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考试划分为专业阶段考试和综合阶段考试。
专业阶段需要在五年内通过六门科目(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获得专业阶段合格证。只有考生在通过专业阶段考试的全部科目后,才能参加综合阶段考试。综合阶段考试科目为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试卷二),通过后可获得全科合格证。
扩展资料
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报名条件:
(一)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中国公民,可以申请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考试:
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具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学历,或者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二)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中国公民,可以申请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综合阶段考试:
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 已取得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简称财政部考委会)颁发的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考试合格证并且在有效期内。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报名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
1、因被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报名之日止不满5年者;
2、以前年度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因违规而受到停考处理期限未满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注册会计师考试
1、考试科目不同
专业阶段考试科目有6科,考试科目为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
综合阶段考试是对专业阶段考试内容进行综合考察,考试科目为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试卷二)。
2、成绩有效年限不同
专业阶段各科成绩有效期为5年,综合阶段没有年限要求。即便如此,考完专业阶段考试之后,很多考生都会选择趁热打铁,继续报考综合阶段考试。专业阶段各科成绩有效期为5年,综合阶段没有年限要求。
3、考试侧重点不同
专业阶段考试主要是考察考生们对基础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有客观题和主观题。
综合阶段考试主要是考察考生对所学的内容如何灵活运用,来解决实务问题。所以综合阶段考察题型为案例分析题。
专业阶段有标准的答案,综合阶段的参考答案比较开放,没有统一的标准。在每年的考试结果来看,通过专业阶段考试,较综合阶段难。
专业阶段的重点知识在于要求考生按照能力等级3的要求备考,即熟悉、掌握。在综合阶段的重点知识中,注重的是知识的融会贯通,通过知识模块,从点到面的方式,从单科的跨章到三科的跨科,从其原理和内涵去理解和熟练运用知识分析案例。
4、考试题型不同
专业阶段考试有客观题和主观题,而综合阶段只有主观题,虽然题量少但是都是案例分析题,案例信息一般在7个资料以内。需要考生在做题过程中准确理解和分析案例,找到资料中的关键点,如果是文科能力较弱的考生,建议在平时多训练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5、考试内容不同
注册会计师综合阶段考试涉及到专业阶段的各个科目,也就是说在备考综合时是不能偏科的,各科都是重点都需要大家全面学习。主要是用自己掌握的知识点去解决实务的问题,要有灵活运用的能力。
注册会计师考试分为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只有通过了专业阶段才能够去参加综合阶段的考试,专业阶段分为6门科目:《会计》、《审计》、《税法》、《经济法》、《财务成本管理》及《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各科的成绩有效期为5年,如果成绩有效期过了的话,就需要重新参加考试。
综合阶段考试科目为:《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二)》,需要在同一年通过。
综合测试:
注会综合阶段的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要求考生在掌握专业阶段各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经验积累,能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和相关技能对职业环境中的实务案例,进行信息的筛选、甄别和判断,识别业务问题的性质、影响和要求等。
运用所掌握的信息、知识进行深入的业务和财务分析及处理,提出有效的意见、建议或解决方案,并清晰地进行表达阐述。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注会综合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