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考试重点内容涉及《经济法基础》、《初级会计实务》两个科目,其中,《经济法基础》相比《初级会计实务》难度要小一些。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考试重点《经济法基础》考察有关于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会计法律制度、支付结算法律制度、增值税以及个人所得税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考核的内容比较多。初级会计《初级会计实务》考试重点《初级会计实务》侧重于实际应用,会有大量的数据核算方面的知识和内容。例如各种费用的计算、收支计算以及利润计算等,对于考生的个人实际运算能力要求较高。建议考生一定要反复进行实际操作。初级会计考试备考建议1、找准复习重点。在进行初级会计备考的过程中,要找出重点章节与重点内容,例如《初级会计实务》这一科,第二章资产、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等重点章节都要着重进行复习,知识难、考查角度广,虽然复习起来有困难,但是命题的几率也大。2、交流分享备考经验。交流备考经验对备考还是有很有帮助的,考生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东西,比如时间如何高效利用、计划如何制定、备考资料如何选择等等。有益的经验一定要吸取,但不建议考生照搬照拿,一定是针对自己实际情况制定的计划才是最合理有效的。3、利用备考资料与学习工具。初级会计的备考除了有教材,还需要优秀的辅导书和学习工具,优秀的辅导书可以减少备考的阻碍,大大增加备考效率。4、认真听课,多做习题。认真听老师的授课,从原理上理解,多做题,特别要注重历年真题,反复练习,直至完全掌握。
2022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报名马上要开始了,初级考试分为《经济法基础》和《初级会计实务》两科,那么这两科考察哪些内容?题型有哪些?初级会计职称各科侧重点1、《初级会计实务》众所周知,初级会计职称考试主要分为了《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两个科目,其中《初级会计实务》科目教材是根据国家所颁布的《物权法》、《企业所得税法》等法律进行编写的,教材的理论性内容会比较多,当中内容基本都需要考生进行背诵记忆,对于零基础考生,在学习的时候,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基本上通关该科目考试并不成问题。2、《经济法基础》关于《经济法基础》科目,教材也是紧扣大纲编写而成,相比起《初级会计实务》科目,《经济法基础》所涉及的考点范围相对会比较广,同样也需要考生理解和记忆,考点方面比较侧重于基础性知识。初级会计考试答题技巧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考点基本都是考察考生的记忆为主,所以考生在学习备考时,需要仔细看清楚教材上的内容,做到全名熟悉以及理解,像这方面,必须要靠考生平时多做题、多总结,才能提高自己的答题效率。多项选择题在技巧方面,还是要靠考生平时对知识点的积累,尤其是在平时备考当中,考生需要多抓住教材内容中的重点,摸索出哪些知识点是容易考查的,并且大家在读题的时候,务必要清晰知道题目考查的信息,认真审好题再去选择正确的答案,如果大家对正确答案存在纠结的,不妨可以使用排除法进行答题。判断题判断题对比起其它考题,可以说最为特殊的题型。答案无非只有两个,一个错一个对,考生回答正确的得一分,回答错误的还被扣分。所以大家在答题时,一定要有所注意。认真审清楚题目的意思再去进行做题,万一遇到自己没有把握、不会答的题目,毕竟考虑到答错会被扣分,所以建议大家可以把不会做的题目适当进行放弃,直接跳过不作答。
计划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一直是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的重难点,历届出题人特别喜欢考查这两种存货的计价方法。今天就和大家唠唠这两者的高频考点。实际成本法在实际成本下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四种,它们分别是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重点讲讲前三种计价方法。01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顾名思义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很多同学不太理解“发出”的含义,其实可以理解为销售或者耗用。说白了就是最先购进来的存货,首先被销售或耗用掉。这里有一个常见考点,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采用先进先出法核算存货成本,利润是被高估了还是被低估了?这个时候可以这样理解:“物价上涨”意味着成本高,原先购入的存货是低于市价的,即“成本低”。最终的去向是利润表,这时就意味着利润表的利润高了。因此,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采用先进先出法核算存货成本,利润是被高估了。02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别的不多说直接上公式:光看公式有点晦涩,甚至不知所云。现在直接通过例题帮助大家理解。飞扬公司二月初结存超合金材料11吨,每吨单价8000元。二月购入情况如下:2月4日购入5吨,单价8 100元;16日购入15吨,单价7 800元。二月领用情况如下:2月11日领用10吨;25日领用12吨。如果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则月末结存的超合金材料成本为多少?(图1)2月4日购入后的单位成本=(11×8000+5×8100)÷(11+5)=元(套用公式1,原有库存存货实际成本是月初的11×8000,本次进货实际成本是2月4日的5×8100,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是11吨,本次进货数量是5吨)2月16日购入后的单位成本=【(11+5-10)××7 800】÷(6+15)=元月末结存材料数量=11+5-10+15-12=9吨(根据图1,可以了解到11号的时候有领用,因此原有库存存货数量应是11+5-10,接着套用公式1即可得到上式。)结存材料成本=9×元(套用公式3即可得到该式。)0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解题的突破口就在“存货单位成本”,只要将其拿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同样通过一道题目帮助大家理解。飞扬公司3月1日结存泡沫材料100件,单位成本为30元;3月10日,购入该材料40件,单位成本为32元;3月20日,购入该材料50件,单位成本为34元.当月发出该材料80件。请问飞扬公司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核算该材料的发出成本,则发出成本为多少元?首先找到突破口:存货单位成本,套用公式得:(100×30+40×32+50×34)÷(100+40+50)×80=元计划成本法计划成本法首先要了解下面这张示意图:接下来将业务分为四个部分分别讲解。第一部分:外购后,尚未验收入库。如示意图所示,实际成本计入“材料采购”的借方。具体的分录如下: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等会计科目第二部分:验收入库。如示意图所示,计划成本计入“原材料”的借方,实际成本则从“材料采购”的贷方转出。因为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存在差额,它们俩的差额通过“材料成本差异”核算。如果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就是超支差,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的借方;如果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就是节约差,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的贷方。具体的分录如下:超支差:借:原材料(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差额)贷:材料采购(实际成本)节约差:借:原材料(计划成本)贷:材料采购(实际成本)材料成本差异(差额)第三部分:生产领用如示意图所示,都是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具体的分录如下:借:生产成本(计划成本)贷:原材料(计划成本)第四部分:期末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如示意图所示,结转的节约差是计入“生产成本”的贷方;结转的超支差则是计入“生产成本”的借方。具体的分录如下:超支差异:借:生产成本贷: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借:材料成本差异贷:生产成本今天就讲到这里,下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