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共有七门,专业阶段分为6门科目:《会计》、《审计》、《税法》、《经济法》、《财务成本管理》及《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综合阶段考试科目为:《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二)》。注会考试成绩多少分合格?1、注册会计师每科考试均实行百分制,60分为成绩合格分数线。2、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各科的成绩有效期为5年,考生需要在连续五个考试年度内通过所有科目的考试,如果成绩有效期过了的话,就需要重新参加考试。只有通过了专业阶段才能够去参加综合阶段的考试。3、注册会计师综合阶段考试需要在同一年通过,但没有时间限制要求。注册会计师考试时长1、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考试中,《会计》科目的考试时长为180分钟;《税法》、《经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的考试时长为120分钟;《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科目的考试时长为150分钟。2、注册会计师综合阶段《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试卷二)》科目的考试时长为210分钟。注册会计师报考科目搭配1、会计+税法会计是所有考试科目的基础,税法与它的关联度最大,两者在某些章节相辅相成,同时备考花费的学习时间和精力也会比较少,但是会计和税法都比较偏重计算,需大量练习,对于某些偏文科的考生来说,需要越过计算关。2、审计+战略审计中内部控制的内容和战略中的内控的内容高度吻合,审计的逻辑也与战略的逻辑很相通,但是审计刚开始学难度会非常大,而且会让人感觉逻辑不清,可能会影响到最后战略的备考。3、财管+经济法财管和经济法也是中级职称考试的3个科目,对于又考中级又考注会的人来说,是一种比较恰当的搭配,但是对于0基础考生来说,这3科难度有点大,且关联度不高,适合既想考中级又想考注会的考生,或者已通过中级,准备备考注会的考生。
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如下:
注册会计师考试分为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专业阶段的考试科目有6科,即《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会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税法》;综合阶段的考试科目有1科,即《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二)》。
注册会计师,是指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人员,英文全称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简称为CPA,指的是从事社会审计/中介审计/独立审计的专业人士。注册会计师考试是中国会计行业的一项执业资格考试。
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简介:
1、《会计》: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记账报账,属于较为基础的内容,考生学习起来比较简单。
2、《税法》:属于一门比较重要的课程,主要内容为税法和税收。
3、《审计》:在六个科目当中,审计的难度系数是最高的,不仅需要学习财务报表的审计目标跟范围,还需要有编制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4、《经济法》:主要是理论知识,需要多朗读背诵,熟读书本中的知识点。
5、《财务成本管理》:考核内容比较多,比如报表分析、股权分配、利润敏感性分析等。
6、《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内容全面,涉及到公司战略以及风险管理的根本概念,需要明确的学习方法,善于归纳总结,多做练习。
注会考试科目有专业阶段考试科目和综合阶段考试科目,其中,专业阶段考试科目包括《审计》、《会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和《税法》。综合阶段考试科目包括《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试卷二)》。若考生是国(境)内应届毕业生的,报考注册会计师考试是需要进行学历认证的。国(境)内应届毕业生报名人员的学历信息是由中注协于规定时间内统一提交“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进行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