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报考注册会计师的考生可能不知道,CPA主要分为六个科目:《会计》、《审计》、《税法》、《经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财务成本管理》。
其中每个科目都是可以互相搭配学习的,并不是要求一次性考试完,注会每年都可以报名考试一次。但是一定要注意,单科成绩是有年限的,每科的成绩有效期是5年,一旦超过这个时间,单科成绩就会作废。
CPA考试科目除了这六科外,还有综合考试。如果专业阶段的六科过关之后,成绩就是永久有效了,建议不要拖得太久,因为要过了综合考才能拿到证书,拖得越久记忆的知识点可能就会慢慢忘掉。
注会考试科目
综合阶段: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和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二)
会计
注册会计师中的会计是基础性的课程,同时也是难度非常大的课程,层次涉及得很深。高顿CPA研究院老师反应,能够直接看懂CPA会计教材起码具备了会计学专硕的水平。另外,审计和财务成本管理都是围绕会计这门课展开的。
审计
审计的难度很大。学好这科,需要有会计做基础,不然根本是看不懂的。审计学起来比较杂乱,这是因为审计这项工作本身就比较繁琐。审计的专业术语也比较多,有时候真的是晦涩难懂。
注会考试科目
财管
财务成本管理是注册会计师考试中计算量最大的一门课程,不仅如此,需要记忆的公式也非常多,500多个原生公式,200多个衍生公式,还需要能够灵活运用。多总结、多做题是学好财务成本管理这门课的关键所在。
注会考试科目
税法、经济法、战略
这三科还算难度比较低的科目,所以报考的人会比较多。但是通过率都比较低。看似简单,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
CPA考试科目主要有这六科,只要在五年内拿下专业阶段,基本离拿到证书也就不远了。
距离2022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越来越近了,然而很多考生还是纠结于要报考哪个科目的问题,注会6个科目均存在一定难度,下面深空网通过几个方面总结出CPA六科难度排名,帮助各位考生提供学习思路。一、从教材章节方面从章节多少和重难点来看,会计是30个章节,其中重难点章节占到了8章,审计共23个章节,重难点章节占到了6章,财管共计21个章节,重难点章节占到了7章,税法共14个章节,重难点章节占到了4章,经济法共13个章节,重难点章节占到了5章,战略共7个章节,重难点章节占到了2章。不过,会计、财管、税法的计算题占的比重比较多,难度相比较而言又提升了一些。所以从章节的多少和绝对难度上来讲,CPA六科的排行应该是会计财管审计税法经济法战略。二、从备考时间方面CPA六科在复习时间上是存在差异的,因为各科的难度不同,知识点的体现形式和答题形式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所以导致复习需要的时间不同。我们以学完CPA六科知识点所需要的时间来看,会计、审计掌握需要260小时,财管需要280小时,税法需要240小时,经济法、战略需要220小时。但是掌握知识点并不代表考试就能通过,还需要后期刷题、记忆、冲刺等事件,所以从整体的时间需求来看,会计、财管至少需要350小时以上,审计需要300小时以上,税法需要280小时以上,经济法、战略需要260小时以上。也就是说,从学完六科知识点所需要付出的时间来看,六科难度应该是财管会计审计税法经济法战略。三、从六科难度“大小年”来看除了复习时间以外,还有就是六科难度“大小年”的变化,这一点其实就是每年影响考生的“运气”成分了。根据往年CPA考试规律来看,会计、审计、税法的难度和年相比都会降低,财管的话近几年难度都变化不大,属于缓慢上升的,经济法和战略的难度相比较年可能会增加。所以,从难度“大小年”规律来看,CPA六科的考场主观难度可能是财管会计税法审计经济法战略。综合上述几点因素来看,经济法和战略都是六科中难度最小的,这一点也是毋庸置疑的。
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中《经济法》科目是比较容易的。根据历年考生反馈,《经济法》考试的内容相对其他科目比较简单,主要的考试内容都是法律法条的理论知识,考生只要在备考时对相关知识整理理解并记忆,在考试时就很能够游刃有余。注册会计师考试各科特点1、《会计》《会计》是6门学科中的基础科目,它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考试中比较难的科目。大家在学习会计的过程中要以“理解”为主,因为《会计》涉及的考试内容非常广,只要列入大纲的内容都包括在考试范围之内,这就要求大家要掌握教材的内容。另外,由于《会计》内容比较全面,考试更注重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实际应用和专业判断能力,所以在学习时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理解运用。2、《审计》《审计》的内容模糊抽象,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审计》主要讲的是实际审计业务的过程,如果你做过审计工作肯定学起来比较容易,但大多数考生一般都没有相关的审计经验。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中,不要死记硬背,一定要理解、培养全局观,把每一个环节都联系起来理解,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学习。3、《财务成本管理》《财务成本管理》考试时有较多的计算题需要考生作答,科目特点就是公式多,计算量大。