时间其实每个人的学习习惯都不太相同,有的考生在晚上临睡前记忆力比较好,有的考生感觉早上的头脑特别清晰。考生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备考时间,固定的在一个时间点集中精力进行学习,注册会计师考试内容繁多,考生需要一个安静没有外界干扰的时间进行学习。2、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内容相信大家都听过“贪多嚼不烂”这句话,对于注会备考来讲也是一样的,想要一口气拿下注册会计师考试是很难的,至少也是需要2—3年的时间才能够取得证书。既然有这5年的成绩有效期,就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把计划放长远一步一步的攻克它。3、基础知识最重要有些考生并没有意识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看到很基础又很简单的内容就会放松警惕,觉得这个没有挑战性,所以不太关注这些考点,事实上在考试时就是这些地方最容易出错。基础知识掌握透彻也会为重难点章节的学习打好基础,参加过考试的同学应该能够了解到,真正的考试题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难,反而是更倾向于实务和基础的内容。4、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应对突发情况。在整个备考期当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打乱我们的学习进程,这时候就需要大家认真处理,不然很容易遭成备考任务堆积,甚至最后达不到规定的学习进度。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我们就要从学习计划入手,每天留出一定的弹性时间处理生活上的事情,一旦出现会干扰学习进度的事情,就可以把当天的学习计划顺延到后面,确保能够顺利完成学习计划。每天都要进行学习,不要因为一些突发状况而影响自己的安排。
考完中级的考生可以选择报考注会中的《会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科目,这三门科目对应中级会计考试中的《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科目,科目之间相似度较高,部分章节也有重合的部分,考完中级的考生对注会的这三个科目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也保留了较高的知识熟练度,复习注会也会更加轻松。但注会这三科的难度远远高于中级,考生可以通过听网课、看讲义、刷题的方式,巩固基础,攻破考试重难点,把握注会考试方向和出题方式,做好充足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