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会计理解

feion1992024-07-24  2

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一)会计基本假设1.会计主体它界定了空间范围。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2.持续经营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营运,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会计核算上所使用的一系列会计处理原则、会计处理方法都是建立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前提下。3.会计分期人为划分、相等期间。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在我国会计年度采用的是公历年度,即从每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所谓中期,是短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又可以分成月度、季度、半年度。会计期间的划分对会计核算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有了会计分期,才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从而出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又需要在会计的处理方法上运用预收、预付、应收、应付等一些特殊的会计方法。4.货币计量记账本位币一般使用人民币,有特殊需要的可以使用人民币以外的货币。无论哪种企业,只要报送给中国的报表,必须折算为人民币。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二)会计基础1.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是指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计量的标准。权责发生制最大的优点是:更加准确地反映特定期间真实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2.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以实际收到或付出款项的日期确认收入或费用的归属期的制度。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注会中的会计是注会专业阶段考试中的一个科目。《会计》考试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计算分析题、综合题。《会计》是一门需要理解的科目,各考点内容会交叉出现,考查时注重综合性。《会计》考试中包含单选题12题,多选题10题,计算分析题及综合题各2题,其中单选题和多选题分值均为每题2分,共计44分;计算分析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综合题每题18分,共计36分。在计算分析题中有一道小题可以选择用中文或英文解答,如使用英文解答,答案正确的,该题可以额外增加5分,此时计算题最高得分为25分。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例1某母公司拥有l0家子公司,母子公司均属于不同的法律主体,但母公司对子公司拥有控制权,为了全面反映由母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就需要将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例2某基金管理公司管理了10只证券投资基金。对于该公司来讲。一方面公司本身既是法律主体。又是会计主体,需要以公司为主体核算公司的各项经济活动,以反映整个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另一方面每只基金尽管不属于法律主体,但需要单独核算,并向基金持有人定期披露基金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因此,每只基金也属于会计主体。例3某企业购入一条生产线,预计使用寿命为l0年,考虑到企业将会持续经营下去i因此可以假定企业的固定资产会在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发挥作用,并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即不断地为企业生产产品,直至生产线使用寿命结束。为此固定资产就应当根据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采用折旧的方法,将历史成本分摊到预计使用寿命期间所生产的相关产品成本中。如果一个企业在不能持续经营时还假定企业能够持续经营,并仍按持续经营基本假设选择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与方法,就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386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