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税法各章节分数分布如下:
税法考试题型及分值:单项选择题:24题/24分;多项选择题:14题/21分;计算问答题:4题/24分;综合题:2题/31分。
注会税法题型分值
注册会计师《税法》科目的考试一共有4种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计算分析题以及综合题。各题型分值分布如下:
1、单项选择题24小题,共24分;
2、多项选择题14小题,共21分;
3、计算题4小题,共24分;
4、综合题2题,共31分。
注会《税法》科目满分为100分,60分合格。
税法的知识点包含了多个税种和税收要素,知识点琐碎,记忆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税法中虽然没有大量的公式,但也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
注会单科成绩几年有效
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单科成绩有效期为五年,综合阶段没有限制,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的应考人员,专业阶段考试的单科考试合格成绩5年内有效。
对在连续5个年度考试中取得专业阶段全部科目考试合格成绩的应考人员,财政部考委会颁发专业阶段考试合格证书。
也就是说,在专业阶段,我们需要通过6门考试科目,才能获取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考试合格证书。按照规定,专业阶段这6门考试科目,对出现通过的考试科目情况记为“第一年”,在网报系统上,我们只能查询到近5年的注会考试成绩。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考试合格证由考生到参加专业阶段考试最后一科考试报名地的地方考办领取。对取得综合阶段考试科目考试合格成绩的考生,财政部考委会颁发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全科合格证。
CPA专业阶段考试包括六个科目,其中《会计》考试是被公认为最难学的一科。难点主要集中在长期股权投资、金融资产等章节。CPA考试临近之际,关于《会计》科目的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考生务必要掌握。CPA《会计》考试题型及分值CPA《会计》科目的考试难点主要集中在长期股权投资、金融资产、企业合并、财务报表、所得税会计等章节。自从CPA采取机考的考试方式后,会计科目的考试题型、题量及分值一直趋于稳定。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计算分析题、综合题,具体如下图所示:《会计》考前冲刺攻略1、掌握重点内容注会考试《会计》科目当中,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与减值属于高频考点,考生应反复研读课件和教材,结合平时的错题笔记,重点把握。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相关知识点较简单,但属于基础,务必要反复巩固知识,稳扎稳打。另外随着收入准则的变化,收入确认、利润计算、所得税等部分也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考生在冲刺期间,复习要有针对性,应把握不同题型的出题套路。2、分析考试真题,掌握出题思路CPA考试前夕,可以以考试真题作为主要复习资料。建议考生将近几年的真题至少做三遍,严格按考试要求时间来完成,并且每做完一套题,要及时总结出题思路、答题策略。3、总结各类题型答题方法,规范答题格式CPA《会计》科目客观题主要涉及的知识点相对基础些,应以教材知识的理解为主,总结常考题型的答题方法。主观题部分所占分值大,也是需要考生重点攻破的一大难点,建议考生根据平时整理的笔记,结合典型题目的做题思路,总结不同题型的答题方法。并且规范主观题答题格式,养成分点作答的习惯,作答时尽量不留空,实在不会写,可以写上相关的内容。比如会计分录等。更多推荐:CPA考前注意事项
注册会计师每年进行一次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一共有六门专业课,那么,按照2022年的考纲来看,《财务成本管理》科目的评分标准是怎么样的呢?注会《财务成本管理》科目的评分标准财务成本管理专业阶段考试的题型主要分为四类:1、单项选择题,一共有14道题,分值为21分,重点考察考生的知识理解能力。2、多项选择题:一共有12道题,分值为24分,重点考察考生的知识理解能力。3、简答(分析)题、计算(分析)题,一共有5题,分值为40分,重点考察考生的基本应用能力。4、综合题、案例分析题:1道题,分值为15分,重点考察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各科考试均设置5分的英文作答附加分题,鼓励考生使用英文作答。注会《财务成本管理》科目的重点章节《财务成本管理》的重点章节有财务报表分析、企业价值评估、以及股权分配、长期筹资,后面的重点章节都涉及到计算,所以考生要多花时间在第十三章到十九章的学习上。建议考生将每一个公式都推导一遍,对公式理解和记忆会有很大帮助。注会《财务成本管理》科目的特点财务管理是注会考试中难度较大的科目之一,其主要特点是计算问题多,计算过程中需要用到很多公式。它对考生的计算能力、公式记忆和应用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注会《财务成本管理》科目的考试内容1、财务管理基础:财务管理基本原理,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预测,价值评估基础;2、长期投资决策:资本成本,投资项目资本预算,债券、股票价值评估,期权价值评估,企业价值评估;3、长期筹资决策:资本结构,长期筹资,股利分配、股票分割与股票回购;4、营运资本管理:营运资本的投资和筹资管理;5、成本计算:产品成本计算,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6、管理会计:本量利分析,短期经营决策,全面预算,责任会计,业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