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存货管理创新点是:零库存;企业存货管理重点是:物料需求计划,运用ERP,追求交货客户满意率最高,存货又最小甚至实现零库存的理想目标。(如:戴尔公司)班汉程21年企业管理经验认为企业存货管理难点是:人的观念和企业管理系统。
固定资产管理如下,管理如下:
1、资产购入:
库管-------只有库管可以创建一个新的资产,填写相关信息(资产编号按照多种格式和前缀自动生成)
库管-------将创建的新资产,调拨给使用人(此时,如果使用人没有接收,则此资产显示为“库存”)
审批流程:可以自定义不同用途的资产发放需要不同的审批流程
使用人----在本人的界面上看到一条待接收的资产信息,点“确认收货”,则此资产就计入了“我的资产”,同时,在库管的库存表时将不显示该资产使用人接收后,产生一条记录到“财务部会计”确认处理。
2、资产退库:
使用人---点自已名下的某台资产,“退回库存”(此时,如果库管没有接收,则此资产仍显示在自已名下)
库管-----在本人的界面上看到一条待接收的资产信息,点“确认收货”,则此资产就计入了“库存资产”,同时,在原使用人名下将不显示该资产库管接收后,产生一条记录到“财务部会计”处。
3、资产的使用人间直接调拨
由调出方点中需调拨的资产,同时选择准备调拨的人员,待对方接收处理
审批流程:不同用途的资产发放需要不同的审批流程(新增)调入方接收资产,若涉及到“核算部门”有变动,则产生一条记录到“财务部会计”处
4、财务部会计的处理
每月处理一次本月需处理的新增、退库、调拨记录,不用与其他系统进行关联,处理只是点一下就结束了
5、资产配置的变更(如新增一个内存条)
如果是变更在库的资产,由库存管理员直接变更配置即可
如果是变更在使用的资产,配置变更后,则产生一条记录到“财务部会计”处
6、库存管理员可对库存设备进行报废处理,但处理的必须产生一条记录到“财务部会计处”,同时有报废的审批流程。
7、若该人员下挂有未退库的资产,则无法禁用该用户
CPA考试专业阶段一共有有6科,虽说难度较大,但各个科目各章节之间是存在一定关联的,考生可以通过这个特点实现高效备考,下面深空网将CPA六科重难点章节进行了汇总,帮助大家理解。一、会计① 主要是长投、企业合并和合并财务报表经常被组合起来综合考察,三个章节在复习时可以反复穿插复习,提高备考效率② 除此之外,还涉及一些和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职工薪酬等相关的内容,在所得税和股份支付等相关内容时,可以穿插复习。二、审计① 四循环和其他章节结合的概率比较大,四循环包括销售与收款循环、采购与付款循环等,在复习审计概述(《审计》第一章的分值很高、很基础,一定要重视)、风险评估时都可以结合起来看。② 另外,由于《审计》是一个实操性非常强的科目,对于职业道德和实操相关内容考察力度会比较大,在复习会计事务所业务质量管理相关内容时,一定要结合起来复习,这对于《审计》主观题的复习帮助很大。③ 同时《审计》是对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在知识点的穿插中也会多次考察和《会计》财务报表相关的知识内容。所以在复习《审计》之前,最后把财务报表相关知识点也提前强化一下。三、财管① 《财管》的重中之重一定是第二章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预测,这是对财务报表相关内容打基础的阶段,一般而言,建议和《会计》合并财务报表和财务报告相关的内容结合起来复习,两科在这块知识点的交叉非常多,可以提高备考效率②本量利分析在复习到资本成本时就可以开始复习起来,本量利相关的内容是复习资本成本的基础知识点之一。③ 《财管》中另一重要知识点产品成本计算,在复习时可以结合作业成本法进行复习。④ 长期筹资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在复习时可以穿插复习负债、租赁等相关的知识点。四、税法① 增值税被称为十八大税种之首,和各种税收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联系,每涉及一个相关税种时都可以穿插复习。一般而言,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关税、资源税和企业所得税结合考察的可能性比较大。② 企业所得税是《税法》中另一个重中之重,在考察时还会和印花税、房产税以及城镇土地使用税结合起来考察。五、经济法① 《经济法》是六科中相对独立的科目,一般不存在科目之间知识点的交叉②证券法律制度和公司法律制度不仅分值占比高,同时两个章节经常结合起来考察,复习时一定记得穿插记忆。六、战略① 《战略》中涉及了大量的分析方法和选择依据,在考察时,一般是选择其中一个小的知识点去分析一个具体的案例。所以《战略》最重要的两章战略分析和战略选择,实际上是没有什么关联知识点的《战略》在复习时,最重要的是要准确识别题干的考察点,这叫要求对每一个分析方法和选择依据的特点都了如指掌,建议大家可以用导图的形式把每一个知识点罗列下来② 风险和风险管理可能会和公司治理进行综合考察,复习时两者可以结合起来复习。
