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作业成本法又称ABC成本法,BC成本法是根据事物的经济 、技术等方面的主要特征,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统计、排列和分析,抓住主要矛盾,分清重点与一般,从而有区别地采取管理方式的一种定量管理方法。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步骤:
(1)设定作业成本法实施的目标、范围,组成实施小组;
作业成本的实施必须目标明确,即决策者如何利用作业成本计算提供的信息。实施范围是作业成本的实施的
部门,作业成本可以在全企业实施也可以在独立核算的部门实施,作业成本的实施主体必须明确。为实施作业成本必须组建作业成本实施小组,小组由企业的领导牵头,包括企业的会计负责人以及相关的人员。国外作业成本实施时一般由企业内部的人员和外部的专业咨询人员组成专门实施小组,外部专业的咨询人员具有作业成本的实施经验,使得实施可以借鉴其他实施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2)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收集相关信息;
此步的目的是详细了解企业的经营过程,理清企业的成本流动过程,导致成本发生的因素,各个部门对成本的责任,便于设计作业以及责任控制体系。
(3)建立企业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
在对企业的运作进行充分了解与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企业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主要确定以下内容:企业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的确定,包括他们的分类,与各个组织层次的关系,各个计算对象的责任主体,资源作业分配的成本动因,资源到作业的分配关系作业到作业产品的分配关系建立。
(4)选择/开发作业成本实施工具系统;
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比传统成本丰富的信息,是建立在大量的计算上的。作业成本的实施离不开软件工具的支持,软件工具有助于完成复杂的核算任务,有助于对信息进行分析。作业成本软件系统提供了作业成本核算体系构造工具,可以帮助建立和管理作业成本核算体系,并完成作业成本核算。
(5)作业成本运行;
在建立作业成本核算体系的基础上,输入具体的数据,运行作业成本法。
(6)分析解释作业成本运行结果;
对作业成本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与解释,如成本偏高的原因,成本构成的变化等;
(7)采取行动。
针对成本核算反映的问题采取行动。如提高作业效率,考核组织和员工,改变作业的执行方式,消除无价值的作业。
企业是一个变化的实体,在作业成本正常运行后,还需要对作业成本核算模型进行维护,以使其能够反应企业的发展变化。伴随企业的运行,作业成本的运行、解释和行动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广义的作业(Activities)是指产品制造过程中的一切经济活动。这些经济活动事项,有的会发生成本,有的不会发生成本;有的能创造附加价值,即增值作业(Value—added Activity),有的不能创造附加价值,即非增值作业(non Value-added Activity)。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计算产品成本,因此只考虑会发生成本的作业;而从管理角度出发,无附加价值的作业要尽量剔除。所以作业成本法的作业是指能产生附加价值,并会发生成本的经济活动,即狭义的作业。 作业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经济特征: ①作业是“投入——产出”因果联动的实体,其本质是一种交易。 ②作业贯穿于动态经营的全过程,构成联系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作业链。 ③作业是可以量化的基准。
《财务成本管理》是专业阶段中较难的一门科目,专业阶段考试是在8月26-28日进行,那么今年注会《财管》科目的考试内容有哪些?注会考试《财务成本管理》科目的考试内容1、财务管理基础:财务管理基本原理,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预测,价值评估基础;2、长期投资决策:资本成本,投资项目资本预算,债券、股票价值评估,期权价值评估,企业价值评估;3、长期筹资决策:资本结构,长期筹资,股利分配、股票分割与股票回购;4、营运资本管理:营运资本的投资和筹资管理;5、成本计算:产品成本计算,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6、管理会计:本量利分析,短期经营决策,全面预算,责任会计,业绩评价。《财务成本管理》科目的特点财务管理是注会考试中难度较大的科目之一,其主要特点是计算问题多,计算过程中需要用到很多公式。它对考生的计算能力、公式记忆和应用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注会《财务成本管理》科目的重点章节《财务成本管理》的重点章节有财务报表分析、企业价值评估、以及股权分配、长期筹资,后面的重点章节都涉及到计算,所以考生要多花时间在第十三章到十九章的学习上。建议考生将每一个公式都推导一遍,对公式理解和记忆会有很大帮助。2022注会《财务成本管理》科目的备考建议《财务成本管理》课程是一门理科性很强的学科。它的计算量较大,考试时间相对紧张,难度较大,但只要梳理好财管的逻辑,是能够很好的掌握财管这门课程的。1、理解记忆。在具体章节中学习一些建议。必须熟练地记住核心公式和核心概念。财务管理涉及很多概念。只有在第2章财务报表分析中才能理解无数公式和概念。事实上,背诵公式的核心仍然是花足够的精力去记忆,这里提供了两种加速记忆的方法:理解公式内部的含义;至于如何理解公式含义,多练习推导公式。比如在《财务报表分析》一章中,母子率、子比率和周转率,实际上我观察下剩下的公式,还有一种是子母比(利息保障倍数、市盈率、市销率、市净率)。2、多做练习题。财务管理是一门非常需要练习的学科。不做大量练习就几乎不可能通过财务管理。保留大量的问题,不断总结问题的规律,最好能有自己的错题本。当然,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限制时间,不仅要做对,而且还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更要注重章节知识点之间的连接。
作业成本法,是指以“作业消耗资源、产出消耗作业”为原则,按照资源动因将资源费用追溯或分配至各项作业,计算出作业成本,然后再根据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追溯或分配至各成本对象,最终完成成本计算的成本管理方法。
原理:
1、定义业务和成本核算对象(通常是产品,有时也可能是顾客、产品市场等)。这一过程很耗时间。如果两种产品满足的是顾客的同一种需求,那么在定义业务时,选择顾客要比选择单个产品更为恰当。
2、确定每种业务的成本动因(即成本的决定因素,如订单的数量)。
3、然后,将成本分配给每一成本核算对象,对各对象的成本和价格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其盈利能力的高低。
扩展资料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目标
(一)通过追踪所有资源费用到作业,然后再到流程、产品、分销渠道或客户等成本对象,提供全口径、多维度的更加准确的成本信息;
(二)通过作业认定、成本动因分析以及对作业效率、质量和时间的计量,更真实地揭示资源、作业和成本之间的联动关系,为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作业、流程和作业链(或价值链)的持续优化提供依据;
(三)通过作业成本法提供的信息及其分析,为企业更有效地开展规划、决策、控制、评价等各种管理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作业成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