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合并报表透彻分析

feion1992024-07-24  4

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发生的业务放在整个企业集团的角度看,实际相当于企业内部资产的转移,没有发生损益,而在各自的财务报表中分别确认了损益;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该编制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将有关项目的影响予以抵销。  首先总结一下常见的母子公司之间的内部抵销事项  (一)与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项目直接有关的抵销处理  1、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的调整和抵销  2、母公司内部投资收益与子公司期初、期末未分配利润及利润分配项目的抵销

首先要记住编制合并报表对个别报表没有任何影响。

A为母公司,B为子公司,编制合并报表

首先是A的个别报表和B的个别报表项目相加,然后进行调整得到合并报表,连续编制时,A的年初未分配利润+B的年初未分配利润,是个别报表的数据,这2个数据与第一期合并报表的年末数是不相等的,因为第一期合并报表的数据经过了调整。

为了保证第二期合并报表的期初未分配利润与第一期合并报表年末未分配利润的一致,第一期合并报表对利润的调整分录在编制第二期合并报表时还要做一遍。

编制合并报表的程序一般包括:

(1)检查并调整母、子公司会计报表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遗漏。

(2)抵消企业集团内部交易的未实现损益。

(3)抵消子公司因实现净利润而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

(4)抵消母公司从子公司取得的投资收益和收到的股利,并将母公司对子公司股权投资账户余额调整至期初数。

(5)抵消年初母公司对于子公司股权投资账户和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各账户的余额,并将两者的差额确认为合并价差;若有少数股权,还要确认相应部分的少数股东权益。

(6)将合并价差分解为子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和商誉,并在其有效年限内加以分配和摊销。我国《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对合并价差不作选择的分解、分配和摊销,而是直接列于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长期投资“”荐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并报表

原则一:构成企业合并和不构成企业合并是一个重大的会计界限。所以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方式显著不同。原则二: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不具有商业实质,所以不改变资产的账面价值。这里涉及一个合并财务报表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实体理论,即一个集团是一个实体,可以理解为一家公司,子公司是这家公司的一个部门而已。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是部门之间的资产转移,当然不改变资产的账面价值,对于部门来说不过是股东增加投资或者收回投资,也即权益结合法。

教材采用权益法讲解合并过程,但实际不如成本法更好理解。深刻理解实体理论及实体的所有者是控股股东和少数股东,你就能掌握合并财务报表的原则。

合并报表常见抵消

1. 母公司长期资产中investment in subsidiary和子公司在并购当天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抵消

That’s why: 合并报表中你只能看到母公司的股本和股本溢价,因为子公司的已经抵消掉了呀~

2. 母子公司内部交易形成未付清的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抵消

3. 内部交易形成的销售金额和采购金额的抵消

当然,使得合并这么难的不在抵消,在于调整。

常见合并报表调整

1. 集团内部买卖存货和固定资产造成未实现利润调整(区分顺流交易和逆流交易)

2. 子公司并购当天净资产公允价值调整

3. 并购不足一年,年中合并调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341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