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进税率 ③超率累进税率 含义:以课税对象数额的相对率为累进依据,按超累方式计算应纳税额的税率 步骤:确定相对率,对利润征税时,以销售利润率为相对率,对工资征税时以工资增长率为相对率 将相对率分为若干等级,规定不同的税率 计税时按照相对率计算出应税的课税对象数额,分别计算税款 汇总求出全部应纳税额 土地增值税采用超率累进税率 【应用举例】某企业某年度取得应税利润600万元,销售收入1600万元,如果以应税利润为征税对象,采用超率累进税率形式(税率表如下),则该企业本年应纳税额为( )万元。 级数 销售利润率 税率 1 5%以下 0 2 5%-10%(含) 5% 3 10%-20%(含) 10% 4 20%-35%(含) 20% 5 35%以上 35% 答案:D 解析: 按照相对率计算出应税的课税对象数额 将超率累进税率换算为超额累进税率,然后按照超额累进税率方法计算应纳税额 将应税利润600分为5个部分,如下表: 级数 销售利润率 应税利润 税率 应纳税额 1 5%以下 80(1600×5%) 0 80×0=0 2 5%-10%(含) 80-160 5% (160-80)×5%=4 3 10%-20%(含) 160-320 10% (320-160)×10%=16 4 20%-35%(含) 320-560 20% (560-320)×20%=48 5 35%以上 560以上 35% (600-560)×35%=14 合计82④超倍累进税率 含义:以课税数额相当于计税基数的倍数为累进依据,按超累方式计算应纳税额的税率 计税基数是相对数,超倍累进税率实际上是超率累进税率 计税基数是绝对数,超倍累进税率实际上是超额累进税率 (3)定额税率 含义:根据课税对象计量单位直接规定固定的征税数额 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资源税、车船使用税等适用定额税率 特点:税率与课税对象的价值量脱离了联系,不受课税对象价值量变化的影响,适用价格稳定,质量等级和品种规格单一的大宗产品征税的税种。 (二)税率的其他形式 1.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 名义税率是税法规定的税率 实际税率是实际负担率,即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缴纳税额占其课税对象实际数额的比例。 通常实际税率低于名义税率,原因包括: 计税依据与征税对象可能不一致 ;税率差异;减免税使用;偷漏税;错征税款 2.边际税率与平均税率 边际税率是再增加一些收入时,增加这部分收入所纳税额同增加收入之间的比例 平均税率是相对于边际税率而言,是全部税额与全部收入之比。 比例税率下:边际税率=平均税率 累进税率下:边际税率>平均税率 3.零税率与负税率 减税免税 (一)减免税三种基本形式 1.税基式减免 含义:直接缩小计税依据的方式实现减免税。 内容:起征点:是征税对象达到一定数额开始征税的起点 免征额: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项目扣除 跨期结转 注意起征点和免征额的不同,见教材 2.税率式减免 3.税额式减免 (二)减免税按在税法中的地位分三类 1.法定减免 2.临时减免 3.特定减免 (三)加重纳税人负担的两种措施 1、税收附加:也称地方附加,同正税一起征收的列入地方预算外收入的一种款项。 2、税收加成:是根据税制规定的税率征税以后,再以应纳税额为依据加征一定成数和税额,加一成相当于加征应纳税额的10%,加征成数一般在1成――10成之间 【应用举例】假设某人取得劳务报酬收入48000元,免征额为800元,税率为20%,若规定计税依据超过20000-30000元的部分,加征2成,超过30000-40000元的部分,加征5成,超过40000元以上的部分,加征10成。则该人应纳税额为( )元。 答案:B 解析: 纳税所得=48000-800=47200,按照超额累进税率方式计算 应纳税额=20000×20%+10000×20%×(1+20%)+10000×20%×(1+50%)+(47200-40000)×20%×(1+100%)=12280元 五、纳税环节:(见教材)六、纳税期限: 按期―――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 按次―――耕地占用税、屠宰税、延席税 按年―――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 我国税法体系的基本结构 我国现行税法体系的基本结构 就税法的整体结构而言,税法体系包括宪法加税法典,宪法加税收基本法加各单行税法和宪法直接加各单行税法三种模式。 1.实体税法体系是税法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22个税种 2.程序法体系,其主体是《税收征收管理法》 3.税收处罚法:包括《征管法》中"法律责任"以及《刑法》中"危害税收征管罪" 4.税收争讼法 《行政讼诉法》 《行政复议法》 《税务行政复议规则》
