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出考率与通过率

feion1992024-07-24  3

cpa考试通过率并不高。由于注会弃考率较高,导致实际参考人数与报名人数有较高差距,因此出现了两种计算公式。cpa考试通过率=合格人数÷实际出考人数。cpa考试通过率=及格人数÷实际报考人数。cpa考试通过率关联因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通过率与许多因素都有所关联,主要集中在考试阶段、考试科目、年龄、基础情况等。1、考试阶段与科目:综合阶段通过率>专业阶段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通过率与考试阶段、考试科目也有一定关系。通常情况下,综合阶段的通过率普遍高于专业阶段;会计、财管、审计这类灵活度较高的科目,通过率则低于税法、经济法、战略这类着重考验记忆力的科目。2、年龄注册会计师考试通过率与年龄具备一定关系,年龄越高,通过率则会有一定的下滑。其中25岁以下考生的考试合格率为,26—35岁为,35-45岁为,46岁以上为。由此可见,注册会计师考试通过率与年龄背后所代表的身体状态、精神活力也具有一定关系。3、是否有专业基础注册会计师考试通过率与个人基础也有一定关系。据报告显示,财经类考生的专业阶段通过率为,综合阶段通过率为;而非财经类考生的专业阶段通过率为,综合阶段。由此可见,尽管注册会计师考试通过率与专业基础有一定关系,但影响却不是很大。4、学习方式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每个人的学习方式。首先是学习时间,针对不同难度的科目,需要分配的时间也不同。其次是学习方法,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通过率普遍不高是因为考试本身就存在着一定难度,自学和听课对通过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cpa客观题答题技巧1、认真审题避免踩中陷阱选择题考察的都是比较基础的知识点,难度并不大,出题人比较喜欢在题干中做文章。有很多粗心的考生为了尽快答题,不认真看题干,就很容易踩进坑中。审题要看题干的要求,是选出“可能的”还是“不可能的”,选“正确的”还是“最正确的”,选择题的选项要看全后再作答。2、适当运用排除法能够减少干扰在做单选题时可以采用排除法,例如某个选项的回答和题干的问题没有关系或者是对立的关系,就可以排除掉。如果选项中有两个互为对立的选项,那么正确答案很有可能就在这两个当中。不过这是一种蒙答案的方式,对于会做的题还是要认真的去解答。3、明确题干中的要求在注会考试当中有一类选择题会出现四个选项相似的情况,看起来都非常像正确答案,遇到这种情况就要认真审题,找到题干真正的要求,明确这道题考察的知识点,以题干为依据选出最正确的那个选项。4、遇到不会的题要勇于去“蒙”考试不像平时学习,遇到不会的题有时间去研究。在考场上,一旦遇到不会的题,就不要犹豫,勇敢的去猜一个答案还有25%的可能拿到分数。不过“蒙”也要是有技巧的,从答案入手,运用排除法,多排除一个选项,就多一些几率拿分。

cpa专业阶段考试每科的通过率为20%-30%左右,综合阶段考试通过率为70%左右。cpa考试有一定的难度,主要集中在专业阶段的六门科目上。CPA考试每年度的各科目难度、考点内容都有一定的调整,所以每年通过率会出现一定的起伏,但不大。影响cpa考试通过率的因素1、备考不充分打酱油行为:有这样一群考生,他们虽然书只学到了第一章,但本着“名都报了,还是去现场看套试题吧”的理念,出现在了考场。虽说最后出考的同学都应该受到鼓励,但是纯裸考打酱油的行为倒也没有必要。复习不扎实:绝大多数的注会考生都是在职人员,顶着每天工作的压力,能挤出时间复习确实不易,因此,复习时间短、知识掌握度不足也是导致大家考场失利的一大原因。2、考试人数增长快注会考试通过率=合格人数/出考人数,作为分母基数的出考人数的不断增加,才会导致考试通过率的下降。3、试题难度控制作为财会行业含金量高且具有签字权的高配级证书,注册会计师考试也有自己的“偶像包袱”,想轻轻松松通过那是不可能的,中注协也会通过试卷出题对每年CPA考试通过率进行一定的控制。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详细介绍1、《会计》。6个科目中基础性的科目,同时它也是理解性的科目,第一次报考注册会计师,建议先选择这个科目。2、《审计》。考试难度较大,如果考生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或专业基础,理解起来是比较困难的。3、《财务成本管理》。这个科目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一般会有计算分析题,且所占的分值较多。4、《经济法》。经济法是复习门槛较低的一个科目,只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就能学习,建议考生结合案例来记忆和理解,这样一来效率更高。5、《税法》。重点是税法中的实体法,在备考和学习的时候,不少考生会混淆各个税种之间的小知识点。6、《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战略考试科目的难度并不大,所涉及的内容也不多,考生要争取一次性通过。7、综合阶段《职业能力综合测试》一、二:综合阶段的考试只有主观题,大多是案例分析题,考生需要多做真题和习题,从而学会找到资料中的关键点,准确的做出分析。cpa考试备考技巧1、越早备考通关机会越大基础阶段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备考期,由于报考注会的考生基础各不相同,基础较差的考生越早备考就越能弥补和其他考生的差距。2、合理进行科目搭配备考这一步其实早在预习阶段就强调过它的重要性,大家在cpa报名时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时间,决定报考科目的数量,然后根据各科的特点决定报考科目的搭配方案。就比如说《会计》这科难度比较大,偏重于理解,所需的学习时间较长。而《税法》这科的难度相对会计来说简单一些,和会计的关联度还很高,比较适合搭配在一起学习,能够起到相互辅助的效果。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370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