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A和中级会计职称的考试难度各有侧重,CMA涉及知识面广泛,对于管理会计有非常深入的讲解,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更加注重传统财务会计知识,两者难度各有春秋。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能力选择性报考,如今cma证书是非常热门的选择,很多财务人员都热衷于考cma。CMA和中级会计职称知识体系的对比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经济法》。CMA:《财务报告、规划、绩效和控制》、《财务决策》。 CMA和中级会计职称考试题型的对比中级会计职称:主观题的分值占比相对多一些,主观题占55%,客观题45%CMA:客观题是100个单选,占75%,主观题是2道简答,占25%考试时间中级:每年9月份考,为无纸化考试,即机考。三科成绩两年内滚动有效。CMA:每年三个中文考试窗口,采取纸笔考试形式,三年内通过两科即为通过。考试难度CMA与中级的考试难度没有太大的可比性,如果非要分出个胜负,CMA考试难度要更大一些。 CMA和中级会计职称持证人数的对比中级会计职称:根据财政部会计司官网统计,截止2018年,国内中级持证者196万。CMA:美国管理会计师(IMA)协会亚太区总监介绍,截止目前国内CMA持证者已超过3万人,同时有众多会员正在备考。CMA和中级会计职称是两个不同的方向,CMA趋向管理会计,中级趋向财务会计。在人工智能的大环境下,各个行业基础性、重复性的工作已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去年“德勤财务机器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更加速了财务人员往管理会计方向转型。所以说,从目前整体的发展趋势来看,CMA认证含金量更好,更占据一定的优势。
注册管理会计师简称CMA,作为一项国际性考试,很多考生都会拿它与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进行比较,到底注册管理会计师与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哪个会比较难?持证人数分别有多少?下面,我们简单做一个比较吧。一、教材内容在考试方面,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共设有《财务管理》、《经济法》、《中级会计实务》三个科目,教材内容主要涉及到会计类、经济法、财务管理类等相关专业知识。而注册管理会计师CMA,其科目主要分为《财务规划,绩效与分析》与《战略财务管理》两科,教材内容除了包含会计、财务管理外,还会涉及到风险、审计、经济学、职业道德等相关内容,可以说涉及到的范围是比较广的。二、考试题型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题型主要分为主观题与客观题两种,其中主观题的占比比较重,约为55%,而选择题约为45%。而注册管理会计师CMA的考试题型,与中级会计职称证恰恰相反,客观题所占比重是最大的,为75%,主观题则是25%。值得注意的是,CMA考试在客观题方面考核主要会以会计知识为主,而主观题方面,考核的内容会以财务管理的知识点多一些,相比起中级会计职称来说,其实两者的考试难度相差并不大。三、考试时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每年只安排有一次,考试时间基本每年都是固定的,大约都会安排在10月份进行。中级考试三个科目的成绩有效期为两年,考生们必须要在两年内通过所有科目才能取得证书。而CMA方面,考试次数相比起中级考试会比较多,每年都会安排有三次的考试,考生只需要在三年内通过两个科目的考试即可取得证书。四、持证人数有多少?中级会计职称,根据财政部会计司官网统计,截止年底,国内中级持证者大约为180万左右。而CMA与中级会计相比,持证人数却寥寥无几,持证人数只有几万人左右。正由于CMA人才短缺,各大企业都纷纷提高待遇条件,来大批量招收CMA人才。
CMA与中级会计都是含金量比较高的财会类证书,尽管他们所代表的领域不同,但还是有人将CMA和中级会计进行比较,那么他们哪个比较难考?CMA与中级会计难度比较一、知识体系对比中级:涉及的科目有会计、财管、经济法。CMA:不涉及经济法,在包含会计、财管的基础上,还包含战略管理、成本会计、经济学、内控、风险、审计、职业道德等内容;因此被业界称为“Mini-MBA”二、题型分布对比中级:考试中主观题的分值占比相对多一些,主观题占55%,客观题45%。CMA:客观题是100个单选,占75%,主观题是2道简答,占25%。CMA对会计这部分知识只考核客观题,考核比例和难度相对较低,CMA对财管的考核相对多一些,财管这部分与中级财管的难度相当。三、考试时间对比中级:三科成绩两年内滚动有效,比如20年考试通过两科,21年考过一科,就可以申请领证,如果21年那一科没过,20年的两科就会作废。CMA:考试包含两科,分别是P1《财务报告,规划,绩效与控制》,P2《财务决策》,CMA英文考试每年3个考试窗口,,分别是:1月/2月,5/6月,9/10月。中文CMA考试:每年有三个考试日期。一般是在4月,7月和11月的某个周末,最新时间可以到高顿CMA官网查看。四、持证者人数对比中级:根据财政部会计司官网统计,截止2016年底,国内中级持证者169万。CMA:目前国内cma持证人数有3万余人左右。大部门分布在著名外资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键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