有时公式之间大同小异,它更像理科,光记是不够的。《财务成本管理》不仅包括财务报表的基本分析,还包括资本结构、投资分析、融资方法,甚至包括期权理论和应用。考生应善于在备考中总结公式,多做经验性练习,反复练习。事实上,在注册会计师考试的考场上,很多考生都不能够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完成所有题目。所以,平时备考时一定要多加练习,在保证答题准确的前提下提高答题速度。4、《税法》税法是一门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大量记忆的学科,同时也需要一定的计算能力,这门科目的主要特点是知识点琐碎,所以税法又有“碎法”之说。税法内容考查内容比较全面,既考查考生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又对考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出了要求。所以需要考生在学习中全面掌握知识点,把握重要知识点。5、《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门学科涉及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风险管理、公司治理等多学科知识体系,要求考生具备较高的知识体系的全面性。6、《经济法》《经济法》这门学科的独立性较强,和注册会计师考试其他科目关联度不高,但考试难度对比其他科目较为简单,大都是需要背诵的内容,适合考前突击学习。近年来,《经济法》科目的考试更加考查考生的案例分析能力,考点集中在公司法、证_法、破产法、物权法、合同法、票据法等章节。注册会计师考试报考应该怎样搭配科目注会专业阶段考试一共有6科,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年报全部科目,或者只报部分科目。以下,有不同的考试科目科目搭配方案,考生可以进行选择。1、只考一门:《会计》只报考一门建议从《会计》开始,从此开始注会的学习旅程,注意打好基础,不要只为了60分通过,考虑到会计的重要意义,学习不好同样会影响到注会整体的学习。2、报考两门:《会计》+《税法》或《财务成本管理》税法的所得税学习对于会计的学习很重要,而会计的学习对财管的学习也很重要。不过财管和税法相比,税法更合适一些;另外有人建议“会计+审计”的报考,这里不做重点推荐,因为审计学习需要会计基础,而审计学习周期长很多,所以无形中这个组合时间学习会更长,报考应慎重。3、报考三门:《会计》+《税法》+《财务成本管理》会计和税法的学习可以明显促进财管,所以财管不宜单独报考,要注意知识体系的内部联系。财管的学习上位于会计之后,学习周期不是很长。4、报考四门:《会计》+《税法》+《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主要考虑的是难度问题,而且也是学习时机的问题。因为风险管理适合在财管之后学习,学习顺序上与税法可以并列,位于会计和财管之后,总体上不是太影响注会的整体安排。5、报考五门:《会计》+《税法》+《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经济法的特点是适合考前三个月左右开始学习,所以增加经济法并不会影响大局。学习安排上风险管理可以安排在经济法之前,也可以并列学习。注册会计师备考攻略1、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时间其实每个人的学习习惯都不太相同,有的考生在晚上临睡前记忆力比较好,有的考生感觉早上的头脑特别清晰。考生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备考时间,固定的在一个时间点集中精力进行学习,注册会计师考试内容繁多,考生需要一个安静没有外界干扰的时间进行学习。2、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内容相信大家都听过“贪多嚼不烂”这句话,对于注会备考来讲也是一样的,想要一口气拿下注册会计师考试是很难的,至少也是需要2—3年的时间才能够取得证书。既然有这5年的成绩有效期,就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把计划放长远一步一步的攻克它。3、基础知识最重要有些考生并没有意识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看到很基础又很简单的内容就会放松警惕,觉得这个没有挑战性,所以不太关注这些考点,事实上在考试时就是这些地方最容易出错。基础知识掌握透彻也会为重难点章节的学习打好基础,参加过考试的同学应该能够了解到,真正的考试题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难,反而是更倾向于实务和基础的内容。4、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应对突发情况。在整个备考期当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打乱我们的学习进程,这时候就需要大家认真处理,不然很容易遭成备考任务堆积,甚至最后达不到规定的学习进度。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我们就要从学习计划入手,每天留出一定的弹性时间处理生活上的事情,一旦出现会干扰学习进度的事情,就可以把当天的学习计划顺延到后面,确保能够顺利完成学习计划。每天都要进行学习,不要因为一些突发状况而影响自己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