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计算应交所得税中华会计网校 本期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会计折旧或减值-税法折旧或减值(这样做可以不用费脑子考虑到底是+还是-) 第二步:计算递延所得税本期发生额 (这一步是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关键,也是最难的地方,解决好了递延所得税的问题,所得税会计就算会了大半了) 非常好的公式:递延所得税本期发生额=递延所得税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期初余额 问题在这里:递延所得税期末余额和递延所得税期初余额到底怎么求?(思考一下你的方法) 妙法求解:递延所得税期末余额=(期初暂时性差异+/-本期会计暂时性差异)*未来转回期间税率。(这里计算的关键之处在于+/-号的处理,大家只要记住一句话“会计折旧或减值大就在借方(+号),税法折旧或减值大就在贷方(-号)”;另外注意未来税率可以预知的是应该用新的税率;如果税率是不能预知的应该用旧的税率,也就是当年的税率) 递延所得税期初余额=期初暂时性差异*前期税率(一定注意税率是前期税率) 第三步:倒挤所得税费用 根据分录确定如何倒挤 借: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现在我通过下面的一道例题来说明这一方法: 1. 甲股份有限公司为境内上市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20×0年度实现利润总额为5000万元;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20×0年以前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15%,20×0年起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 20×0甲公司有关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及转回等资料如下(单位:万元): 项目年初余额本年增加数本年转回数年末余额 企业存货跌价准备120 0 60 60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1500 100 0 16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0 300 0 300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0 150 0 150 假定按税法规定,公司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均不得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甲公司除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作为暂时性差异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假定甲公司在可抵减暂时性差异转回时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 要求: (1) 计算甲公司20×0年度发生的所得税费用。 (2) 计算甲公司20×0年12月31日递延所得税余额(注明借方或贷方)。 (3) 编制20×0年度所得税相关的会计分录(不要求写出明细科目)。 解答如下: (1)第一步:计算应交所得税 应交所得税额=[5000+(100+300+150)-60]×33%=(万元) **注释:八项减值都是暂时性差异,税法始终不认,计提的减值都在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借方,这是常识。 公式:本期应交所得税=税前会计利润5000+会计折旧或减值(100+300+150)-60-税法折旧或减值0=,注意这里的60实际上是会计减值的转回,而不是税法减值,因为税法减值是0 第二步:计算递延所得税本期发生额(这一步是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关键,也是最难的地方) 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120+1500+100+300+150-60)-0]*现行税率33%=.这也就是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注意这里的60实际上是会计减值的转回,税法上根本不认减值,所以税法减值为0 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120+1500)*前期税率15%=243 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借方,因为会计减值大) 第三步:倒挤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 (2)计算甲公司20×0年12月31日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余额 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120+1500+100+300+150-60)-0]*现行税率33%= (3)编制20×O年度所得税相关的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 #注会# 导语】把工作当事业,把备考当工作考核,认真,是一种态度,这样便不愁拿证了。 无 注册会计师考试频道。祝大家备考顺利! 【内容导航】 简易征税方法应纳税额的计算 【所属章节】 第二章增值税法 【知识点】简易征税方法应纳税额的计算 简易征税方法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应纳税额的计算 纳税人发生应税销售行为适用简易计税方法的,应该按照销售额和征收率计算应纳增值税税额,并且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其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是: 应纳税额=销售额(不含增值税)×征收率(5%、3%) 小规模纳税人一律采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但是一般纳税人发生应税销售行为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例如:一般纳税人提供的公共交通运输服务,以清包工方式提供的建筑服务,可以选择按照简易计税方法计算缴纳增值税。 一般纳税人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的情形见本章第四节。P55-56 二、含税销售额的换算 按简易计税方法计税的销售额不包括其应纳的增值税税额,纳税人采用销售额和应纳增值税税额合并定价方法的,按照下列公式计算销售额: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教材例题2-4】某餐馆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2018年6月取得含增值税的餐饮收入总额为万元。计算该餐馆6月应缴纳的增值税税额。 (1)6月取得的不含税销售额=÷(1+3%)=12(万元) (2)6月应缴纳增值税税额=12×3%=(万元) 纳税人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的,因销售折让、中止或者退回而退还给购买方的销售额,应当从当期销售额中扣减。扣减当期销售额后仍有余额造成多缴的税款,可以从以后的应纳税额中扣减。 对小规模纳税人发生上述情况而退还销售额给购买方,依照规定将所退的款项扣减当期销售额的,如果小规模纳税人已就该项业务委托税务机关为其代开了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应按规定申请开具红字专用发票。 【教材例题2-5】某小规模纳税人仅经营某项应税服务,适用3%的征收率。2018年5月发生一笔销售额为1000元的业务并就此缴纳了增值税。6月该业务由于合理原因发生退款。(销售额均不含税) (1)假设6月该企业应税服务的销售额为5000元,则: 6月最终的计税销售额=5000-1000=4000(元) 6月缴纳的增值税=4000×3%=120(元) (2)假设6月该企业应税服务销售额为600元,7月该企业应税服务销售额为5000元,则: 6月最终的计税销售额=600-600=0(元) 6月应纳增值税额=0×3%=0(元) 6月销售额不足扣减的部分(600-1000)而多缴的税款为12元(400×3%),可以从以后纳税期的应纳税额中扣减。 7月企业实际缴纳的税额=5000×3%-12=138(元) 或7月企业实际缴纳的税额=(5000-400)×3%=138(元) (新增)另外,按照现行规定应当预缴增值税税款的小规模纳税人,凡在预缴地实现的月销售额未超过10万元的,当期无需预缴税款。该规定执行前(2019年1月19日前),已预缴税款的,可以向预缴地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退还。 三、资管产品的增值税处理办法 (一)计税方法 资管产品管理人(以下简称管理人)运营资管产品过程中发生的增值税应税行为(以下简称资管产品运营业务),暂适用简易计税方法,按照3%的征收率缴纳增值税。 (二)资管产品管理人 资管产品管理人包括银行、信托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基金管理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养老保险公司。 管理人接受投资者委托或信托对受托资产提供的管理服务以及管理人发生的除下列(三)规定的其他增值税应税行为(以下简称其他业务),按照现行规定缴纳增值税。 (三)资管产品的范围 资管产品包括银行理财产品、资金信托(包括集合资金信托、单一资金信托)、财产权信托、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计划、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定向资产管理计划、私募投资基金、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股债结合型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组合类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养老保障管理产品。 (四)资管产品的其他增值税处理规定 1.管理人应分别核算资管产品运营业务和其他业务的销售额和增值税应纳税额。未分别核算的,资管产品运营业务不得适用上述(一)(二)(三)规定。 2.管理人可选择分别或汇总核算资管产品运营业务销售额和增值税应纳税额。 3.管理人应按照规定的纳税期限,汇总申报缴纳资管产品运营业务和其他业务增值税。 年7月1日(含)以后,资管产品运营过程中发生的增值税应税行为,以资管产品管理人为增值税纳税人,按照现行规定缴纳增值税。 对资管产品在2017年7月1日前运营过程中发生的增值税应税行为,未缴纳增值税的,不再缴纳;已缴纳增值税的,已纳税额从资管产品管理人以后月份的增值税应纳税额中抵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