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综合阶段背诵

feion1992024-07-24  5

一、要不要报班?学霸A:建议报班,能够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提升学习效果还大大节省了时间。我报的是特色班,就是最便宜的那个,个人觉得基本上足够了。我听课的时候听陈楠老师说过他的案例班,其实到7月份那会儿想补报来着,最后感觉复习的时间比较紧张,就算报了也没时间听课,所以就没报。听老师说和一些考友讲的,案例班还是挺不错的,大家可以问问那种报过案例班的,再决定是不是要买,如果要买建议早点买,这样可以早点规划复习的时间,不要像我,到最后想买,但是按我的复习节奏已经来不及听课了。二、综合到底难不难?学霸B:去年专业阶段考试通过后,我也问了几个考过综合的前辈,其中一个是我以前同事,他好像是60分左右过的。他告诉我注会综合并不是很难,包括一些别人也说不太难。但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讲,我觉得综合一点都不简单,还是要做好和专业课一样的准备,就最后这一哆嗦,如果大意了,虽然综合没有年限限制了,但一次过不了,一直拖下去,只会更累,所以还不如再坚持一年,努力一年,一次性通过,万事大吉。从2017年的通过率来讲,综合的通过率确实还是比较高,踩线的确实很多。个人觉得不要去碰运气,建议还是认认真真去准备。三、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呢?学霸C:我大概从4月初开始复习,每天大概在2-3小时,虽然有间断,但基本每天都在听课。四、综合用怎样的复习方法?学霸D: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所以我只讲我的方法,仅供参考。我从专业阶段就基本以听课为主,做题为辅,可能很多人专业阶段是题海战术,但我不是,所以不一定有什么借鉴意义。我一开始是在电脑上听课,下班后2小时左右,我总共是听了大概两遍,反正时间蛮紧张的,两遍勉强听完。到后期也做了一些题,因为综合阶段的都是大题,做题不是太方便,也不太好利用闲散的时间(以前专业课可以利用车上的时间做几道选择题的),而且都是文字表述,我基本就是看完题,然后大概想一想怎么答,然后直接看答案这样。但我个人觉得如果时间允许还是利用零碎时间,巩固一下零碎的知识点。五、综合的考试有什么特点?学霸E:综合考核的是你的表达能力,就是他不让你写分录,而是让你表述分录,表述一个业务该如何处理,所以和专业阶段是有区别的。我个人理解,综合有三个特点:一是它是专业的一个提升,虽然考的是表述,但如果你对具体业务处理不熟悉,你根本不会表述,就比如你不知道分录怎么做,你要表述出来还是有难度的;二是有一定的综合性,不论综一还是综二,都有一定的综合性,尤其综一,知识点的融合很重要,对于实际业务的处理能力的要求较高,所以有实务经验的可能会有一点优势。六、背诵重要吗?学霸F:背诵记忆还是不可缺少的,毕竟是要表述,你能用比较专业的语言去表述是很重要的,这个可能和专业阶段的区别也挺大。专业可能更注重计算,综合的计算少,或者一般都很简单,主要还是以表述为主,如果你不会表述,只会计算,可能拿不到多少采分点的,尤其是审计,战略,经济法。综合内容比较多,平时要多注意总结,平时多记忆,考前才不至于太被动,我记得有些重要的内容,我过几天就背一遍,到考场的时候感觉很熟悉。七、其他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学霸G:放松紧张情绪,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正常作息,注意饮食;在考试前几天提前踩点,熟悉交通路线、考场位置等,做到心中有数。;临近考试,注意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自己不要过分焦虑。

