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的证书有:初级会计职称证书、中级会计职称证书、高级会计职称证书、注册会计师证书、税务师证书等证书。
1、初级会计职称证
众所周知,自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取消后,初级会计也成为了大家入行会计必备的职称证书,也是大家初入职场最基础的入门级证书。在所有会计类考试中,初级会计可是难度最低的考试。
其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年的5月份进行,因为其报考条件比较低,无论是专业还是非专业类考生都非常适宜报考。
2、中级会计职称证书
对比起初级会计来说,中级会计在考试难度、报考门槛方面都提升了一个档次,而其证书含金量也略高于初级会计证书。报考中级会计的人士,需要具备本科学历并且相应的会计工作经验才能报名,对于想晋升会计主管、会计经理等中层岗位人士,中级会计可是大家必备证书。
3、高级会计职称证书
在会计职称类考试中,高级会计可是含金量最高且考试难度最高的考试,除了完成笔试考试外,参加高级会计考试的考生还需要完成评审才能取得高级会计师证书。
高级会计考试成绩有效期为三年,考生需要在三年内通过评审,评审项目包括论文、答辩、考察三个部分,对于想往高层次发展的会计专业人士,考取高级会计职称证书正好能够帮助大家。
4、注册会计师证书
注册会计师CPA是国内难度最高的会计类考试,由于其证书含金量较高,每年都吸引了大批考生进行报考。
CPA考试一共分为了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两个部分,其中专业阶段分为了会计、审计、税法、经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财务成本管理6个科目,考生必须要通过两个部分考试才能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
会计需要考的证书有初级、中级、高级会计证、注册会计师证等。
1、初级、中级会计师
初级会计需要具备国家教育部门认可的高中毕业以上学历。发展方向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中级会计需要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并满足一定的会计工作年限。发展方向是企业事业单位,会计主管,财务经理等。
2、注册会计师
注册会计师需要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或具有会计或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发展方向是会计师事务所,企业、事业单位财务,投行分析师。
3、初/中/高级经济师
初级经济师是需取得高中以上学历;中级经济师需要大专以上学历;高级经济师需要本科以上学历。可以担任国企、事业单位总会计师、财务负责人。
会计:
会计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会计工作,二是指会计工作人员,会计工作是根据《会计法》《预算法》《统计法》及各种税收法规为法律依据来核对记账凭证、财务账簿、财务报表,从事经济核算和监督的过程,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会计工作人员是进行会计工作的人员,有会计主管、出纳等人员。
我国从周代就有了专设的会计官职,掌管赋税收入、钱银支出等财务工作,进行月计、岁会。亦即,每月零星盘算为计,一年总盘算为会,两者合在一起即成会计一词。
初级证书只是进入会计行业的基础性证书,会计行业的其他相关证书还有,中级以及高级资格证书,还有CPA、CMA、ACCA。
初级会计职称即助理会计师。担任助理会计师的基本条件是:掌握一般的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并能正确执行有关的财经方针、政策和财务会计法规、制度;能担负一个方面或某个重要岗位的财务会计工作;报名参加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具备以上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教育部门认可的高中毕业以上学历。
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作出修改,取消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将第三十八条修改为:“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从事会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
中国的会计师制度,创始于中华民国时期的1918年。当时北洋政府农商部颁布了《会计师暂行章程》,对合格的会计师发给证书。1927年,国民党政府财政部颁布了《会计师注册章程》;不久会计师划归工商部管理,另颁布了《会计师章程》;1929年,立法院公布了《会计师条例》。
1945和1946年又先后颁布《会计师法》和《会计师检核办法》。对会计师资格的取得、会计师事务所的开设和业务范围、会计师公会、会计师的惩戒处分等,都作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