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后续计量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一致的原因有( )。
A.会计确定的净残值与税法允许税前扣除的期间和金额不同
B.会计确定的净残值与税法认定的净残值不同
C.会计确定的折旧方法与税法认定的折旧方法不同
D.会计确定的折旧年限与税法认定的折旧年限不同
2.甲公司2018年12月31日购入一项固定资产,其初始入账价值为600万元,会计上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0;税法规定对该类固定资产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及净残值与会计相同。2019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该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20万元。假定计提减值准备后该项固定资产会计上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及净残值均没有发生变化。2020年12月31日该项固定资产没有发生进一步的减值。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年12月31日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40万元
年12月31日该项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为万元
年12月31日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80万元
年12月31日该项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为225万元
年7月5日,甲公司自行研究开发的A专利技术达到预定用途,并作为无形资产入账。A专利技术的成本为2 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无残值,采用直线法摊销。根据税法规定,A专利技术允许按照175%进行摊销。假定甲公司A专利技术的摊销方法、摊销年限和净残值符合税法规定。甲公司2019年度实现的利润总额5 075万元,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关于A专利技术的下列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有( )。
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为3 325万元
B.该专利技术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万元
年度应交所得税为1 250万元
年度所得税费用为1 250万元
4.下列各项关于资产计税基础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资产在当期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B.自行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其初始确认时的计税基础为其成本的175%
C.固定资产在某一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是指其成本扣除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累计折旧后的金额
D.固定资产在某一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是指其成本扣除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后的金额
5.甲公司自行建造的建筑物于2017年12月31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于当日直接出租,成本为6 800万元。甲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2019年12月31日,已出租建筑物累计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1 200万元,其中本年度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500万元。根据税法规定,已出租建筑物以历史成本为基础按税法规定扣除折旧后的金额作为其计税基础,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自投入使用的次月起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甲公司2019年度实现的利润总额为15 000万元,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甲公司下列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有( )。
年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210万元
年12月31日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为470万元
年应交所得税为3 625万元
年所得税费用为3 750万元
【 答案及试题解析 】
1.【答案】ABCD。固定资产在计提累计折旧与减值准备时会计政策与税法规定的不一致均会致使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一致,而A项、B项、C项和D项均会致使会计折旧与税法折旧的不一致,故A项、B项、C项和D项正确。
2.【答案】BC。解析:2019年12月31日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600-600×2/10-120=360(万元),A项错误;2019年12月31日该项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600-600×10/55=(万元),B项正确;2020年12月31日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360-360×2/9=280(万元),C项正确;2020年12月31日该项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9/55=(万元),D项错误。
3.【答案】ACD。解析:2019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2 000-2 000/10×6/12=1 900(万元),计税基础=1 900×175%=3 325(万元),A项正确;自行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不符合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条件,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B项错误;2019年度应交所得税=(5 075-2 000/10×6/12×75%)×25%=1 250(万元),C项正确;2019年度所得税费用与应交所得税相等,D项正确。
4.【答案】BC。解析: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在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A项错误。固定资产在某一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是指其成本扣除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累计折旧后的金额,D项错误。
5.【答案】ABD。解析:2019年投资性房地产增加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500(公允价值变动收益)+6 800/20(2019年按税法规定应计提的折旧额)=84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840×25%=210(万元),A项正确;2019年12月31日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余额=1 200(累计公允价值变动收益)+6 800/20×2(至2019年12月31日按税法规定累计应计提折旧)=1 880(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1 880×25%=470(万元),B项正确;2019年应交所得税=(15 000-840)×25%=3 540(万元),C项错误;2019年所得税费用=3 540+210=3 750(万元),D项正确。
目前,有部分考生已经提早开始了2022年中级会计职称预习工作,除了了解考点内容外,熟悉中级会计考试题型、相关评分标准等信息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来看看吧。中级会计考试各题型及分值介绍《中级会计实务》科目试题题型和分值:(1)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分,共15分;(2)多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3)判断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4)计算分析题:共2小题,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12分,共22分;(5)综合题:共2小题,第1小题15分,第2小题18分,共33分。《财务管理》科目试题题型和分值:(1)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2)多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3)判断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4)计算分析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5)综合题:共2小题,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15分,共25分。《经济法》科目试题题型和分值:(1)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2)多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3)判断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4)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5)综合题:共1小题,12分。中级会计职称做题注意要点1)不断联系,掌握技巧做真题的时候,要掌握好时间,时间问题是尤其要重视的,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是机考,有些同学不太熟悉,往年有很多同学题目做不完,这反映出很多问题,比如说打字速度、知识点的熟悉程度、综合分析能力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通过不断练习来改善提高的。通过反复练习,分配各个题型的做题时间,最好每种题型按固定时间进行练习。2)查缺补漏,掌握知识点刷题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在刷题过程中找出自己掌握得不好的知识点,看看自己哪里掌握得不好,然后查缺补漏,健全自己的知识体系。对于那些做错了的题目,要反复看,并且找找这一类型的其他题目,可以巩固一下同类题目和知识点。3)总结规律,精准出击做完真题,要学会归纳总结,我们可以从真题中分析得出出题的趋势、难易分布。可以纵向将历年真题上所有考过的题目都整理到一起,标记出题章节及对应考考点,可以很容易看出哪些是反复考查的重点,哪些相对不重要一点,做到心里有数,合理分配时间,提高复习效率。
现将2022年内蒙古会计资格考试命题依据、试题题型、考试方式和评分原则等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命题依据
2022年度会计资格考试命题以2022年度会计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考试内容不超出考试大纲的范围。
2.试题题型
2022年内蒙古中级会计资格考试试题题型:中级会计资格考试包括《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经济法》三个科目。其中,《中级会计实务》科目试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综合题。《财务管理》科目试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综合题。《经济法》科目试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综合题。
3.考试方式和评分原则
2022年内蒙古会计资格考试全部实行无纸化考试,考试在计算机上进行。
中级会计资格考试各科目每类试题分值及得分规则在每类试题前说明,客观题实行计算机阅卷,主观题实行计算机网上人工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