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体来说注册会计师相对难考,并且两者属于的范畴也是不一样的。注册会计师有6门科目,分别是会计,审计,税法,经济法,财务成本管理以及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ba初试是参加全国管理类联考,注册会计师考试相比较mba来说是较难的。注册会计师和mba介绍注册会计师,简称CPA,是指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人员,主要是从事社会审计/中介审计/独立审计的专业人士,CPA为中国唯一官方认可的注册会计师资质,唯一拥有签字权的执业资质。属于职业资格范畴,职场认可度高。mba,工商管理硕士,全称为工商管理专业型研究生。是对应工商管理学术型硕士的专业学位硕士,该学位的设立,旨在培养未来能够胜任工商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高层管理工作需要的务实型、复合型和应用型高层次管理人才。注册会计师和mba考试对比1、注册会计师考试分为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专业阶段的考试科目包括:《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综合阶段考试科目有:《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1、试卷2)。试卷1以认证业务为主,主要涵盖会计、审计、税法等专业领域。试卷2侧重于管理咨询和商业分析,主要涵盖财务成本管理、企业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等专业领域。注会专业阶段成绩合格分数线为60分,单科总分为100分;综合阶段两卷各50分,合计为60分即为合格。考生必须在连续5个考试年度内通过专业阶段全部科目,才能获得专业合格证。专业阶段考试全部科目合格之后就可以参加综合阶段考试,综合阶段考试只设一门科目,没有时间限制。对取得综合阶段考试科目合格成绩的考生,颁发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全科合格证书。2、MBA考试科目具体是考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与英语两科。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卷面结构:数学、逻辑推理、写作(论证有效性分析、论说文),共三大部分。满分为200分,其中数学(问题求解15题、条件充分性判断10题,每题3分)共75分、逻辑推理(30题,每题2分)共60分、写作(论证有效性分析1题30分+论说文1题35分)共65分;英语卷面结构:语言知识运用(即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第一部分四篇、阅读理解第二部分一篇、翻译(英译汉)、小作文、大作文,共六个部分。满分为100分,其中语言知识运用(完形填空)20道题10分、阅读理解(PartA)20道题40分、阅读理解(PartB)5道题10分、翻译(英译汉)15分、小作文10分、大作文15分。注册会计师与mba难度分析1、注册会计师证书是会计行业的顶尖证书,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不但需要进行专业阶段考试,还需要进行综合阶段的考试,虽然考试年限一个周期是5年,但是对于大部分的考生而言,其实时间不算充足,cpa的考试是非常专业的,考试的书本都非常的厚。2、MBA作为面向于已经工作人群的学历教育形式,其考试分为面试和笔试两个部分,其中笔试部分都是全国统考的科目,考试难度并不大,而面试是MBA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考生可以根据一些网络课程或者报辅导班,提前了解面试的内容和技巧,并提前做好完全的准备。
注会和中级的区别有:证书种类不同、考试内容不同、报考条件不同。
1、证书种类不同
注册会计师证书是一种国际性的会计专业资格证书,表明持有人已通过了相应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并满足相关的学历、工作经验和职业道德要求。这个证书在国际范围内被广泛认可,拥有该证书的人员可以在各个领域从事会计、审计、税务等相关工作。
中级会计职称证书是中国国家级的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表示持有人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和实践技能。该证书是中国国内会计行业的重要标志,对于从事会计和财务工作的人员有一定的职业认可度。
2、考试内容不同
注册会计师(CPA)和中级会计职称在考试内容方面有明显区别。注册会计师考试涵盖了更广泛的领域,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税法等多个专业知识领域。考试内容较为全面,要求考生具备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专业知识的能力。
而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主要侧重于基础会计知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方面的内容。考试范围相对较窄,注重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考察。因此,注册会计师考试对考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要求更高,需要更多的学习和准备时间。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则相对更注重对考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实操能力的考察。考生在选择时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基础和职业需求来进行判断和决策。
3、报考条件不同
注册会计师报考一般需要本科及以上学历,通常为会计、财务相关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而中级会计职称对学历没有明确的要求,任何相关专业或者非相关专业的人都可以报考。