《税法》是注册会计师考试中每年改动幅度较大的科目,注重考察考生对税法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那么《税法》这个科目重点内容有哪些?做题技巧是什么?《税法》的重点内容税法的重点是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等章节。1、增值税、所得税增值税、所得税学习难度较大、考试所占分值较大,综合题常常涉及到这部分内容。所以可以适当多分配时间进行系统的学习,加深理解。这一部分内容即使每一年都会发生变化,但是背后的基本原理不会有大的改动。2、消费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国际税收这一部分内容相比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难度有所下降,但是也需要大家重点学习,前期相对花多点时间学习这几个税种,可以减轻后期学习的压力。3、剩余的章节安排在学习完重点章节的后面,这部分内容一般会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税法如何刷题?经典考题要多练。刷题,首先是多做题,做好题,尤其是一些反复命题的经典考点,一定要多加练习,掌握做题方法。在做题的过程中多总结,发现学习的盲点,总结易错考点等,这样才能巩固学过的知识点,通过做题提升做题速度,锻炼题感。第二,一定要亲自动手做题。很多考生平时刷题的方式是只看题,没有自己动手去练,这样其实效果不大,动手去做,才能达到刷题的目的。《税法》一定多练习,多做题,培养做题的思路。第三,一定要重视错题。平时做题时整理一个错题本。之后再针对错题训练,查漏补缺。第四,做题之外还要回归教材。除了刷题以外,我们还要回归教材,因为要掌握教材里面的基础知识框架,基础知识的根基打稳了,再配合刷完习题,才能真正做到查漏补缺。
注册会计师《税法》巧记忆企业所得税总结
1.税率。虽然09年内外资已经统一了所得税率,但原先适用低税率的企业还是有过度期的优惠政策。
2.收入分类。正确的区分那些属于营业(销售)收入、那些属于营业外收入或投资收益等,其中只有营业(销售)收入才能做为招待费和广告费的扣除基数。其实也简单,所谓的营业(销售)收入就是会计上计入营业收入的项目(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那怎么区分会计上是否计入营业收入呢?对不起,这是会计知识,我们现在是做税法总结。
3.视同销售。所得税的视同销售和增值税的视同销售的处理是不完全一致的,比较特别的是,企业发生的内部处置业务由于并没有从外部取得收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是不视同销售计税,外部移送不论是否取得收入均视同销售;而增值税无特殊规定外均认定为视同销售计税。
4.正确区分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不征税收入主要有财政拨款、行政事业性收费及财政性资金,要注意的是:不征税收入的支出形成费用的不得在税前扣除。免税收入重点把握国债利息(个人所得税还包括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收益
5.税前扣除项目。重点掌握的有税金、损失、职工三费、借款费用、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公益捐赠以及加计扣除项目和优惠政策允许扣除的其他项目。
税金。主要包括六税一费(消、营、城建、关、资源、土增和教育费附加),不包括增值税(价外税不能扣除);车船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速记为“有车有房有地有花”)在管理费用中列示;契税、耕地占用税和车辆购置税计入成本,按折旧年限分期扣除。
损失。包括货物的.成本和增值税,但应扣除由保险公司或其他单位或个人的赔偿收入。当期作为损失在以后期间又收回的作为当期收入计税。
职工三费。计税基础为实际发放的职工工资,现在工资已经没有扣除限额,只要是据实发放的就都能作为费用扣除,因此只要记住三费的扣除限额就行了。工会经费2%教育经费福利费14%,其中教育经费当期未能扣完的可以结转以后期间继续扣除。
借款费用。以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为限,超过部分不得扣除。
业务招待费。考试必考内容,重点在于:1.是否能正确正确区分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2.取60%或两者中的较小者为扣除限额。
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考试必考内容,重点在于:1.是否能正确正确区分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2.超过15%部分不得扣除,当年为能扣除可结转以后年度扣除(只有广告费和教育经费可以结转以后年度扣除)。
公益捐赠。这个就厉害了,首先要先计算会计利润,然后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乘以12%即为扣除限额。关键在于会计利润的计算,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会计利润是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经过调整过的会计利润,如果题中所给的会计利润在解答时有涉及到会计利润调整的均应考虑进去,如应分摊的租金费用一次计入了当期,新确认的收入以及相关税费等。
其他。除上述事项,还有诸如加计扣除,优惠扣除等项目,这里提几个注意事项:
1、会计上用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收益税法不认所以不做税基;
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以竣工结算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会计上为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税法折旧年限速记:电3汽4工具5,机械10年房20。
3、优惠政策。要死记的东西,没什么好解释的。其中要注意取得第一笔收入起、获利年度起、扣除应纳税所得额以及应纳税额所对应的优惠政策。总之企业所得税为每年考试重点,要花相对充足的时间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