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考点汇总财务管理

feion1992024-07-24  2

1、重视第二章的主观题从以前年度考题来看,第二章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与收益的知识点内容,一般都是在客观题中考核,但是从2017年开始,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三年,每一年主观题中都有第二章的内容,而且都是在计算题中作为一个多带带的计算题目进行考核。因此,从近三年考试情况来看,我们要重视第二章的主观题,不能再仅仅将其看做是一个客观题考点。2、部分题目设置较为灵活从2020年考题来看,部分题目设置较为灵活,不再是简单的直接使用公式计算,而是要通过公式原理变形或者进行推导得出。比如,计算分析题中关于标准成本的考核,其中有一个小问,不再是单纯的依据公式计算成本差异,而是给出成本差异的具体数据,倒推直接人工单位标准成本。这就提醒我们,平常对于财务管理的学习中,对于公式不能是简单的死记硬背,而是要弄懂吃透。

2017年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预习知识点:证券资产组合的风险与收益——第二章

两个或两个以上资产所构成的集合,称为资产组合。如果资产组合中的资产均为有价证券,则该资产组合也称为证券资产组合或证券组合。

(一)两项资产组合的风险与收益

1.不论投资组合中两只证券之间的相关系数如何,只要投资比例不变,各只证券的期望收益率不变,则该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就不变,即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与其相关系数无关。

2.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两只股票收益率的相关系数越小,组合的方差就越小,表明组合后的风险越低,组合中分散掉的风险越大,其投资组合可分散的'风险的效果就越大。即投资组合的风险与其相关系数负相关。

(1)当两项资产的收益率完全正相关时,两项资产的风险完全不能互相抵消,所以这样的资产组合不能降低任何风险。

(2)当两项资产的收益率完全负相关时,两者之间的风险可以充分地相互抵消,甚至完全消除(但限于非系统性风险)。

(3)只要两种证券的相关系数小于1,证券组合报酬率的标准离差就小于各证券报酬率标准离差的加权平均数。

(4)一般来讲,随着证券资产组合中资产个数的增加,证券资产组合的风险会逐渐降低,当资产的个数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证券资产组合的风险程度将趋于平稳,这时组合风险的降低将非常缓慢直到不再降低。

在证券资产组合中,能够随着资产种类增加而降低直至消除的风险,被称为非系统性风险;不能随着资产种类增加而分散的风险,被称为系统性风险。

(二)系统性风险的衡量

1.单项资产或资产组合的收益率变动受市场组合平均收益率变动影响的程度,可以通过β系数来衡量。

一种股票β值的大小取决于:该股票与整个股票市场的相关性;它自身的标准差;整个市场的标准差。注意β值可正、可负,也可以为零。

2.市场组合,是指由市场上所有资产组成的组合,它的收益率就是市场平均收益率,市场组合的方差则代表了市场整体的风险。市场组合的风险只有系统风险。

3.当β=1时,表示该单项资产的收益率与市场平均收益率呈相同方向、相同比例的变化,其系统风险与市场组合的风险情况一致;如果β>1,说明该单项资产的系统风险大于整个市场组合的风险;如果β<1,说明该单项资产的系统风险小于整个市场组合的风险。

4.投资组合的β系数是所有单项资产β系数的加权平均数,权数为各种资产在投资组合中所占的价值比例。

对于投资组合来说,其系统性风险程度也可以用β系数来衡量。

考点练习: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关系数为0时,不能分散任何风险

B.相关系数在0~1之间时,相关系数越低风险分散效果越小

C.相关系数在-1~0之间时,相关系数越高风险分散效果越大

D.相关系数为-1时,可以最大程度的分散风险

【答案】D

【解析】资产之间的相关系数越小,其组合的风险分散效果越明显。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财务管理》有哪些备考干货?报了中级会计师考试的同学们,今天你努力学习了吗? 其实只要你行动起来,生活终究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中级会计“财务管理”科目的备考干货小编已经整理完毕,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陪你轻松过关!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

1.坚持打卡学习

中级会计的学习过程比较长,即使你从注册结束开始学习,学习时间仍然超过5个月。这个学习过程,不仅是让大家掌握记忆知识,更是对毅力和耐心的考验。打卡学习有利于让大家清楚的知道自己每天都学了什么,还有多少要学。每天看到自己剩下的任务,能更好地激励自己,让自己在学习中充满斗志,不断前行!

2.把握重点,备考有针对性

中级会计“财务管理”科目在中级会计考试中计算量相对较多,重点和难点也很多。自己理解还是比较难的,所以如果你想抓住重点,做好备考,或者利用一定的外力,无论是教程书还是教程课,都能很好的帮助你 你的学习。

3.教材结合做题

学完一章的知识点,要有相关的习题来练习巩固,帮助大家更好的记忆和理解知识点,并且可以灵活运用 在练习中。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后续真题练习和考前模拟做好准备!

