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重要考点题

feion1992024-07-24  2

(一)验收入库商品的会计处理

对于库存商品采用实际成本核算的企业,当库存商品生产完成并验收入库时,应按实际成本: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提示1】该分录通常属于制造企业的会计处理;

【提示2】针对商品流通企业通常属于外购的商品,如果属于一般纳税人企业,则分录如下:

借: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二)销售商品的会计处理(重点)

企业销售商品、确认收入时,应结转其销售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

商品销售成本的确定:

1.采用毛利率法(该方法适用于商业批发企业,因为同类商品的.毛利率大致相同,采用这种存货计价方法既能减轻工作量,也能满足对存货管理的需要)

【提示】通过毛利率的核算确定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和结存存货的成本。

毛利率法

是指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上期实际(或本期计划)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据以计算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上期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

上期销售毛利=上期商品销售净额-上期商品销售成本

销售成本(关键点)=销售净额-销售毛利。

将上期毛利率代替本期毛利率(考试时上期销售毛利率是已知数)

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

销售成本(关键点1)=销售净额-销售毛利

简化计算公式:销售成本=销售净额×(1-毛利率)

期末存货成本(关键点2)=期初存货成本(已知)+本期购货成本(已知)-本期销售成本(计算)

【例题·计算分析题】某商场采用毛利率法进行核算,2009年4月1日日用品存货1800万元,本月购进4000万元,本月销售收入4000万元,销售折让500万元,上季度该类商品毛利率为20%。

要求:计算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和月末库存商品的成本。

【答案】

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

销售净额=4000-500=3500(万元)

销售毛利=3500×20%=700(万元)

销售成本=3500-700=2800(万元)

或销售成本=销售净额×(1-毛利率)=3500×(1-20%)=2800(万元)

期末存货成本(关键点)=期初存货成本(已知)+本期购货成本(已知)-本期销售成本(计算)=1800+4000-2800=3000(万元)

账务处理:

借:主营业务成本2800

贷:库存商品2800

【例题·单选题】某商场采用毛利率法计算期末存货成本。甲类商品2010年4月1日期初成本为3500万元,当月购货成本为500万元,当月销售收入为4500万元。甲类商品第一季度实际毛利率为25%。2010年4月30日,甲类商品结存成本为(  )万元。(2011年)

【答案】C

【解析】本期销售成本=4500×(1-25%)=3375(万元);结存存货成本=3500+500-3375=625(万元)。

2.售价金额核算法(该方法适用于零售企业,因为零售企业要求按商品零售价格标价,采用该方法更简单。)(2013年单选)

售价金额核算法是指平时商品的购入、加工收回、销售均按售价记账,售价与进价的差额通过“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核算,期末计算进销差价率和本期已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并据以调整本期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

商品的售价-商品的进价(成本)=商品进销差价(毛利)

商品销售成本=商品的售价-销售商品的进销差价(毛利)

销售商品的进销差价

第一步:商品进销差价率=总差价/总售价=(期初+本期购入)/(期初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

含义:每单位售价负担的商品进销差价

第二步: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收入(售价)×(1-商品进销差价率)

第三步:期末结存商品的成本=本期结存商品的售价×(1-商品进销差价率)

【提示】期末结存的售价=期初商品售价+本期商品售价-本期发出售价

或者:期末结存成本=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

【例题·单选题】某商场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对库存商品进行核算。本月月初库存商品进价成本总额30万元,售价总额46万元;本月购进商品进价成本总额40万元,售价总额54万元;本月销售商品售价总额80万元。假设不考虑相关税费,该商场本月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为(  )万元。(2008年)

【答案】B

【解析】商品进销差价率=[(46-30)+(54-40)]/(46+54)×100%=30%;销售商品应该结转的实际成本=80×(1-30%)=56(万元),如果题目要求计算期末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46+54-80)×(1-30%)=14(万元)。

【例题·单选题】某商场库存商品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进行核算。2012年5月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为34万元,售价总额为45万元。当月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为126万元,售价总额为155万元。当月销售收入为130万元。月末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为(  )万元。(2013年)

