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计职称考试# 导语】 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发布“关于2022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延期考试安排及有关事项的通知”得知,2022年四川成都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时间为12月3日至4日举行,考试采用无纸化方式,延期考试其他事项如下: 2022年四川成都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以下简称中级会计资格)考试已于9月3日至5日举行,因受疫情影响,部分地区作出停考决定。本着服务考生的原则,经研究决定,现定于2022年12月组织一次中级会计资格延期考试,考试采用无纸化方式,有关安排及事项通知如下: 一、考试时间 2022年四川成都中级会计资格延期考试于2022年12月3日至4日举行,共2个批次,具体安排如下: (一)对于9月3日至5日中级会计资格考试停考考区,统一组织延期考试。延期考试的考区,可为符合条件的考生提供是否参加延期考试的选择。如考生选择不参加延期考试,可为考生退还报名费并将已取得的合格成绩有效期延长1年。相关考生可于2022年10月24日至11月6日登录“全国会计资格评价网”(如未注册,须先完成注册),申请退费。未按时申请的,默认参加12月3日至4日组织的延期考试。 (二)对于9月3日至5日已完成全国中级会计资格考试的考区,如有考生因疫情防控原因未能参加考试,针对该部分考生,各地考试管理机构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决定是否举行延期考试。若决定举行延期考试,各地考试管理机构应将通过审核的延考人员名单上报财政部会计财务评价中心,并负责当地延期考试具体实施工作,执行与停考考区相同的政策。若决定不举行延期考试,应退还通过审核的相关考生的报名费,考生已取得的合格成绩有效期延长1年。相关考生可于2022年10月24日至11月6日登录“全国会计资格评价网”(如未注册,须先完成注册)提交相关申请材料(具体材料由各地考试管理机构确定),各地考试管理机构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 (三)确认参加2022年度中级会计资格延期考试的考生,后续若因疫情防控原因未能参加延期考试,考生已取得的合格成绩有效期延长1年。 (四)延期考试地区省级考试管理机构应于考试开始2日前完成对监考人员、考试工作人员培训等各项考前准备工作,并做好防范和打击作弊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 (五)延期考试地区各级考试管理机构要本着以考生为本的原则,认真负责,精心细致做好延期考试各环节工作,及时将考试日程安排及有关事项通知考生,确保延期考试各项工作圆满完成。 (六)延期考试地区各级考试管理机构应按照本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关要求,制定疫情防控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广大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原文标题:财政部办公厅关于2022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延期考试安排及有关事项的通知 文章来源:
2022年中级会计考试时间是9月3日至5日,一共分为三个批次考试,各科目具体考试时间如下(考生具体考试时间以准考证为准):
《中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时间为8:30-11:15。
《财务管理》科目考试时间为13:30-15:45。
《经济法》科目考试时间为18:00-20:00。
报名条件
(一)报名参加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人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
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无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3、热爱会计工作,具备相应的会计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
(二)除具备以上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具备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5年。
2、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4年。
3、具备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2年。
4、具备硕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1年。
5、具备博士学位。
6、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经济、统计、审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
四川会计中级考试时间为9月9日至11日。
考试大纲:
会计资格考试使用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的2023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
考试具体时间及科目:
中级资格考试于9月9日至11日举行,8:00—11:15考中级会计实务、11:30—15:45财务管理、18:00—20:00经济法。
难度比较:
《中级会计实务》难度较高。本科目试题涵盖面广,考查考生整体概念,涉及金融资产、合并报表等多个难点,很多考生认为这门课比较难。
《财务管理》考试题量大,需要深入理解本题涉及的公式,达到灵活运用的水平;《经济法》在三门考试中内容较少,但是考试的教材和大纲比较多变,而且知识点参差不齐,大家要掌握规律,通俗易懂地背,否则很容易搞糊涂。
考试科目特点:
1、《中级会计实务》:
在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三门课程中,《中级会计实务》是难度最大、内容最多的一门科目,学习时间应该较长。《中级会计实务》这门课的很多知识都是相互关联的。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熟悉了很多个别的知识点,但是综合运用就会出现问题。
2、《财务管理》:
该科目的特点是内容比较抽象,公式多,不易理解,计算量大。要求考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
3、《经济法》:
内容多、杂、细、枯燥,但考题灵活,需要大量记忆,但不能死记硬背。考生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备考。首先,做更多的概括。许多章节都有可比较的数字、时间和比例。通过联想、画表、求异同提高学习效率。二是要多举例子。许多命题和法律规定足以掌握基本思想。
以上数据出自环球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