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企业所得税思路

feion1992024-07-24  3

所得税费用在平时的工作中也很常见,但是注册会计师考试还会涉及递延所得税,这是在平常的工作中不常遇到的,那么对于所得税费用计算的知识点,各位考生了解多少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指企业经营利润应该应缴纳的所得税,是损益类科目,一般不等于当期的应交所得税,因为可能会存在暂时性差异,这时候就会涉及到汇算清缴账户,如果后期存在差异,那么也会在下一个会计期间返还或者补全税款。(二)案例分析A公司本期的会计利润为240万元,本期有国债收入40万元,环保部门罚款50万元,另外,已知因固定资产对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年初金额为50万元,年末的金额达到55万元,计算A公司本期的所得税费用金额为多少万元?A:62万元B:万元C:63万元D:万元解析:应交所得税=(240-40+50-5/25%)*25%=(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当期发生额=55-50=5万元所得税的费用=万元所得税费用还分为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那么,按照劳务报酬确定的个人所得税应该怎么缴纳?企业所得税每年也都要汇算清缴,汇算清缴的流程是什么?

第一步:计算应交所得税中华会计网校   本期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会计折旧或减值-税法折旧或减值(这样做可以不用费脑子考虑到底是+还是-)   第二步:计算递延所得税本期发生额   (这一步是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关键,也是最难的地方,解决好了递延所得税的问题,所得税会计就算会了大半了)   非常好的公式:递延所得税本期发生额=递延所得税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期初余额   问题在这里:递延所得税期末余额和递延所得税期初余额到底怎么求?(思考一下你的方法)   妙法求解:递延所得税期末余额=(期初暂时性差异+/-本期会计暂时性差异)*未来转回期间税率。(这里计算的关键之处在于+/-号的处理,大家只要记住一句话“会计折旧或减值大就在借方(+号),税法折旧或减值大就在贷方(-号)”;另外注意未来税率可以预知的是应该用新的税率;如果税率是不能预知的应该用旧的税率,也就是当年的税率)   递延所得税期初余额=期初暂时性差异*前期税率(一定注意税率是前期税率)   第三步:倒挤所得税费用   根据分录确定如何倒挤   借: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现在我通过下面的一道例题来说明这一方法:   1. 甲股份有限公司为境内上市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20×0年度实现利润总额为5000万元;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20×0年以前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15%,20×0年起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   20×0甲公司有关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及转回等资料如下(单位:万元):   项目年初余额本年增加数本年转回数年末余额   企业存货跌价准备120 0 60 60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1500 100 0 16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0 300 0 300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0 150 0 150   假定按税法规定,公司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均不得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甲公司除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作为暂时性差异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假定甲公司在可抵减暂时性差异转回时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   要求:   (1) 计算甲公司20×0年度发生的所得税费用。   (2) 计算甲公司20×0年12月31日递延所得税余额(注明借方或贷方)。   (3) 编制20×0年度所得税相关的会计分录(不要求写出明细科目)。   解答如下:   (1)第一步:计算应交所得税   应交所得税额=[5000+(100+300+150)-60]×33%=(万元)   **注释:八项减值都是暂时性差异,税法始终不认,计提的减值都在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借方,这是常识。   公式:本期应交所得税=税前会计利润5000+会计折旧或减值(100+300+150)-60-税法折旧或减值0=,注意这里的60实际上是会计减值的转回,而不是税法减值,因为税法减值是0   第二步:计算递延所得税本期发生额(这一步是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关键,也是最难的地方)   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120+1500+100+300+150-60)-0]*现行税率33%=.这也就是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注意这里的60实际上是会计减值的转回,税法上根本不认减值,所以税法减值为0   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120+1500)*前期税率15%=243   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借方,因为会计减值大)   第三步:倒挤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   (2)计算甲公司20×0年12月31日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余额   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120+1500+100+300+150-60)-0]*现行税率33%=   (3)编制20×O年度所得税相关的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税率变化时递延所得税的调整思路   很多人在论坛里问在所得税税率发生变化时,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调整期初递延所得税?什么情况下不需要调整期初递延所得税?总是认为辅导书或者网校的习题答案不对,实际上是因为没有看清这个问题的实质,这个问题从根本上来说,主要涉及一个基本的公式:“当期发生额=当期期末余额-当期期初余额”,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根据题目给的条件可以直接算出发生额。   