固定资产是企业单位价值高、使用期限长、在使用中保持实物形态的劳动资料,如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由于固定资产在工业企业中数量较多,且占用资金较多,因此产生错弊的几率也比较高,具有较高的审计风险。 识别固定资产审计风险 固定资产审计风险是指固定资产存在重大错报、漏报、虚报或隐瞒不报等情况,由于负责审计的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致使发表错误的审计意见,造成审计失败。要识别固定资产审计风险就必须了解固定资产的错弊表现和风险迹象。 一般来说,固定资产的错弊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资产转移、有账无实的错弊 有的企业将固定资产如汽车借给关系人私自使用,有的固定资产如计算机作为奖品分配给员工个人,但仍列在账面上作为固定资产并计提折旧。 资产增加的错弊 这类错弊包括:资产计价的错弊,多计或少计新增固定资产的价值;固定资产计价范围错弊,有的企业将其他资产的价值也列入固定资产,还有的将固定资产的价值列在流动资产;任意变更固定资产账面的价值,不及时结转已完工的固定资产价值。 资产减少的错弊 这里指处置固定资产不真实,价格不正确,有些企业处理价格偏低,使一些人从中得利;账务处理不及时,资产处理后不作账务处理,照提折旧,实际上将资产赠送他人,或报废固定资产收入不入账等。 资产折旧的错弊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不符合规定,折旧方法与折旧年限没有统一的规定,造成任意计算,折旧额的计算中重估增值的价值不扣减,账务处理不正确,期末未按税法规定作调整等。 减值准备计提的错弊 有的企业以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有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己计提,但仍按原值计算折旧,减值准备恢复以后,折旧计提仍不调整,造成固定资产的折旧与原值不配比。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错弊 后续支出不按制度规定处理,有的多列费用少列资产或不列入资产,有的将费用列为资产,减少当期的费用,从而虚增或虚减企业的利润,后续支出不按规定处理,混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界限等。 固定资产审计风险的迹象主要表现在: 固定资产相对于总资产急剧上升,不适当地将维修费用资本化;固定资产相对于总资产急剧下降,可能将固定资产支出转化为费用支出;固定资产总额上升时,计提折旧却下降,可能没有足额计提折旧,虚增营业利润;折旧方法突然改变,可能导致多提或少提折旧;不适当的耐用年限,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过长或者过短,可能用于调节利润;固定资产大幅度增加,或者大幅度减少,可能利用资产重组为关联企业提供调节利润的方便;固定资产的增减与产量的增减有明显不匹配的情况存在。可能有账外资产的存在;日常维修费用大幅度减少,可能不适当的将维护费用、修缮费用和利息等资本化;折旧费用突然大幅度提高,有可能计提折旧的范围扩大,将不应计提折旧资产继续计提折旧,或将土地使用权年限缩短按房屋的使用年限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因更新改造等原因调整了固定资产价值,或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及包含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和原来的有重大改变,但使用年限或折旧率乃未变更,有可能利用折旧调节利润。 固定资产审计难点 固定资产审计的难点包括: 固定资产分布面广、使用年限长、有的账面有但实际不存在,到底有无,谁也说不清,清查难度大;固定资产形态多种多样,资产组难以划分清楚,资产核实难度较大;账面记录不完善,使用保管责任不明确、人员调动大、交接手续不清,账面资产难以落实;有些机器设备早已进行技术改造,或与外单位调换使用,有的已拆成零件作维修使用,实物难以查清;有些高精尖的电子仪器设备或进口设备,技术性能高、价值较大,审计人员不了解设备的技术性能及目前市场价格,减值准备计提正确性难以核实;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由企业自行决定,但确定是否合理,审计难以断定等。 