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老自我评价,“一无是处,一无所长”。 (一) 现在的教育演变很有趣,小学读的书,到了中学没有多少用了;中学的书,到了大学没有多少用了;大学的书,留学又没有多少用处了,不晓得读的什么东西。 我现在发现,几十年教育的演变,不但读的书没有用,还浪费了孩子们的脑筋,把孩子们的身体都搞坏了。因此,我也感觉到有个重点的问题,这样的教育下去,很多小孩子会变成精神病,我看这很严重。所以我常说,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初期威胁人类最大的是肺病,二十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是癌症,二十一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是精神病。现在是精神病开始的时代了,我发现很多年轻的孩子们精神都有问题了,归结起来是教育的问题,一个国家、社会的兴衰成败,重点在文化,在教育。 对目前的教育,我的感慨非常大。如果在座的有哪一位学者研究教育的,把推翻清朝以后的教科书找出来,对比研究,会发现这个时代的变化太大了。尤其看到现在的小孩子们,书包背得很重,大家的目的,都是为了考试。 在中国文化里教育的目的,《论语》有句话:“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代读书人为自己读书,为什么为自己读书?为自己的兴趣。我当年读书,的确是为自己的兴趣读书。现在读书不同了,为别人读书,为家庭读书,为父母读书,为社会读书,为求职业而读书;这个差得很远了。 古人有句话,“名利本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 “计利应计天下利,书名当求万世名。”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赚了钱,怎么用钱?怎么用得有价值、有意义?这个很难。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做生意要效法几个人。第一个是姜太公,姜尚。周朝建立了以后,他的封地是齐国,就是今天的山东胶东一带,那个时候是苦寒的地方。历史上周武王统一天下以后,分封诸侯现在我们谈封建,一定要知道中国的封建不是西洋的封建中国的封建是什么?大家要重新读历史,要好好研究,不是般随便加个观念叫封建。姜太公到封地去,走到半路心中很不舒服,看历史也要看另外一面,有个人就告诉他,你那么大的功劳,封你到齐国,时机难得,你不去,上面的老板不高兴呵!姜太公一听就去了。他到了齐国,开始做生意,发展渔盐之利,打鱼、晒盐,拿来贩卖,齐国就富起来了。齐国富了以后,由姜太公开始,一直到春秋战国,前后八百年,中国最繁荣的市场,就是齐国的首都临淄(现在的淄博)。大家研究做生意,祖师爷是姜太公,这个需要了解。 等到一千年以后,中国工商业发展不在齐国了,而是丝绸之路,汉唐时代都有的。唐朝时,中国贸易最发达的在扬州,俗话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到了宋朝时,贸易繁荣,在福建的泉州、漳州。所以你们现在可以到漳州看看,漳州现在还有宋朝时留下来的伊斯兰教的清真寺,还有个中东的王子来做生意,后来在漳州落户了。到了清朝,贸易繁盛,才是今天的上海。这些是跟做生意有关联的。今天,我们讲开放发展,工商业的发达,还是在这沿海带,内地、西北还是落后。 第二个会做生意的是管仲,他在政治上很了不起,可是做生意没有本事。他年轻时做生意,靠他的好朋友鲍叔牙。鲍叔牙出钱,大概是鲍叔牙做董事长,管仲做总经理,差不多每次都蚀本,可是后来他做了宰相就不同了。我们说到好朋友啊,有商业的朋友,有政治关系而变成好朋友,但是千古以来,讲朋友的关系,只有这两个人——管鲍之交。管仲年轻时跟鲍叔牙合做生意,蚀本的都是鲍叔牙,而赚了钱,他却取走差不多三分之二,鲍叔牙都不见怪。最后他被俘虏,被推荐出来做宰相,还是靠这个朋友鲍叔牙。可是管仲临死的时候,齐桓公问他,你要走了,哪一个可以替你做宰相?齐恒公第一个提出鲍叔牙,管仲说不可以,他太爱干净了,太整齐了,善恶太分明了,对于坏人不能包容,绝不可以做宰相。