注册会计师考试通常需要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在中国大陆地区一般要求两年相关工作经验。而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对工作经验没有硬性要求,即使没有工作经验也可以报考。
注册会计师和中级会计师的区别有:报名条件不同,考试时间不同,成绩合格年限不同,参加考试的科目不同,考试合格标准不同、考试内容不同等等。
注册会计师和中级会计师报名条件的区别
注会报名条件
1、报名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考试的人员,需具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学历,或者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2、报名注册会计师综合阶段考试的人员,需取得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考试合格证。
中级会计师报名条件
报名参加中级会计资格考试的人员,需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具备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5年;
2、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4年;
3、具备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2年;
4、具备硕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1年;
5、具备博士学位;
6、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经济、统计、审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
注册会计师和中级会计师考试时间的区别
1.注册会计师
考试时间2023年是在8月25日-8月27日举行考试,考试时间为期三天。考生要注意准考证上各科目的考试时长。
2.中级会计师
2023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时间为9月9日至11日,共三个批次,为期三天,三个科目考试时长是不一样的,考生要注意。
注册会计师和中级会计师考试科目的区别
1.注会考试科目
考试分为专业阶段科目:《财务成本管理》、《会计》、《审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以及《税法》一共有六个;综合阶段科目:《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试卷二)》。
2.中级会计考试科目
考试科目包括《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和《经济法》一共有三个。
注册会计师,是指通过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并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人员,简称为CPA。中级会计师就是指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两者的区别主要是:1、证书类型不同;2、报考条件不同;3、考试科目不同。
注册会计师和中级会计师的区别
1、证书类型不同。
注册会计师属于执业证书,分为非执业和执业。中级会计师属于职称类证书,有初级、中级和高级。
2、报考条件不同。
注册会计师只需要大专及以上学历就可以报考,不需要工作年限和专业的限制;而中级会计师必须满足一定的学历和从事会计工作年限的要求。
3、考试科目不同。
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共六个科目:《会计》、《审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综合阶段考试科目为:《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试卷二)》。
中级会计共三个科目:《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经济法》,成绩有效期两年。
注会与中级会计考试科目的关联性
注册会计师和中级会计的部分科目关联性较强,从深度和广度上来说,注册会计师《会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和《税法》基本包含了中级会计《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和《经济法》考试的内容。具体如下:
《中级会计实务》与注会《会计》重合的内容大约80%,重合内容大部分的会计处理相同,注会考试的试题难度较大,中级考试难度相对较低,并且注会和中级的重要考点分布并不完全一致,所以不同科目备考时,应有所侧重。
中级《财务管理》与注会《财务成本管理》重合的内容大约90%。注会《财务成本管理》几乎包括中级所有的内容。中级《财务管理》的内容只占注会《财务成本管理》内容的40%,剩余的60%则是注会独有的内容。所以不同科目备考时,应有所侧重。
中级会计《经济法》与注会《经济法》的经济法部分重合的内容大约80%,且重合内容的经济法部分内容基本相同,考试中注会《经济法》的考查难度较高。
中级会计《经济法》与注会《税法》的税法部分重合的内容大约85%,重合内容大部分的规定相同,注会《税法》教材收录的更加全面。
注册会计师和中级会计师考试科目搭配建议
1、注会《经济法》+注会《税法》+中级《经济法》
中级《经济法》分为经济法和税法两部分,经济法部分占比较高,税法占比较少。注会的考试难度大于中级,建议学习的时候以注会为主,学完注会的知识点后再去看中级的内容相对来说就会简单一些。
2、注会《会计》+中级《中级会计实务》
针对有基础且基础较好的考生,可以先学习注会《会计》的课程。在学习完注会《会计》的课程后,针对两个科目的不同点,进行总结,查漏补缺即可。零基础或者是基础薄弱的考生,建议先学习《中级会计实务》科目。因为注会《会计》科目相对较难。
3、注会《财务成本管理》+中级《财务管理》
对于中级《财务管理》与注会《财务成本管理》中的重复章节,考生可以先学注会的内容,以注会《财务成本管理》为主,之后再结合中级《财务管理》的内容进行整合。对于不同的章节,需要进行单独的学习。
注册会计师与中级会计的考试时间
注册会计师考试时间:2022年8月26日-28日;中级会计考试时间:2022年9月3日-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