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按照优序融资理论,当企业存在融资需求时,首先选择内源融资,其次会选择债务融资(先普通债券后可转换债券),最后选择股权融资。所以,选项C正确。 10.下列关于经营杠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经营杠杆反映的是营业收入的变化对每股收益的影响程度 B.如果没有固定性经营成本,则不存在经营杠杆效应 C.经营杠杆的大小是由固定性经营成本和息税前利润共同决定的 D.如果经营杠杆系数为1,表示不存在经营杠杆效应 【答案】A 【考点】经营杠杆 【解析】经营杠杆反映的是营业收入变化对息税前利润的影响程度,所以选项A不正确,选项A表述的是总杠杆;经营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固定性经营成本)/息税前利润,可以看出选项C的说法是正确的。如果没有固定性经营成本,则经营杠杆系数为1,此时不存在经营杠杆效应。所以,选项B、D的说法是正确的。 11.甲公司因扩大经营规模需要筹集长期资本,有发行长期债券、发行优先股、发行普通股三种筹资方式可供选择。经过测算,发行长期债券与发行普通股的每股收益无差别点为120万元,发行优先股与发行普通股的每股收益无差别点为180万元。如果采用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进行筹资方式决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预期的息税前利润为100万元时,甲公司应当选择发行长期债券 B.当预期的息税前利润为150万元时,甲公司应当选择发行普通股 C.当预期的息税前利润为180万元时,甲公司可以选择发行普通股或发行优先股 D.当预期的息税前利润为200万元时,甲公司应当选择发行长期债券 【答案】D 【考点】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 【解析】当存在三种筹资方式时,最好是画图来分析。画图时要注意普通股筹资方式的斜率要比另外两种筹资方式的斜率小,而发行债券和发行优先股的直线是平行的。本题图示如下: 从上图可以看出,当预计息税前利润小于120时,发行普通股筹资的每股收益最大;当预计息税前利润大于120时发行长期债券筹资的每股收益最大。 12.甲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2011年的利润分配方案如下:每10股送2股并派发现金红利10元(含税),资本公积每10股转增3股。如果股权登记日的股票收盘价为每股25元,除权(息)日的股票参考价格为( )元。 【答案】C 【考点】股票股利 【解析】除权日的股票参考价=(股权登记日收盘价-每股现金股利)/(1+送股率+转增率)=(25-10/10)/(1+20%+30%)=16(元) 13.下列关于股利分配政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采用剩余股利分配政策,可以保持理想的资本结构,使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 B.采用固定股利支付率分配政策,可以使股利和公司盈余紧密配合,但不利于稳定股票价格 C.采用固定股利分配政策,当盈余较低时,容易导致公司资金短缺,增加公司风险 D.采用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股利和盈余不匹配,不利于增强股东对公司的信心 【答案】D 【考点】股利分配政策 【解析】采用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当公司盈余较少或投资需用较多资金时,可维持较低但正常的股利,股东不会有股利跌落感;而当盈余有较大幅度增加时,则可适度增发股利,把经济繁荣的部分利益分配给股东,使他们增强对公司的信心,这有利于稳定股票的价格。所以,选项D的说法不正确。 14.配股是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一种方式。下列关于配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配股价格一般采取网上竞价方式确定 B.配股价格低于市场价格,会减少老股东的财富 C.配股权是一种看涨期权,其执行价格等于配股价格 D.配股权价值等于配股后股票价格减配股价格 【答案】C 【考点】股权再融资 【解析】配股一般采取网上定价发行的方式,所以选项A不正确;假设不考虑新募集投资的净现值引起的企业价值变化,如果老股东都参与配股,则股东财富不发生变化,如果有股东没有参与配股,则这些没有参与配股的股东的财富会减少,选项B的说法太绝对,所以不正确;拥有配股权的股东有权选择配股或不配股,如果股票价格大于配股价格,则股东可以选择按照配股价格购入股票,所以执行价格就是配股价格,选项C正确;配股权价值=(配股后股票价格-配股价格)/购买一股新股所需的认股权数,或者配股权价值=配股前股票价格-配股后股票价格,所以选项D不正确。 