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审计最难章节

feion1992024-07-24  3

【导读】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有六个,《审计》科目只是其中之一,对于2021年考生,想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注册会计师考试,快速拿到相应的证书,就需要对注册会计师各科目的重难点进行全面了解,制定针对性学习策略,同时也要掌握一些好的、有效的刷题方法,这样才能保持更高的学习热情和效率,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注册会计师《审计》重难点剖析及刷题方法,下面就来全面了解一下。

一、整理教材内容,梳理教材结构

同学们经过预习阶段的温习,应该对审计教材常识有了必定的了解,但是,许多同学脑海中的常识点仍是零星的,合起书本或许并不清楚教材究竟说了那些内容,前后的联系是什么。就像我们采集了一堆珠宝,但是都是散落在地面上,没有归类,所以你对自己有多少珠宝并不清楚。在根底温习中,就需要我们对这些常识进行归类收拾,整理出整本教材上的大结构。

注会《审计》教材,从大框架上可以归为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基础知识,也就是审计风险、审计目标、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审计程序等,这一部分分值占考试的大约30%。在学习了审计的基础知识之后,教材内容安排了审计的实务知识,具体来说包括教材九到十二章的四个业务流程(销售、采购、生产和货币资金审计)和六个特殊项目审计(13章舞弊和法律法规以及第十七章其他特殊项目的审计),通过审计实务部分的内容,帮助同学们理解审计的实质,也就是风险如何识别、评估和应对。第三部分是审计的其他相关知识,包括审计的沟通、利用他人的工作、集团审计、审计完成阶段的工作、内控审计,完善我们审计的教材体系。第四部分是关于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质量控制建设和职业道德,也就是前三部分都是如何审计,最后一部分是关于CPA为了更好的执行审计业务,如何进行质量控制和职业道德建设。

同学们在这个阶段,应该先搞清楚教材的大结构,然后在大结构下再整理章节结构,然后再整理常识点的结构,从宏观到微观,逐渐往结构里边填充内容,使得常识点层次感清楚,逻辑线条明晰,从整本书来延伸展开是一条线,从一个常识点铺开来看是一个面。

二、把握重难点,打破中心常识点

审计教材难点在第七章:风险识别和评估;第八章:风险的应对;第十三章:舞弊和法律法规;第十七章:其他特殊项目的审计;第十九章:审计报告;第二十三章:独立性

对于以上的重点和难点章节,同学们一定要掌握,可能同学们可能觉得有点难。同学们可以按照审计基本的命题来学习:就是如何解决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风险问题。第七和第八章就是教会我们如何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识别风险主要是通过两个了解,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从而来识别公司财务报表风险的来源,了解风险的来源是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基础。在识别公司有哪些风险的基础上,我们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一旦发生风险形成的严重程度把风险划分为重大错报风险和非重大错报风险。在下一步的风险应对中,重点去应对可能对财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重大错报风险。所谓应对风险就是确定财务报表在认定和披露是否有重大错报,前面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只是一种可能性,最终还要确定是不是报表有重大错报。

第十三章和第十七章是六个特殊项目,在考试中出题很多,同学们在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教材的逻辑。对于每一个特殊项目,教材首先是介绍基础知识以及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其次是介绍审计程序,然后是重点内容:风险的识别和应对,最后是发现的事项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以及其他审计程序

对于十九章审计报告和第二十三章独立性,在学习这一部分时,要注意多做对比,通过对比增加记忆是一个很好的诀窍,比如下表:对比强调事项段和其他事项段

和财务报表的关系管理层已经在财务报表中披露管理层未在财务报表中披露

和审计的关系和审计没有关系披露的是审计责任、审计工作、审计报告相关的事项

报告中的用语对使用者理解财务报表至关重要帮助使用者理解审计工作

三、平常学习过程中留意细节,避免犯简略过错

审计考试特别留意对细节的调查,因为审计自身便是查找错报。审计教材中有大量的细节,特别是审计的程序的性质、时刻和规模。同学们在第二轮学习的时分,千万不要认为常识点我根本都了解了,在看书或者总结时分疏忽细节,只求大概,这是千万不可取的。必定要认真细致,留意哪些是危险评价程序,哪些是应对程序,每一个程序是应当做仍是能够做。程序是在什么时刻做,做多大的规模,对哪些科目和买卖做,都是要搞清楚的。

比如,关于CPA对法律法规的责任,选项这样描述:对于不直接影响财务报表金额和披露的法律法规,注册会计师应就被审计单位遵守了这些法律法规获取管理层的书面声明。这个说法貌似正确实际是错误的。准则规定是:注册会计师应当要求管理层和治理层(如适用)提供书面声明,以表明被审计单位已向注册会计师披露了所有知悉的、且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应当考虑其影响的违反法律法规行为或怀疑存在的违反法律法规行为

