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即注册会计师,CPA考试是中国会计行业的一项执业资格考试,其证书是国内唯一拥有审计签字权的资格证书,财会界真正的黄金职业证书。考试科目是“6+1”,具体就是专业阶段6科,综合阶段1科。备考CPA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学习,是看书还是听课更有效?看书是一种常见的学习方法。通过看书,我们可以自由地掌握学习的节奏和进度,可以反复阅读和理解难点,有助于加深记忆和理解。此外,看书还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自己的学习系统,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看书也有其不足之处。首先,看书需要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耐心,对于CPA考试的一些比较枯燥和抽象的知识点,可能会让人产生疲劳和乏味的感觉。其次,看书的学习方式比较单一,缺乏交流和互动,难以及时获取反馈和指导。最后,看书过程中容易出现遗漏和误解,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纠正和补充。听课是另一种常见的学习方法。通过听课,我们可以获得更加系统和全面的CPA知识体系,由专业的老师进行讲解和解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此外,听课还可以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互动,及时获取反馈和指导,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然而,听课也有其不足之处。首先,听课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根据CPA课程时间和地点进行安排和调整,可能会影响个人的计划和安排。其次,听课的质量和效果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影响,如果老师讲解不清晰或同学质量较低,可能会影响个人的学习效果。最后,CPA听课过程中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和理解不深入的情况,需要加强课后复习和巩固。所以备考CPA,是看书还是听课更有效?实际上,看书和听课都是有效的学习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策略。同时,我们还可以将看书和听课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的学习模式,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最重要的是,无论采用何种学习方法,我们都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学习,才能够取得好的成绩和职业发展。CPA考试科目搭配方案想要报考CPA考试的考生可以结合自身会计知识基础、备考时间、学习能力等实际情况,选择一次同时报考2科、3科、4科、5科,甚至所有的6科!以下是详细的方案介绍,可供参考:1、一次同时报考2科搭配方案(1)会计+审计:会计、审计虽同是偏难的科目,但两者相关性强,如会计基础知识扎实的话,学习晦涩难懂的审计知识,就会轻松很多。(2)财管+战略:财管与战略原本同是一科,后面才分成两个科目,内容相关性非常高,搭配备考有利于相互促进,提高备考效率。2、一次同时报考3科搭配方案(1)会计+审计+经济法:会计知识是学习审计的基础,同时会计、审计两科偏难科目,再搭配一科比较简单的经济法,很大概率可以实现“保二冲三”哦!(2)会计+税法+经济法:“1科较难+1科稍难+1科较简单”,备考压力相对较小。会计和税法联系紧密,两科相互促进,学习起来更为轻松,后面冲刺一下经济法即可。3、一次同时报考4科搭配方案(1)会计+审计+税法+经济法:“2科较难+1科稍难+1科较简单”,备考的难易程度适中。会计知识有助于学习审计和税法,再搭配相对简单的经济法科目,备考效率又提高啦!(2)会计+财管+战略+经济法:会计是偏逻辑和理解的科目,财管侧重考对公式的理解和运用。财管和战略知识联系紧密,都在于培养管理者的“大局观”,而经济法会比较简单。
众所周知,CPA考试共分为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两个部分,考生必须先通过CPA专业阶段考试才可报考综合阶段,那么CPA综合阶段考什么内容?CPA综合阶段侧重点介绍注会综合阶段备考着重于对专业阶段的知识融会贯通,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注会专业阶段更多的是考察技术层面,综合阶段却是多注重业务。从历年的综合真题不难发现,考查的形式主要是从实际业务出发,以案例为表达形式。实际业务遇到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做,为什么要这样做,综合阶段就考什么。不再像专业阶段那样,分科目的去考试,综合是跨科目跨章节,按业务去考试的。所以,考综合的朋友们在复习的时候就要注意了:复习的时候分科目看,按业务去思考,通过大量的案例去练习。这其中尽可能的去想实际业务的操作,把学习的知识由点串成线形成网状的思考脉络。CPA综合阶段学习建议1、报班像对于零基础上班族的考试来说,由于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学习、备考,并且基础功底不扎实、学习起点低,这些问题无疑会影响大家的备考效率。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大家还是进行报名网课培训班,通过听取老师的指导意见和思路,让自己更容易去学习CPA综合阶段内容,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2、反复做题反复做题,除了听课、看教材外,想要真正掌握教材内容,必须要进行大量做题去练习,并且需要反反复复去做。题型方面,应该偏向以历年的考试真题、模拟题为主,,安排自己一天做三套真题的节奏,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到了真正考试那天,基本上能够把所有的知识点都掌握下来了。