首先,需要明确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了解考试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查看官方资料以及分享经验来获取相关信息。其次,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和任务,注重做题和强化知识点,同时注意身体健康和心理调节,以保持良好状态。最后,通过模拟考试和自我评估,持续反思和调整备考策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应试能力。注会综合阶段备考方法1.先唤醒6科的知识点。在唤醒知识点的基础上完整地看一遍网课,看视频是因为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综合阶段与专业阶段的不同,从而有针对性的学习。而且,综合阶段的卷子还是比较传统保守的,老师的课件会通过真题的考频来讲解。2.勤做历年真题。主要详细了解下考试形式和重点,打破专业阶段的备考模式。历年真题中,15年至今的真题可以重点看,14年之前的真题由于考察形式和重点与当前不太相同,参考性有所降低。3.临考前要多背诵。专业阶段的卷子主要以文字题为主,会计分录等涉及数据的题目较少,大多都是理论类题目。注会综合阶段考试概要1.综合阶段分为卷一(会计40%审计40%税法20%),卷二(财管40%战略40%经济20%),考试时间还是较为宽松,上午下午各三个半小时,综合一考试时间为上午8点至11点30分,综合二考试时间为下午2点至5点30分。两场考试分值各50分,加起来有60分即可通过考试。2.两科试卷均为一道大案例题,包含十道问题。综合一为会计、审计、税法,难度:审计>会计>税法;综合二为战略、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难度:财务成本管理>战略=经济法。会计:长期股权投资和合并报表,无疑是每年必考的重点,必须掌握,但深度不及专业,考察方式为各种持股比例的转换;新收入准则、新金融工具准则,由于准则的修改,这两个新准则成为会计的新宠,稳稳占据半壁江山,相信在19年的考试中,新租赁准则也会成为重点复习内容;其余次重点内容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股份支付、职工薪酬、资产减值、或有事项、持有待售资产等。近年的考察方式多为判断会计处理是否正确以及提出改进意见。注册会计师考试多少分算合格注册会计师考试各科目达到60分及以上就算合格。注册会计师考试实行相对固定合格标准,各科试卷总分为100分,合格标准为总分的60%,考生需要达到60分才算及格。综合阶段考试中,试卷一和试卷二各占50分,两卷相加达到60分就算通过。

②检查一年以上预付账款未核销的原因及发生坏账的可能性,

检查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的是否需调整至正确科目、

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无法再收到所购货物的预付款项是否已按管理权限经批准后作为坏账,转销预付款项。

(2)选择大额或与关联交易相关的预付账款,函证其余额和交易条款。

(3)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的预付账款、存货及在建工程明细账,并检查相关凭证,核实期后是否已收到实物并转销预付账款,分析资产负债表日预付账款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9、固定资产的“计价和分摊”认定(3个程序)

①分析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识别是否存在固定资产减值迹象。

②对于存在减值迹象的固定资产,检查管理层编制的减值测试计算表,检查有关现金流量预测、折现率等数据的合理性。

③检查期后固定资产的处置、报废等情况。

10、固定资产(“存在”认定,3个程序 )

(1)以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为起点,进行实地追查,以证明会计记录中所列固定资产确实存在,并了解其目前的使用状况;

(2)获取持有待售固定资产的相关证明文件并作相应记录,检查对其预计净残值调整是否正确、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3)检查本期固定资产的增加。

11、应付账款(“完整性”认定,4个程序 )

(1)检查财务报表日后应付账款明细账贷方发生额的相应凭证,关注其供应商发票、入库的日期,确认其入账时间是否合理。

(2)获取被审计单位与其供应商之间的对账单,并将对账单和被审计单位财务记录之间的差异进行调节(如在途款项、在途商品、付款折扣、未记录的负债等),查找有无未入账的应付账款,确定应付账款金额的准确性。

(3)针对财务报表日后付款项目,检查银行对账单及有关付款凭证(如银行汇款通知、供应商收据等),询问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的知情人员,查找有无未及时入账的应付账款。

(4)结合存货监盘程序,检查被审计单位在财务报表日前后的存货入库资料(验收报告或入库单),检查是否有大额货到单未到的情况,确认相关负债是否计入了正确的会计期间。

12、应付职工薪酬(“完整性”认定,4个程序 )

(1)检查应付职工薪酬的确认,与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在建工程等相关账项进行核对,确定会计处理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2)检查应付职工薪酬本期的发生

①对按照职工提供服务情况和工资标准计算的职工薪酬,获取工资计算表,将工资标准有关规定进行核对,选取样本进项测试。

②对国家规定了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职工薪酬,检查是否按照规定的计提基础和比例计提。

