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资格的审核分为网上审核、现场审核以及考后审核三种方式。初级会计资格的审核方式1、网上审核:报考人员于报名时间段内登录全国会计协会评价网站进行报名信息的填写以及相关资质的上传。考生可以在审核时间段内查询资料审核状况,未通过资格审核的考生应该按照要求补充,或者是更换个人信息。2、现场审核:报考人员于报名时间段内登录网报系统,上传个人资料,并且持打印的报考信息表、学历证书、居民身份证等资料到当地的财政局进行现场审核,审核通过之后可以在网上缴费。3、考后审核:考后审核的时间,主要是安排在考试过后。主要的审核人员为考试合格的考生,要求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到报名地会计考试管理机构进行资格审查,提交的资料除了学历证明、居民身份证等资料之外,还包括了成绩合格单。初级会计考试成绩合格后如何拿证一般在考后两个月左右开始领取,各地区领取时间有所差异。现场领取的流程一般需要考生到当地人事考试中心(或者财政局等)填表《资格考试合格人员登记表》—由当地人事考试中心(或者财政局等)把资料报省职改办审核—下发证书。拿到初级会计资格之后的就业选择从学以致用的方向出发的话,已经拿下初级会计资格证的小伙伴一定是会把会计作为自己求职的第一首选。各行各业都离不开会计,会计行业还是有一定市场需求的,但不同行业的会计人员所得到的福利待遇却是天差地远的。大家在求职挑选工作的时候,不仅仅要了解目前的薪资水平更要关注整个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尽可能选择一直蓬勃发展能一同成长进步的朝阳行业。
初级会计证报名官网是“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网址:
报名步骤主要分为以下几步:
1、搜索进入“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点击左下角“考试报名”,进入报名页面;
2、根据“首次报考人员”还是“非首次报考人员”选择注册或登录;
3、成功登录之后,考生需选择报考省份;填写报名信息,上传电子照片;
4、确认考试费用,确认报名状态,得到“报名已确认”信息后,方为报名成功。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又称助理会计师考试、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是由全国统一组织、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命题、统一合格标准的考试,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
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中从事会计工作,并符合报名条件的人员,均可报考。
对考试合格者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部、财政部用印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该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该考试所涉及的知识基础、实务,是出纳、会计助理、会计等初级财务人员的必备知识。报考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需要根据《暂行规定》,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经济法基础与初级会计实务)的考试,方能取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因此必须一次报考两个考试科目。
2021年初级会计考试已经结束,2022年考试的报名预计在12月开始。一些考生可能不太了解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的报名和审核流程,那么要如何正确进行资格审核呢?初级会计考试资格审核方式初级会计资格考试的审核有三种方式:网上审核、现场审核和考后审核。1.网上审核:大部分地区的审核方式为网上审核,考生在报名的时候填报个人信息,办理初级会计报名的事宜,并对自己所填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报名资格由系统自动审核。2.现场审核:少数地区实行现场审核的制度,即报名的考生自行登录“全国会计资格评价网”进行报名,完成相关手续后,到当地财政局会计管理部门指定的地点进行现场审核。如未按要求进行审核,可能无法正常的参加考试。3.考后审核:部分地区实行考后资格审核,即初级会计师考试成绩公布后,成绩合格的考生按照当地管理部门的要求持相关材料到指定地点进行审核。考后审核的时间因地区而异,有的地区在考试成绩公布后的一至两个月内便会发布资格审核通知,有的地区则将证书领取和资格审核一同进行,审核通知的发布时间稍晚一些,考生需持续关注。初级会计报名流程登录报名网站→报考人员必读事项→接受网上报名协议→选择报考省份→查看报名流程→填写报考信息、上传照片→生成报名注册号→报名点网上审核照片→照片审核通过,登录系统进行网上交费→报名结束。初级会计“现场审核”报名流程如下:前面流程和网上审核基本一致,在打印报名注册表后考生需到报名点审核验证,领取报名回执表,登录系统进行网上交费,报名才算正式结束。初级会计“考后资格审核”报名流程如下:登录报名网站→报考人员必读事项→接受网上报名协议→选择报考省份→查看报名流程→填写报考信息、上传照片→生成报名注册号→网上交费→报名结束→考后资格审核。初级会计考试如何高效备考?1、理解记忆胜过死记硬背死记硬背是不讲究记忆方法和技巧,不求理解,是最低效率的学习方式。有些考生可能觉得要分清法规条例非常困难,所以不愿意去理解。但是在理解后再进行记忆会更加容易,而且在考试时也能更加熟练应用知识点。2、避免题海战术做题在精不在多,在于查漏补缺,一定要避免盲目地刷题,应重视错题分析,这样备考的效率就会很高。3、合理分配时间考生要时刻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劳逸结合,合理分配各学科的学习时间,制定相应的时间表,严格执行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