四、刷题不要多,要留意总结

《审计》科目不需要刷许多的题目,不像财务管理等科目,刷题的意图是了解审计的本质,避免考试陷阱。我建议同学们能够多做历年考题,把近7-8年的历年考题都做一遍,看看考试是怎么考试教材上的常识点,怎么挖坑,我们该怎么应对,特别是经过做题看看教材哪些是历年常考的常识点。经过做题,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分能够有的放矢,最好能够把每个重要常识点历年的考题收拾一下,贴在这个常识点笔记的后边,在终究温习的时分能够进步效率,不必再找对应的习题了。

总之,在现阶段温习过程中,同学们要在预习的根底上深化常识点,特别是打破重难点,对教材的系统和结构有一个明晰的了解。同学要做好学习笔记,多做总结和笔记,把教材有厚变薄。终究还要要点刷题和常识点的对应联系,明确每个常考常识点的考试形式。下阶段温习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在这个阶段温习好了,就为终究的冲刺打下了良好的根底。

关于注册会计师《审计》重难点剖析及刷题方法,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稳扎稳打,在重难点知识指引下,高效刷题,更多注册会计师通关经验分享,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或者点击同分类下的其他文章,祝大家成功!

第十四章 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   一、采购付款的内部控制及其测试   二、应付账款审计   (一)分析程序   (二)查找未入账的应付账款(参考教材P351页)   三、固定资产的审计   (一)分析程序   (二)实地检查重要固定资产   (三)检查固定资产的所有权   (四)检查固定资产的增加   (五)检查固定资产的减少   (六)检查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七)检查固定资产对抵押、担保   四、累计折旧的审计   五、其他相关账户的审计   (一)无形资产审计   (二)在建工程的审计第十五章 存货与仓储循环审计  一、存货与仓储循环的内部控制   二、存货监盘   (一)制定监盘计划   (二)实施监盘程序   (1)观察程序   (2)检查程序   (3)需要特别关注的情况   (4)对特殊类型存货的监盘   (三)特殊情况的处理   三、存货计价测试   四、应付职工薪酬审计   (一)分析程序   (二)应付职工薪酬核算的内容   (三)检查应付职工薪酬的计量和确认   五、营业成本审计第十六章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  一、借款的审计   (一)短期借款的实质性程序   (二)长期借款的实质性程序   二、投资审计(注意相关会计知识)   (一)监盘或函证以查明与投资相关的项目是否存在、是否属于被审计单位   (二)检查投资的增加和处置   (三)检查期末计价是否正确   (四)金融资产的分类

第四章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一、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一)鉴证业务要素和目标   (二)业务承接   (三)鉴证业务三方关系   (四)鉴证对象   (五)标准   (六)证据   (七)鉴证报告   二、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准则   (一)质量控制制度的要素   (二)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   (三)职业道德规范   (四)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   (五)人力资源   (六)业务执行   (七)业务工作底稿   (八)监控第五章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一、经营失败、审计失败和审计风险   经营失败、审计失败和审计风险的含义和关系   (1)在发生审计风险的时,有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   (2)发生审计风险的原因如果是注册会计师没有严格遵守执业准则和应有的职业谨慎,就有审计失败;   (3)在被审计单位经营失败时,注册会计师往往被追究是否存在审计失败。   二、对注册会计师责任的认定   三、相关司法解释第六章 审计目标  一、财务报表审计责任的划分   (一)被审计单位管理层与治理层的责任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三)两种责任不能相互替代   二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及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   (一)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及具体审计目标   (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及具体审计目标   (三)与列报相关的认定及具体审计目标第七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一、审计证据的特性   (一)审计证据充分性、适当性的含义   (二)充分性和适当性之间的关系   (三)评价充分性和适当性时的特殊考虑   二、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三、分析程序   (一)分析程序用作风险评估程序   (二)分析程序用作实质性程序   (三)分析程序用于总体复核   四、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内容和范围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总体要求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内容和范围   五、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第八章 计划审计工作  一、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   (一)基本内容   (二)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特殊考虑   (1)考虑特定需要   (2)集团审计   (3)连续审计   (4)审计业务的变更   二、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一)总体审计策略   (二)具体审计计划   (三)审计过程中对计划的更改   (四)与管理层和治理层的沟通   三、审计重要性   (一)重要性的含义   (二)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三)重要性的运用   (1)计划审计工作时对重要性的评估   (2)对计划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水平的调整   (3)评价错报的影响   四、审计风险   (一)重大错报风险   (二)检查风险   (三)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的反向关系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336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