我们年轻时觉得,那么好的朋友,你死了,怎么不能推荐他做宰相?实际上他是在保护鲍叔牙,万一做不好,会被杀头。管鲍之交,是这么一个故事,详细的自己去研究。所以说,管仲是第二个做生意最成功的,他为国家在做生意。 希望大家学一个儒商,就是孔子的学生子贡。孔子的三千弟子,什么人都有,土匪也有,流氓头子也有,读书人也有。今天山东孔子的坟墓,是子贡出钱修的,这个正史上没有,要看其他的资料才行。孔子死后,弟子们找了一块坟地,就是后来葬汉高祖的那块地。大家也没有钱修墓,等子贡来。子贡是大老板,他来了一看,这块地不行,只能葬个帝王,没有资格葬我们的老师。大家说那你来找吧!他就找到曲阜现在这个地方。然后,其他学生都走了,他还“庐墓三年”,在孔子的坟墓旁边盖了一座小房子,守老师的坟墓三年。子贡是个真正的商人,这个商人很厉害,这要看一本历史书《越绝书》,后来司马迁写《史记》,也采用了这本书。这是怎么样一个故事呢?鲁国当时衰落了,齐国要出兵打鲁国。孔子是鲁国人,他说这怎么办?子贡就说,老师,您年纪大了,我去。孔子说,你肯去那太好了。子贡一出来就挑起了吴越战争,然后又挑起了吴国去打郑国,国际的战争一挑起来,齐国不能出兵去打鲁国了。你看他的本事有多大!子贡到了每个国家,每个国家的诸候都盛大欢迎。他做的生意,他的学问,他的声望,影响了整个的国际,比苏秦、张仪厉害。 子贡以后,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的七八十年间,中国的文化差不多是个断层了,这是个历史的经验,汉武帝以后,才开始文化的复兴。不过这个复兴,是对是错,又是个问题了。历史上说,这个时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诸子百家都不要了,专门提倡儒家。据我的研究,并不一定这样,不过是偏重于儒家而已。汉武帝雄才大略,历史上又佩服他,又骂他,清代的康熙学的就是汉武帝。汉朝那个时候,四川、云南、贵州还没有完全归属中央,是汉武帝时才解决的。广东、广西到越南,也是汉武帝的时候才统一的。浙江的义乌、温州以下到福建,以及北方的蒙古,也都是他开始统一的。历史上,批评他坏的一面说他穷兵黩武,喜欢用兵,但是他真的了不起,汉朝的声威,靠的是汉武帝。应该翻开汉武帝这个阶段的历史,学习经验。武帝时候,曾有两个商人出来做官,一个是桑弘羊,个是卜式,帮助汉武帝发展工商业经济。以汉武帝这个才能,就敢用他们。我劝大家读一本书《盐铁论》,同你们在有关系,同中国现代的工商业、财经的发展绝对有关系。毛泽东当年也叫大家研究《盐铁论》,作者是桓宽。这本书中讲到那个时代的争论,究竟是文化发重要,还是工商业发展重要?同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一样,是儒家跟工商业的观点辩论。提醒大家注意,你们自己去研究。这样才叫做读书,研究也才有用处。 (二) 个人的人生观很重要,这是我必须告诉大家的。我现在感觉到,中国的社会非常奇怪,这个演变,将来怎么样?我不敢想象。今天全世界,尤其以中国社会做代表的话,将来的社会,没有婚姻家庭制度了。知识越普及,家庭观念越淡薄。尤其国内只生一个孩子,非常娇贵。中国有句老话,“国清才子贵”,一个国家社会安定了,知识分子有学问的,变成名士,就贵重了。“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骄”家庭富有了,孩子就傲慢了教育都成问题。 我发现社会上有个现象,做公务员也好,做生意也好,都没有自己的时间,很可怜。我常常想起明朝时一个年轻人讲的,人生啊,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自,人,被人。如果拿这个观点来看,我常常哈哈大笑,包括释迦牟尼、耶稣、孔子、老子、穆罕默德、汉武帝、秦始皇,包括蒋介石,等等,都是一样,都是自欺、欺人、被人欺。当然包括我嘛,也是一样。所以我提醒大家,人的生活,必须要检点一下。 班固赞曰:昔鲁哀公有言:“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忧,未尝知惧。”信哉斯言也,虽欲不危亡,不可得已!是故古人以宴安为鸩毒,亡德而富贵谓之不幸。汉兴,至于孝平,诸侯王以百数,率多骄淫失道。何则?沉溺放恣之中,居势使然也。自凡人犹系于习俗,而况哀公之伦乎!“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近之矣。 