【答案】B

【解析】商品进销差价率=(11+29)/(45+155)×100%=20%;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130-130×20%=104(万元);月末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34+126-104=56(万元)。

目前,2022年初级会计备考模式已经开启了,在理解教材考点的同时,真题也是考生们备考的重要环节,下面深空网出几道单项选择题给大家,看看正确率怎么样。单选题1.按照现金管理相关规定,下列各项中,企业不能使用库存现金进行结算的经济业务是()A按规定颁发给科技人员的创新奖金B发放给职工的劳保福利C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的价款D向外单位支付的机器设备款2.下列应收、暂付款项中,不通过“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的是()。A应收保险公司的赔款B存出保证金C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D应向购货方收取的代垫运杂费3.某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的日常核算。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为80万元,成本差异为超支20万元。当月购入材料一批,实际成本为110万元,计划成本为120万元。当月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万元,当月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为()万元。A超支5B节约5C超支15D节约年11月30日,甲公司按面值发行3年期、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年利率为8%(不计复利)的债券,该债券面值总额为3000万元,2012年6月30日“应付债券”科目的账面余额为()万元。A3000B3120C3140D32401.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单位向个人支付的费用,或者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都可以使用现金,并且不受现金结算起点1000元的限制。但是单位向单位支付的费用除外。2.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参考解析:应向购货方收取的代垫运杂费在“应收账款”科目中核算。3.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考点】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解析】当月的材料成本差异率=[20+(110-120)]/(80+120)×100%=5%(超支);当月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100×5%=5(万元)(超支)。4.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解析】2012年6月30日“应付债券”科目的账面余额=3000×(1+8%÷12×7)=3140(万元)。

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期间的核算

【提示】教材写的很模糊,考试很简单,我们给大家梳理出一个做题和考试的思路,按照这个思路学和应付考试即可。

企业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后续计量。

(一)实际利率(题目直接给出)

1.如果债券是按面值发行,实际利率等于票面利率;

2.如果债券是按溢价发行,实际利率小于票面利率;

3.如果债券是按折价发行,实际利率大于票面利率;

(二)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账面价值),是指经过下面调整后的结果:(多选)

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2.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3.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利息调整的摊销额)。

【例题•案例分析题】20×0年1月1日,XYZ公司支付价款1 000元(含交易费用)从活跃市场上购入某公司5年期债券,面值1 250元,票面年利率,按年支付利息(即每年59元),本金最后一次支付。XYZ公司将购入的该公司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该债券的实际利率为10%。

要求:做出处理。

【答案】

1.初始取得:

20×0年1月1日,购入债券: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 250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1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50

【提示】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摊余成本)=1 250-250=1 000(元)。

2.持有期间:

(1)20×0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等:

借:应收利息                   59

(面值1250×票面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41(倒挤)

贷:投资收益                   100

(期初摊余成本1000×实际利率10%)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59

贷:应收利息                   59

【提示】20×0年12月31日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账面价值)=1000+利息调增摊销额41=1041(元)。

【某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利息调整摊销额-实际收到本金-减值准备。

【提示】初级考试不涉及本金和减值计算。考试中某期末摊余成本可能直接给出也可能要求自己计算。

利息调整摊销额=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面值×票面利率。

【简便计算方法】某期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面值×票面利率。

【提示1】下面的斜线指的是摊余成本=1000元是根据实际利率10%计算的;

【提示2】由于实际利率大于票面利率,所以发行价格比面值低,是为了补偿投资人的收益;让投资人的年收益达到年利率10%。

【提示3】不管是溢价发行,还是折价发行,针对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的摊余成本均会回归于面值。

【提示4】最终利息调整摊销完毕,摊销是在初始形成的相反方向。

(2)20×1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等:

借:应收利息                   59

(面值1250×票面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45(倒挤)

贷:投资收益                   104

(期初摊余成本1041×实际利率10%)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59

贷:应收利息                   59

【提示】20×1年12月31日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账面价值)=1 041+45=1 086(元)或1041+104-59=1086(元)

