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人才引进政策如下:1、博士、硕士、本科生3年内每月分别享受3000元、1500元、1000元的生活补贴;博士、硕士、本科生3年内每月分别享受1000元、800元、600元的租房补贴;博士、硕士、本科、大专生分别享受20万元、15万元、10万元、5万元的一次性购房补贴;2、非盐城籍普通高校毕业生3年内每年享受2000元的探亲交通补贴;驻盐城高校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应届毕业生留盐城就业创业的,3年内每月享受500元的留盐补贴;除享受购房补贴外,博士、硕士、本科生的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分别放宽至4倍、2倍、倍,最高分别可贷120万元、60万元、45万元;3、对企业新引进的绿色技术紧缺专业全日制本科及以上毕业生,租房补贴统一提高到每月1500元,硕士、本科生生活补贴分别提高到每月2000元、1500元;对事业单位、民营企业新引进的全日制博士生,10年内每年给予8万元的科研补贴;对从国有企事业单位自愿到盐城民营企业工作的名校优生,生活补贴享受期由3年延长至6年;符合条件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大专生(含高级工班毕业生),可享受5万元的购房补贴。法律依据:《江苏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办法》第十四条设立江苏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专项资金,列入省级预算。对新引进人才一次性给予每人(团队)不低于100万元的创业创新资金资助,对已获市、县(市、区)资助的创业创新人才,其创业创新成效显著的,可择优给予持续资助。人才引进资金资助计划一经下达,即向申报单位拨付相应经费,由单位直接拨付给引进人才个人。资金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注册会计师有人才补贴,各地区的补贴标准不一,比如深圳福田区的人才补贴要求是在辖区同一家企业职(执)业资格相应岗位连续工作满3年的,奖励2万元。南昌的要求则是通过注册会计师(CPA)资格认证考试,取得执业资格证书且在南昌全职工作满2年的,给予10000元奖励补贴。什么时候可以申领补贴在人社部、财政部制定的《关于失业保险支持参保职工提升职业技能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职工应在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核发之日起12个月内,到本人失业保险参保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申领技能提升补贴。注册会计师含金量1、权威性注册会计师是国内唯一拥有对外报告签字权的人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年度终了时,制作财务会计报表,并依法经审查验证。也就是说每个企业都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委托注册会计师对其年度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和合法性进行审计,取得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也就是说,财务报告审计是注册会计师的一项法定审计业务。2、稀缺性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官网发布公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注协个人会员超过30万,但是这30万人并不都是注册会计师,其中注册会计师(执业会员)只有97563人,剩下的则是非执业会员不具备签字权。注册会计师就业方向有了注册会计师证书之后,在其它条件也符合的情况下,能获得比较多的就业方向,比如进入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再比如可以到会计事务所工作,又或者是进入大中型企业,以及要求持有注册会计师的政府部门等等。
盐城市人才引进政策指因工作需要,当地的单位录用一个外省、市的在职的,且就业至少达到一定年限的人员,学历高于当地人才引进的最低要求的人才来当地就业。人才引进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基本要求:1、正规院校本科毕业;2、在当地工作稳定,缴纳社保有一定期限;3、年龄不超过40岁,特别优秀者不受年龄限制。二、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业界技术骨干;2、市科技进步奖;3、市技能竞赛奖;4、博士及副高职称技术人才;5、中级职称技术人员;6、大学全日制毕业生和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第二条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活动,适用本法。第十六条 国家采取措施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培育创新主体,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协同的创新机制,强化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农业企业创新能力,建立创新平台,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研发,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推进生物种业、智慧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绿色农业投入品等领域创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推动农业农村创新驱动发展。国家健全农业科研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成果产权保护制度,保障对农业科技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的投入,激发农业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第二十四条 国家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提供教育培训、技术支持、创业指导等服务,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促进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第二十八条 国家鼓励城市人才向乡村流动,建立健全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鼓励各类人才参与乡村建设的激励机制,搭建社会工作和乡村建设志愿服务平台,支持和引导各类人才通过多种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为返乡入乡人员和各类人才提供必要的生产生活服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供相关的福利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