一、要不要报班?学霸A:建议报班,网校的老师讲的真的非常好,能够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提升学习效果还大大节省了时间。我报的是特色班,就是最便宜的那个,个人觉得基本上足够了。我听课的时候听陈老师说过他的案例班,其实到7月份那会儿想补报来着,最后感觉复习的时间比较紧张,就算报了也没时间听课,所以就没报。听老师说和一些考友讲的,案例班还是挺不错的,大家可以问问那种报过案例班的,再决定是不是要买,如果要买建议早点买,这样可以早点规划复习的时间,不要像我,到最后想买,但是按我的复习节奏已经来不及听课了。二、综合到底难不难?学霸B:去年专业阶段考试通过后,我也问了几个考过综合的前辈,其中一个是我以前同事,他好像是60分左右过的。他告诉我注会综合并不是很难,包括一些别人也说不太难。但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讲,我觉得综合一点都不简单,还是要做好和专业课一样的准备,就最后这一哆嗦,如果大意了,虽然综合没有年限限制了,但一次过不了,一直拖下去,只会更累,所以还不如再坚持一年,努力一年,一次性通过,万事大吉。从2017年的通过率来讲,综合的通过率确实还是比较高,踩线的确实很多。个人觉得不要去碰运气,建议还是认认真真去准备。三、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呢?学霸C:我大概从4月初开始复习,复习的晚了,原因是网校去年好像换界面了,我在去年查完专业成绩后,就报综合的课程了,但是我进去页面之后,没找到综合的复习课程(纯属意外),我一直以为网校没有上传课程,再加上很多人说综合好考,我就没太在意。直到大概3月底4月初,我又登上去网校,突然发现课程一直都在,是我没看到,真是肠子都悔青了,至少复习晚了2个月,我当时还是心理很紧张忐忑的。然后酝酿了几天,在4月初正式开始复习。每天大概在2-3小时,虽然有间断,但基本每天都在听课。四、综合用怎样的复习方法?学霸D: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所以我只讲我的方法,仅供参考。我从专业阶段就基本以听课为主,做题为辅,可能很多人专业阶段是题海战术,但我不是,所以不一定有什么借鉴意义。我一开始是在电脑上听课,下班后2小时左右,后来实在是坐不住,我就开始走路,上班的地方到家里大概10公里,我每天下班回家走路回边听课,基本也是2小时左右吧,我总共是听了大概两遍,反正时间蛮紧张的,两遍勉强听完。到后期也做了一些题,因为综合阶段的都是大题,做题不是太方便,也不太好利用闲散的时间(以前专业课可以利用车上的时间做几道选择题的),而且都是文字表述,我基本就是看完题,然后大概想一想怎么答,然后直接看答案这样。但我个人觉得如果时间允许还是利用零碎时间,巩固一下零碎的知识点。五、综合的考试有什么特点?学霸E:我觉得陈老师说的很好,综合考核的是你的表达能力,就是他不让你写分录,而是让你表述分录,表述一个业务该如何处理,所以和专业阶段是有区别的。我个人理解,综合有三个特点:一是它是专业的一个提升,虽然考的是表述,但如果你对具体业务处理不熟悉,你根本不会表述,就比如你不知道分录怎么做,你要表述出来还是有难度的;二是有一定的综合性,不论综一还是综二,都有一定的综合性,尤其综一,知识点的融合很重要,对于实际业务的处理能力的要求较高,所以有实务经验的可能会有一点优势。但这些都不需要担心,两个老师的复习的知识点覆盖率我感觉在90%左右,能掌握到60%以上基本及格问题不大,陈楠老师说了,综合老师复习的知识点的覆盖率也是合理保证而不是绝对保证。(第三个特点)所以跟着老师的节奏非常重要,不要自己瞎捉摸,因为综合的考点是相对稳定的,并不是专业阶段的内容都会考到,有很多内容是可以不用复习的,而老师总结提炼的内容就是考的最多的内容。如果按照自己复习,把专业再来一遍,一方面时间不够,另一方面也不一定能把重点把握住。所以跟着老师的节奏,对于其中的某一些专业觉得忘了,可以有针对性的再听听专业课程就足够了。比如会计中的合并报表,一般是要再听听专业课程的。六、背诵重要吗?学霸F:背诵记忆还是不可缺少的,毕竟是要表述,你能用比较专业的语言去表述是很重要的,这个可能和专业阶段的区别也挺大。专业可能更注重计算,综合的计算少,或者一般都很简单,主要还是以表述为主,如果你不会表述,只会计算,可能拿不到多少采分点的,尤其是审计,战略,经济法。综合内容比较多,平时要多注意总结,平时多记忆,考前才不至于太被动,我记得有些重要的内容,我过几天就背一遍,到考场的时候感觉很熟悉。七、其他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学霸G:放松紧张情绪,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正常作息,注意饮食;在考试前几天提前踩点,熟悉交通路线、考场位置等,做到心中有数。;临近考试,注意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自己不要过分焦虑。每人个的备考经验不尽相同,没有哪一种备考方法适用于所有人。建议大家从中吸取适用于自己的经验,以饱满的状态投入注会综合阶段的备考,漫长备考路坚持到现在实属不易,为自己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