更多关于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问题,可以进入高顿教育网站咨询()。

虽然据我考中级会计已经时隔一年之久,但看到大家还在焦急的等待中级会计考试的成绩,我还是很有感触。会计相关的考试我从大一开始到现在已经考了很多了,但是中级会计考试是唯一我在上班期间拿下的,当时因为每天上班,时间和精力本来就很匮乏,再加上因为自己的原因只留给自己三个月的时间,可以说是速成了。也有一定运气在吧,但是好在最后顺利拿到证书。虽然终中级会计考试刚刚结束不久,但是备考2021年中级会计考试的大军已经开始陆陆续续的准备了,跟大家分享一下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备考经验,希望对中会初学者有一定启发,从而更好的投入到下一年的备考中。对三科的看法中级会计实务是三科中最难的,内容也比较多,还很具有综合性,加上有很多知识点牵涉到之后两科考试的内容,从难到易的原则上是先备考它。这块花的时间也比较多,主要是有些比较难的知识点不好理解,多思考,不会就不要死啃书,多寻求帮助或者听听课。经济法是第二难了吧,我当时还挺怕这科的,考研的时候关于背诵的东西没少让我犯恶心。而经济法主要是记忆,不过听完南文文核 心800题中老师讲的感觉这科还是以理解性的记忆为主,不要死记硬背最好。出题上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就是那些题多是很灵活的,还是要多做做做题找找更好的解题思路。财务管理这科就是些计算题啦,记好公式,多做做题,基本上就没问题,就是这些公式真心复杂,前期原理一定要摸透,不然很难运用到做题中。整体备考时间规划思路三科整体备考按照3:2:1的比例分配会更合理一些。先把实务学好,之后两科同时进行就行,切记注意不要将那些知识点记混淆了。另外,每科都有自己的特点,每科也相应的备考重点,所以在学的过程住要把握好重难点,将这部分做好基本上就可以拿到过线的分数。不知道大家决定什么时候开始备考,但就我自己的备考情况来看,中级会计考试最好还是准备三个月以上,特别是像我这样的上班族,更是要多花点心思和时间。虽然对于全职备考的来说时间比较充足,但是有些考生因为是辞职备考要考虑到脱产的压力,时间上要相对缩短但也要保证相对充足,不要到最后学没学好,钱也没正挣着,耽误功夫。说到这里还是提醒大家备考的过程中,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看到太多因为自己三心二意的到最后突击学而措手不及的案例,感觉很可悲,既然决定考了,报名费也交了为什么就不能踏踏实实的用心学?有些小伙伴说中级会计难,不好学,那是当然!这么多知识点还有些很高大上、之前工作中从来没有遇到的词,让大家自己看书摸索,当然难了。理解都理解不好,更不要说做题、去考试了。其实学这件事除了天赋和努力,最重要的还是方法。1.跟着老师学效率更好我起初备考本以为自己考cpa的经历能为我备考中级加分,自己看书学,但是无奈进度太慢,到底是考察方向不一样,有些知识点还是不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很好的理解掌握,所以为了能考前能顺利的完成备考后来我还是决定像之前的考试一样跟着老师学。当时网课听的刘忠和南文文核心800题,虽然两个老师该讲的知识点都有讲到,并且也很全面,但是相比之下感觉南文文老师讲的更加适合应试。所以备考前期一定要在正规渠道选好网课,多试听,尽量能跟着一到两个老师学到最后,这样中途不会因为换课不适应耽误效果。跟着刘忠老师听完一遍之后感觉学到了不少东西,特别是老师讲课的状态很好,很舒服的过完知识点。老师讲的也比较细致,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听完之后总觉得抓不住重点,以至于最后做真题卷子的时候效果很差,前期章节的题练了不少,有点意外,后来又跟着南文文核心800题过完一遍教材,将之前的笔记又重新整理。我在听课的时候习惯暂停视频去做老师即将要讲解的例题,自己做一遍再看看和老师讲的有什么差距。听完之后发现有很多题都是思路上没有打开,只要将那些核心考点掌握住,配合老师讲过的思路去做就很好解答。听完之后做的真题试卷基本上都过线了,只不过前面做的几张因为自己时间上没有把控好而错了不少应该得到的分,后来就好了。感觉南文文老师对于核心考点的把握还是挺准的,他讲到的核心考点和重难点在做卷子的时候基本上都见过,而且很多相似的题型基本上看完之后就知道该如何下手了。想过线拿证,还是要把老师讲的那些核心考点掌握住才行。2.做题以历年真题试卷为主关于做什么题我还是建议大家以真题试卷为主,当然是在把南文文老师讲的800道例题吃透的前提下。做试卷的时候最好能自己定个时间,按照正式考试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答题时间和速度,前期慢一点没事,但是越往后越是要提高做题速度,为了让自己在机考中游刃有余有余,速度是一定要提上去的。做完试卷将中间的错题挑出来研究一下错误的原因,将自己觉得比较有价值的题单独提出记在错题本上,方便回顾,这样在考前将这些错题吃透也会为自己提高很大一部分分数。时间宽裕的一定要将备考工作做足,不是一遍过去就能稳操证券的。所谓温故而知新,很多时候还是需要在重复中发现新的突破点,最后能够稳稳过线拿证才是最重要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36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