③对被审计单位按照历史经验数据和当期计划预计的职工薪酬,获取管理层进行估计的资料。

(3)对本期应付职工薪酬的减少,检查至支持性文件,确定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4)检查应付职工薪酬的期后付款情况,并关注在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日之间,是否有确凿证据表明需要调整资产负债表日原确认的应付职工薪酬事项。

13、存货(“计价和分摊”认定,4个程序 )

(1)实施存货计价测试;

(2)根据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计价方法,检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所依据的资料、假设及方法,考虑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原则,评估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合理性;

(3)检查存货的期后销售情况,确定其期后售价是否低于成本;

(4)在实施存货监盘程序时,观察存货的状态。

14、存货的“存在”认定

(1)年末实施存货(包括存放于第三方的存货)监盘程序;

(2)如果实施存货监盘不可行,实施替代审计程序,例如,向存货保管方函证存货的数量和状况;

(3)必要时聘请专家确定存货的数量和状态。

15、资产减值损失(“完整性”认定,2个程序 )

(1)对资产减值损失实施分析程序;

(2)重新计算补提的资产减值损失金额。

16、对第三方保箮或控制存货的处理

(1)向持有被审单位存货的第三方函证存货的数量和状况

(2)实施检查

(3)其他程序 包括:

①实施或安排其它注册会计实施对第三方的存货监盘(如可行);

②获取其他注册会计师或服务机构注册会计师针对用以保证存货得到恰当盘点和保管的内控适当性而出具的报告;

③检查与第三方持有的存货相关的文件记录(如仓储单);

④当存货作为抵押品时,要求其他机构或人员进行确认;

17、递延收益“完整性”(4个程序)

①检查政府补助的有关文件;

②检查政府补助款的银行进账单等原始凭据;

③检查公司是否满足政府补助的确认条件并达到政府补助的所附条件;

④检查政府补助在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之间的分类是否恰当,并按照上述分类进行恰当的会计处理。

18、应交税费的“完整性”认定。(4个程序)

①获取集团内部交易定价安排,与对外交易定价原则进行比较,判断内部交易定价的合理性;

②将各公司的盈利指标与集团和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调查重大差异的原因;

③获取在税务部门备案的转移定价文档,检查是否与实际相符并经税务部门审核;

④对明显不合理的转移定价安排,按照公允的定价对税负进行测算,影响重大的应进行调整。

19、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价和分摊”认定(4个程序)

①检查期货交易相关的合同;

②检查期货交易的交易对手于期末提供的有关交易品种报价资料;

③检查期货交易形成的相关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

④必要时聘请专家确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20、抵押资产、“权利和义务”认定、“列报和披露”认定

(1)向银行函证抵押资产的状况和金额;检查与抵押资产相关的原始单据,如“发票、合格证”;

(2)了解被审单位是否存在未按期履行支付义务,抵押资产是否已被强制执行或处置。

(3)检查抵押资产是否已在财务报表中按相关规定予以充分披露。

21、关联方交易、“列报和披露”认定

①了解交易的商业理由。

②检查证实交易的支持性文件(例如,发票、合同、协议、及入库和运输单据等相关文件)。

③如果可获取与关联方交易相关的审计证据有限,考虑实施下列审计程序

1)向关联方函证交易的条件和金额,包括担保和其他重要信息;

2)检查关联方拥有的信息;

3)向与交易相关的人员和机构(例如银行、律师)函证或与其讨论有关信息

22、研发支出的“发生”

(1)检查研发支出的增加:

①获取有关协议和董事会纪要等文件、资料,检查开发支出的性质、构成内容、计价依据,检查其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

②索取相关会议纪要、无形资产研究开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相关资料,确定研究开发项目处于研究阶段还是开发阶段;不同阶段的资本化和费用化处理是否正确,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③检查研发费用明细表,抽查若干月份支出中的职工薪酬、折旧等费用,并与相关科目核对是否相符。

(2).检查研发支出的减少:

①检查研发费用明细表,结合管理费用科目的审计,检查费用化支出的结转处理是否正确;

②审查已经在用或已经达到预定用途的研究开发项目是否已结转至相关资产项目。

(3)对研发支出实施截止测试,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内开发支出明细账和凭证,确定有无跨期现象。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374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