【补充资料】网上定价和网上竞价的不同: (1)发行价格的确定方式不同:竞价发行方式事先确定发行底价,由发行时竞价决定发行价;定价发行方式事先确定价格; (2)认购成功者的确认方式不同:竞价发行方式按价格优先、同等价位时间优先原则确定;网上定价发行方式按抽签决定。 15.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融资租赁最主要的财务特征是( )。 A.租赁期长 B.租赁资产的成本可以得到完全补偿 C.租赁合同在到期前不能单方面解除 D.租赁资产由承租人负责维护 【答案】C 【考点】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 【解析】典型的融资租赁是长期的、完全补偿的、不可撤销的租赁。其中最主要的财务特征是不可撤销。 16.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各项变化中,能够增加经营营运资本需求的是( )。 A.采用自动化流水生产线,减少存货投资 B.原材料价格上涨,销售利润率降低 C.市场需求减少,销售额减少 D.发行长期债券,偿还短期借款 【答案】B 【考点】营运资本的有关概念 【解析】经营营运资本=经营性流动资产-经营性流动负债,选项A会减少经营性流动资产,降低经营营运资本需求;流动资产投资=流动资产周转天数×每日销售额×销售成本率,选项B销售利润率降低,销售成本率提高,流动资产投资会增加,经营营运资本需求也会增加;选项C会减少流动资产投资,降低经营营运资本需求;选项D对经营营运资本没有影响。
比如:
【计算分析题】甲公司生产中使用A零件,全年共需耗用3600件,该零件既可以自行制造,也可以外购取得。如果自制,单位生产成本为3元,每次生产准备成本600元,每日生产量50件。如果外购,购入单价为4元,从发出订单到货物到达需要10天时间,一次订货成本为10元。
外购零件时,可能发生延迟交货,延迟时间和概率如下表所示:
到货延迟天数
0
1
2
3
概率
自制情况下,企业每次生产准备时间需要三天。由于残次品的存在,导致每日需要的零件数不固定。自制情况下,企业每日需要零件数量及概率如下表所示:
需要量
10
12
14
16
概率
假设该零件的单位储存成本为零件价值的20%,单位缺货成本为5元,一年按照360天计算。
要求:
(1)假设不考虑缺货的影响,甲公司自制与外购方案哪个成本低?
(2)假设考虑缺货的影响,计算保险储备相关总成本最低的再订货点,并判断甲公司自制与外购方案哪个成本低?
【答案】
(1)外购方案总成本=3600×4+=14640(元)
每日平均耗用量=3600/360=10(件)
自制方案总成本=3600×3+=12240(元)
所以如果不考虑缺货的影响,甲公司应当选择自制方案。
(2)外购方案的经济订货批量==300(件)
每年订货次数=3600/300=12(次)
交货期内的日平均需要量=3600/360=10(件)
①保险储备B=0时,即不设置保险储备,则缺货量的期望值=1×10××10××10×(件)
与保险储备相关的总成本=缺货成本+保险储备的储存成本=6×5×12+0×4×(元)
②保险储备B=10件时,即设置1天保险储备,则缺货量的期望值=(2-1)×10×(3-1)×10×(件)
与保险储备相关的总成本=缺货成本+保险储备的储存成本=2×5×12+10×4×(元)
③保险储备B=20件时,即设置2天保险储备,则缺货量的期望值=(3-2)×10×(件)
与保险储备相关的总成本=缺货成本+保险储备的储存成本=×5×12+20×4×(元)
④保险储备B=30件时,即设置3天保险储备,则缺货量的期望值=0
与保险储备相关的总成本=缺货成本+保险储备的储存成本=30×4×(元)
通过计算结果比较得出,当保险储备为30件时,与保险储备相关的总成本最低,此时的再订货点R=10×10+30=130(件)
在考虑缺货情况下,外购方案的总成本=14640+24=14664(元)
生产准备期内存货需要量及其概率
生产准备期内存货需要量(L×d)
30
36
42
48
概率
自制方案的经济生产量==3000(件)
年生产准备次数=3600/3000=(次)
①设B=0,R=3×10=30(件)
缺货量的期望值=(36-30)×(42-30)×(48-30)×(件)
与保险储备相关的总成本=缺货成本+保险储备的储存成本=×5×(元)
②设B=6件,R=30+6=36(件)
缺货量的期望值=(42-36)×(48-36)×(件)
与保险储备相关的总成本=缺货成本+保险储备的储存成本=×5××3×(元)
③设B=12件,R=30+12=42(件)
缺货量的期望值=(48-42)×(件)
与保险储备相关的总成本=缺货成本+保险储备的储存成本=×5××3×(元)
④设B=18件,R=30+18=48(件)
缺货量的期望值=0
与保险储备相关的总成本=缺货成本+保险储备的储存成本=0+18×3×(元)
通过计算结果比较得出,当保险储备为12件或18件时,与保险储备相关的总成本最低,此时的再订货点R=42件或者R=48件
在考虑缺货情况下,自制方案的总成本=12240+(元)
所以还是选择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