因适用税收法规的变化,导致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发生变化的,企业应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按照新的税率进行重新计量。   因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代表的是有关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或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于未来期间转回时,导致应交所得税金额的减少或增加的情况。因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等的变化导致适用税率变化的,必然导致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产生应交所得税金额的变化,在适用税率变动的情况下,应对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进行调整,反映税率变化带来的影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此税率变动为预期变动,则上期末在确认递延所得税时,是按照变化后的税率计算确认递延所得税的(因为确认递延所得税时,是以预期收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计量),此时就无需调整期初递延所得税。   除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相关的调整金额应计入所有者权益以外,其他情况下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调整金额应确认为变化当期的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因此,当税率发生(非预期)变化时,计算当期递延所得税的发生额有两种思路:   1、当期递延所得税的发生额=递延所得税当期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当期期初余额   ①根据本期期末各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额乘以现行税率计算出递延所得税的期末余额;   ②将计算出的期末余额减去期初余额,得出本期递延所得税的发生额。   这种思路下,不需要去考虑调整期初递延所得税,实际上这样计算的发生额已经包含了所得税税率发生变化而应对期初递延所得税的调整部分。   2、先调整期初余额,再确定本期发生额。   ①将期初递延所得税调整为按新税率计算的金额,调整的金额作为本期递延所得税发生额的一部分;   ②用本期发生的暂时性差异乘以现行税率,计算出本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加上第①步计算调整的递延所得税的金额,得出本期发生额。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并不是所有的题目以上两种思路都行得通:有的题目给的条件只能按其中一种思路计算,而有的题目给的条件两种思路都可以采用,并且计算结果一致。   上面的文字表述可能有些抽象,下面就给大家具体举两个例子:   【例题1·计算及会计处理题】A公司2005年12月31日购入价值20万元的设备,预计使用期5年,无残值。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计税时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2007年及以前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期初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为万元(全部为该设备产生),假设无其他暂时性差异产生;按照2007年颁布的企业所得税法,A公司从2008年起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要求:计算2007年12月31日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发生额并编制会计分录。   【答案】2007年末设备的账面价值=20-20/5×2=12(万元)   计税基础=20-20×2/5-(20-20×2/5)×2/5=(万元)   则2007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12-)×25%=(万元)   采用第1种思路最简单,2007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发生额=(万元)   采用第2种思路计算,2007年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发生额=[(20-20×2/5)×2/5-20/5]×25%-×(33%-25%)=(万元),其中[(20-20×2/5)×2/5-20/5]×25%为本期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33%-25%)为因税率变化对期初递延所得税的调整。   账务处理: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所得税费用      同样,计算当期递延所得税的期末余额也有两种思路:   1.递延所得税当期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当期期初余额+当期递延所得税的发生额;   2.直接根据题目条件计算递延所得税的期末余额。      【例题2·单选题】正保公司2007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借方余额为66万元(均为固定资产后续计量对所得税的影响),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2008年初适用所得税税率改为25%。正保公司预计会持续盈利,各年能够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2008年末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6 000万元,计税基础为6 600万元,2008年确认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的预计负债100万元,年末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为100万元,计税基础为0。则正保公司2008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为借方余额(  )万元。      B. 126   C. 198      【答案】D   【解析】   第1种思路:   本题中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以2008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借方余额:   期初余额66+当期发生额(6 600-6 000-66/33%)×25%+100×25%-66/33%×(33%-25%)=50+400×25%+25=175(万元);   第2种思路:   2008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借方余额=[(6 600-6 000)+100)]×25%=175(万元)。   从上面两种计算方法看,第二种是最简单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38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