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课程设置

feion1992024-07-24  4

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如下:

注册会计师考试分为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专业阶段的考试科目有6科,即《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会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税法》;综合阶段的考试科目有1科,即《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二)》。

注册会计师,是指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人员,英文全称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简称为CPA,指的是从事社会审计/中介审计/独立审计的专业人士。注册会计师考试是中国会计行业的一项执业资格考试。

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简介:

1、《会计》: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记账报账,属于较为基础的内容,考生学习起来比较简单。

2、《税法》:属于一门比较重要的课程,主要内容为税法和税收。

3、《审计》:在六个科目当中,审计的难度系数是最高的,不仅需要学习财务报表的审计目标跟范围,还需要有编制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4、《经济法》:主要是理论知识,需要多朗读背诵,熟读书本中的知识点。

5、《财务成本管理》:考核内容比较多,比如报表分析、股权分配、利润敏感性分析等。

6、《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内容全面,涉及到公司战略以及风险管理的根本概念,需要明确的学习方法,善于归纳总结,多做练习。

注册会计师专业课程即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考试的科目,包括《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会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税法》六门。

注册会计师考试除了专业阶段还分为综合阶段,综合阶段的考试科目是:《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试卷二)》。考试各科的合格线为60分,满分为100分。注册会计师考生答卷由中注协组织集中评阅,并经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认定后发布。

注会考试先考哪科较好?

注会考试先考会计比较好,会计是注会学习的基础,零基础的考生先学会计有利于对整体考试内容和形式形成一个大概的了解。而且,会计也是六门中难度相对比较大的。

考生在学习时一定要先去理解,吃透概念,明白教材上每句话的含义和引申义,同时也要注意区分易错易混的考点。

注册会计师专业课程考试年限

专业阶段要求在5年内通过六门科目,也就是说一门科目的成绩有效期就只有五年,过了这个期限就需要重新参加考试。当你通过专业阶段后还需要参加综合阶段的考试,全部通关后才能够拿到注册会计师全科合格证书。

专业阶段的六门科目每一门的难度都很高,这一点从2018年注会考试大纲中就能够看出,特别是作为入门基础的会计科目变动的更多。

注册会计师考试如何备考?

注会考试的备考方式一定要科学,在学习《会计》这个科目时,要注重将基础知识巩固好,吃透每一个概念;《审计》这一科目对推理分析能力要求较高,一定要多加练习,培养思维;《税法》这一科目复习时,应当先背熟理论知识,然后再从做题当中学会运用;《经济法》考试覆盖面相对是比较广泛的,多以记忆为主;《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一个科目考点的分布范围比较广泛,在复习时依靠教材为主;《财务成本管理》这一科一定要注意日常练习,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熟悉知识点。

注册管理会计师考的课程为《财务规划、绩效与分析》、《战略财务管理》,具体内容如下:

1、《财务规划、绩效与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外部财务报告决策,规划、预算与预测,绩效管理,成本管理,内部控制,科技与分析。

2、《战略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分析,公司财务,决策分析,风险管理,投资决策,职业道德。

考生可以先报考其中的一科,也可同时在一个考试窗口报考两个科目,但是第一个科目考试通过之后,第二个科目必须在三年内通过,否则,第一次合格的科目考试成绩作废,需重新参加考试。

注册会计师一共有六门专业课程,此外还有大综合阶段,即一共经过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专业考试阶段,考《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每次报考的门数不限,单科合格后有五年有效期,专业考试阶段英语是附加题;在有效期内通过所有六门可以拿到全科合格证,这时候进入下一阶段综合阶段的考试。 第二阶段是综合阶段,此阶段在全科合格后持续五年,五年内未通过综合阶段就要重新开始专业考试阶段,此时英语不再是附加题。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369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