(3)20×2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等:

借:应收利息                   59

(面值1250×票面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0(倒挤)

贷:投资收益                   109

(期初摊余成本1086×实际利率10%)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59

贷:应收利息                   59

【提示】20×2年12月31日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账面价值)=1 086+50=1 136(元)。

(4)20×3年12月31,确认实际利息、收到票面利息等:

借:应收利息                   59

(面值1250×票面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5(倒挤)

贷:投资收益                   114

(期初摊余成本1136×实际利率10%)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59

贷:应收利息                   59

【提示】20×3年12月31日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账面价值)=1 136+55=1 191(元)。

(5)20×4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到票面利息和本金等:

借:应收利息                   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9

(250-41-45-50-55=59)(先倒挤)

贷:投资收益                   118

(最后倒挤)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59

贷:应收利息                   59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1 25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 250

【考试注意问题1】如何计算某一年度的投资收益?

【解答】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考试注意问题2】如何计算该投资债券累计实现的投资收益?

【解答】简便计算=累计其他货币资金借方合计-其他货币资金贷方合计=59×5+1250-1000=545(元)。

【考试注意问题3】如何计算某期末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摊余成本)

【解答】初始成本+利息调整摊销额

【简便计算方法】某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面值×票面利率。

【例题•单选题】2011年1月1日,甲公司从二级市场购入乙公司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面值1200万元,支付价款1 050万元,另支付相关交易费用12万元。该债券系乙公司于2011年1月1日发行,期限为3年,票面年利率为5%。甲公司拟持有该债券至到期,甲公司持有乙公司债券至到期累计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是(  )万元。

【答案】D

【解析】甲公司持有乙公司债券至到期累计应确认的投资收益=(1200×5%×3+1200)-1 062=318(万元)。本题无需计算实际利率。

【例题•单选题】2011年1月1日,甲公司以1100万元购入乙公司当日发行的面值为1000万元的5年期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该债券票面年利率为10%,每年付息一次,实际年利率为。2011年12月31日,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2011年12月31日甲公司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  )万元。

【答案】A

【解析】2011年12月31日

借:应收利息                   100

(面值×票面利率=1000×10%)

贷:投资收益                  

(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11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拓展问题】如果问该债券的账面价值。

则2011年12月31日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即账面价值)为万元()。

【相关链接】针对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

资产负债表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利息调整(差额或贷)

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第一期期末的摊余成本(账面价值)=初始摊余成本+利息调整摊销额+应计利息;

第二期期末的摊余成本(账面价值)=第一期期末摊余成本+利息调整摊销额+应计利息。

【例题•计算分析题】甲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有关购入、持有乙公司发行的不可赎回债券的资料如下:

2007年1月1日,甲公司通过证券公司支付价款1100万元(含交易费用),从活跃市场购入乙公司当日发行的面值为1000万元、5年期的不可赎回债券。该债券票面年利率为10%,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实际年利率为.当日,甲公司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按年确认投资收益。

要求:

(1)编制2007年1月1日甲公司购入该债券的会计分录。

(2)计算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债券投资收益、应计利息和利息调整摊销额,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答案】

(1)取得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000

——利息调整          100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1100

(2)计算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债券投资收益、应计利息和利息调整摊销额: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100

(1000×10%)

贷:投资收益                 

(11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倒挤)

2007年12月31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账面价值)

=1100+利息调整摊销额()+应计利息100

=(万元)。

其他年份(略)

【例题•单选题】针对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投资,某期期末根据面值与票面利率确认的利息,计入(  )。

A.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B.应收利息

C.应付利息

D.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答案】A

【解析】针对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投资,某期末根据面值与票面利率确认的利息,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例题•多选题】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经过(  )调整后的结果。

A.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B.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C.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D.加上或减去采用票面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答案】ABC

【解析】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是指经过下面调整后的结果:

(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2)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3)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利息调整的摊销额)。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频道推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377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