规避审计风险措施 做好调查、拟好计划 对于固定资产的调查需要涵盖以下内容:固定资产使用保管制度是否健全,责任是否明确,是否实行分级管理,还是只有会计有记录;年末固定资产是否进行清查,有无清查明细表,责任者是否签字,资产存放地点是否清楚,保管人是否明确;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即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净残值率、年折旧率等是否合理,采用分类计提折旧还是按项目计提,采用使用年限法还是加速折旧法;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规定、计提的依据是否正确,是否按类别、资产组、单项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后,其折旧年限及折旧率是否重新估计计算;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制度是否健全,年终有无盘盈或盘亏,如何处理的;近几年是否报废固定资产,手续是否健全,是否经权力部门批准,残值的收入处理是否正确;董事会的权力机构关于固定资产折旧报废、减值准备计提、折旧政策变更等决议文件是否齐全等。 在做好上述调查的基础上,再根据审计程序确定重点项目,拟定计划。重点项目应包括四个方面: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计量与确定是否正确;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价值损耗的计量与确认是否合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依据与确认是否充分;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分类与确认是否清晰。同时,在计划当中还要明确执行人、工作时间及进度等,确保计划完成。 遵循审计程序、注重收集证据 固定资产的审计程序如下: 到现场进行抽查,核实固定资产的现状,做好抽查记录; 检查产权证是否完善,如房产证、车辆运营证明、船籍证明,验证其是否归规被审计单位所有; 核对新增固定资产价值的计算是否正确,包括购置入账、投资投入、重组调入、基建转入、融资租入等; 检查本期减少数,包括报废处置、固定资产转让、对外投资、债务重组、毁损盘亏,以及有无丢失等; 检查固定资产折旧及其政策,有无批准文件,计算是否正确,计提政策有无变更,变更的依据是否充分合理,是否在会计报表上进行了充分披露;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依据、计提方法及批准文件是否合规,计提是否充足,计算是否正确,披露是否充分。 并且,在审核过程中要注重证据的搜集。在工作底稿中要详加记录,要写明抽查了什么,抽查所占的比重,对抽查中遇到了什么情况,如何解决的,都应记录清楚。被审计单位参加抽查的人员也应在抽查记录上签字。 重点领域、谨慎从事 一般来说,重点领域包括:固定资产增加时,其价值的计算是否正确;固定资产减少时,要注意盘亏报废固定资产的处理,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有无变化、前后是否一致;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转回时,其评估是否有增值,增值部分的折旧是如何处理的、计算是否正确,纳税调整是否正确等。 账务处理、需要注意 账务处理容易出错弊的地方主要有: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后折旧的账务处理,后续支出、对外投资评估增值及减值的账务处理,以及评估增减值年终纳税调整是否正确。 认真复核、补缺纠偏 工作底稿的复核人员,一定要认真负责,不能只管签字不复核内容,出了问题,签字复核人员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复核应及时进行,特别在现场复核者,经复核发现有不完善之处,可及时查清问题进行补救。 分清错弊、结论恰当 审核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应将问题的原因、性质、经办人、批准人、时间、地点、账务如何处理等有关资料、证据搜集齐全。一定要分清错误与弊端的界限,不能将这两种不同性质的问题混为一谈。做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防止审计风险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