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第57集

feion1992024-07-24  4

递延年金终值和现值   (1)递延年金终值(已知从第二期或第二期以后等额收付的普通年金A,求FA)   递延年金是指第-次等额收付发生在第二期或第二期以后的普通年金。图示如下:      求递延年金的终值与求普通年金的终值没有差别(要注意期数),递延年金终值与递延期无关。   如上图中,递延年金的终值为:FA=AX(F/A,i,n),其中,“n,,表示的是A的个数,与递延期无关。   (2)递延年金现值(已知从第二期或第二期以后等额收付的普通年金A,求PA)   方法-:把递延期以后的年金套用普通年金公式求现值,这时求出的现值是第-次等额收付前-期的数值,再往前推递延期期数就得出递延年金的现值。图示如下:      PA=AX(P/A,i,n)×(P/F,i,m)   方法二:把递延期每期期末都当作有等额的收付,把递延期和以后各期看成是-个普通年金,计算这个普通年金的现值,再把递延期多算的年金现值减去即可。图示如下:      PA=AX(P/A,i,m+n)-A×(P/A,i,m)   【提示】方法-、方法二求递延年金现值的思路是把递延年金的现值问题转换为普通年金的现值问题,再求递延年金现值。   方法三:先求递延年金的终值,再将终值换算成现值,图示如下:      PA=A×(F/A,i,n)×(P/F,i,m+n)   【提示】递延年金现值计算公式中的“n”指的是等额收付的次数,即A的个数;递延期“m”的含义是,把普通年金(第-次等额收付发生在第1期期末)递延m期之后,就变成了递延年金(第-次等额收付发生在第W期期末,W>1)。因此,可以按照下面的简便方法确定递延期m的数值:   (1)确定该递延年金的第-次收付发生在第几期末(假设为第W期末)(此时应该注意“下-期的期初相当于上-期的期末”);   (2)根据(W-1)的数值确定递延期m的数值。   【例题7·单选题】下列关于递延年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递延年金是指隔若干期以后才开始发生的系列等额收付款项   B.递延年金没有终值   C.递延年金现值的大小与递延期有关,递延期越长,现值越小   D.递延年金终值与递延期无关   【答案】B   【解析】递延年金是指隔若干期以后才开始发生的系列等额收付款项;递延年金存在终值,其终值的计算与普通年金是相同的;终值的大小与递延期无关;但是递延年金的现值与递延期是有关的,递延期越长,递延年金的现值越小,所以选项B的说法是错误的。   【例题8·计算题】张先生准备购买-套新房,开发商提供了三种付款方案让张先生选择:   (1)A方案,从第4年年末开始支付,每年年末支付20万元,-共支付8年;   (2)B方案,按揭买房,每年年初支付15万元,-共支付10年;   (3)C方案,从第4年年初开始支付,每年年末支付19万元,-共支付8年。   假设银行利率为5%,请问张先生应该选择哪种方案。   【答案】   A方案是递延年金的形式,由于第-次支付发生在第4年年末,所以,W=4,递延期m=4—1=3.   A方案付款的现值=20×(P/A,5%,8)×(P/F,5%,3)=20×6.4632×0.8638=111.66(万元)   B方案是预付年金的方式,由于-共支付10次,所以,n=10.   B方案付款的现值=15×[(P/A,5%,10—1)+1]=15×(7.1078+1)=121.62(万元)   C方案是递延年金形式,由于第-次支付发生在第4年年初(相当于第3年年末),所以,W=3,递延期m=3-1=2.   C方案付款的现值=19×(P/A,5%,8)×(P/F,5%,2)=19×6.4632×0.9070=111.38(万元)   由于C方案付款的现值最小,所以张先生应该选择C方案。   4.永续年金终值和现值   (1)永续年金终值   永续年金没有到期日,因此没有终值。   (2)永续年金现值(已知无限期等额收付的普通年金A,求PA)   永续年金的现值是普通年金现值的极限形式(n→∞):PA=A/i   【例题9·判断题】王先生打算在某高校建立-项永久性奖学金,款项-次性存入银行,-年后开始提款,每年提款-次,每次提款2万元用于奖励学生,假设银行存款年利率为4%,那么王先生应该存入银行50万元。(  )   【答案】√   【解析】由于是永久性奖学金,并且每次发放的数额相同,所以,这是永续年金现值计算问题。王先生应该-次性存入银行的款项=2/4%=50(万元)。

今天说的这两个知识点,也是属于业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的编制的内容,主要还是对采购量和金额的计算做一个理解,和深空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一)材料采购量材料采购之前,一般公司都会做个预算,来确定材料的采购量,和采购的金额,不仅是按照项目需要的多少来决定,还和之前留存的量有关系,进而计算采购的金额是多少。(二)案例分析甲公司第一季度的产品生产量预算为1800件,单位产品材料用量为每件6千克,季度初期材料的库存量为1500千克,第一季度还要根据第二季度的耗材的20%来安排季度末的存量,预计第二季度生产耗用材料的量为8300千克材料,材料的采购价格为每千克15元,那么甲公司的第一季度的材料采购金额为多少?A:164400元B:163400元C:174500元D:175400元解析:1、这道题主要考察材料采购量、采购金额知识点2、第一季度采购量=(生产的需要量+期末结存—期初结存)3、采购的金额=采购量*单价金额=(1800*6+8300*20%—1500)*15=164400元

中级会计包括三个科目。《中级会计实务》一共二十一章,《经济法》共有8章,中级会计师中级《财务管理》一共十章。一共三十九章。

一、中级会计《中级会计实务》。

1、第一章总论;第二章;存货;第三章;固定资产;第四章;投资性房地产;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第六章;无形资产;第七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第八章;资产减值;第九章;金融工具;第十章;职工薪酬及借款费用;第十一章;债务重组;第十二章;或有事项。

2、第十三章;收入;第十四章;政府补助;第十五章;所得税;第十六章;外币折算;第十七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第十八章;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第十九章;财务报告;第二十章;政府会计;第二十一章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

二、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

第一章总论;第二章财务管理基础;第三章预算管理;第四章筹资管理(上);第五章筹资管理(下);第六章投资管理;第七章营运资金管理;第八章成本管理;第九章收入与分配管理;第十章财务分析与评价。

三、中级会计职称《经济法》。

第一章总论;第二章公司法律制度;第三章其他主体法律;第四章金融法律制度;第五章合同法律制度;第六章增值税法律制度;第七章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第八章相关法律制度。

中级会计职称介绍:

中级会计职称是中国全国性的职业资格证书,是中级会计师的职业资格证书。该证书证明了持证者熟悉财务、会计和税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在民营企业、国有单位、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等不同职业领域从事会计、审计、财务等工作。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分为两个科目:会计基础和会计实务。会计基础考试主要考察会计理论的基本原理、核算方法、报表编制、成本管理、税务法规等方面的知识;会计实务考试则主要涉及会计电算化、审计、企业财务、税务、内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更加注重应用能力的考察。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涉及的具体内容比较广泛,备考要更为全面、扎实,需要好好把握各科目的考试大纲和重点难点,注重平时练习,并结合真题、模拟题进行综合性的提升。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356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