班固是历史学家,写了《汉书》。这一段,他讲到鲁哀公一段话。鲁哀公是孔子的老板,他说:“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忧,未尝知惧。”鲁哀公感叹自己,生来就是职业君主,生在深宫之中,外面的世界什么都不了解,太监和宫女们把他侍候大,一辈子不知道什么是忧愁,也不知道害怕。班固评价说“信哉斯言也”,真是了不起,鲁哀公这句话很值得相信,真好。 你们注意,我们当年读书,是这样读的,会背来的。你们觉得很好玩吧!告诉你们好处,可以用到孩子的教育上。我们以前读书是这样大声读的,不要讲理由,老师说读啊,我们就开始大声吟唱了。小朋友们要放学了,心里高兴,一边唱,一边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把的。可是这样读书有一个好处,心里会记住,一辈子都忘不了。以前这叫读书,现在没有了。现在你们是看书,等下就忘了,意思懂了,内容统没有记住,不会启发自己的智慧。 班固说:“信哉斯言也,虽欲不危亡,不可得已。”人生在这样一个环境中长大,最后一定失败,不可能不失败的“是故古人以宴安为鸩毒”,所以,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最害怕一辈子太享福、太顺利、太平安了,没有忧患意识,像吃了毒药一样,把自己毒死了。“亡德而富贵谓之不幸”,这句话最重要。人生自己没有建立自己的品德行为,而得了富贵,这是最不幸的。这里我要补充一下,过年的时候,门口贴的对子“五福临门”,你们知道是哪五福吗?五福(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里面没有“贵”哦!官做得大,不一定算是有福哦! 五福里头有“富”;中国话“富贵”常连在一起,富了就贵了。“贫贱”连在一起,穷了地位就低了。这里告诉你,无德而富贵,是人生最不幸的事情。班固说了一个例子,“汉兴,至于孝平,诸侯王以百数,率多骄淫失道,何则?沉溺放恣之中,居势使然也。”汉朝从刘邦开始,一直下来到孝平帝,封自己的高干子弟一百多个,二百余年,就衰败下来了。大多数诸侯都自己糟蹋自己,尤其一个人没有好的人生观,有钱有了地位,自认为了不起,放肆沉溺到快乐享受的苦海里了。为什么会这样?居势使然也。所处的那个地位、形势,促使他这样。《孙子兵法》十三压篇,真正重要的是一个“势”字,意思是说,一个时代的清流,一股社会的力量,当这个力量来的时候,你跳不出来就会被它理没了,沉下去了,什么是势?《孙子兵法》解释“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这么大的一块石头,在千高山上绕个大圈子旋转,下面的人都很恐惧,不晓得这块石头落在谁的头上,当一个势到了,没有办法,等到这个石头掉到地上,小孩子都可以在上面撒尿,一点用都没有。所以用兵也好,做事业也好,“势”最重要,重点在把握“转”字。班固说,汉朝得天下以来,一百多个诸侯王受封,二百余年,自己和子孙都没有了,为什么?沉溺放恣,自己在那个环境里面堕落了。“自凡人犹系于习俗,而况哀公之伦乎”凡人就是普通人,佛教叫凡夫。社会上任何一个普通人,都逃不出社会的风气与习惯,何况如鲁哀公一样的诸侯呢!诸侯是人上之人,那个功名富贵,自然会把人埋下去。“夫唯大雅,卓尔不群”,这是班固特别创造的两句话。只有真正有文化、有思想的人,才能独自站起来,不跟着社会风气走,自己建立一个独立的人格。一个人能够独立站起来,卓尔不群,不跟一般人一样随波逐流,“河间献王近之矣”,汉高祖的后代中,只有河北一个诸候河间献王做到了这一点,非常了不起,他在做诸侯那么富贵中间,非常讲究学问。 我小的时候,父亲告诉我:“仗剑需交天下士,黄金多买百城书。”多交天下朋友,多交有知识、有学问、有道德的朋友;有钱了,要多买书,多读读。我抽出班固对河间献王的评语给大家看,其实是对河间献王的赞词,非常佩服他。刚才我讲过,为什么要发财?发财最难的是一块钱。人生,不管你发了多大财,永远觉得房子少了一间,衣服少了一件,钱少了一笔。我香港的一个朋友告诉我,他有三百多套西装,还是永远觉得少一套。在人生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去赚钱?有了钱怎么用?怎么用得恰当有意义?所以用钱是最难的。 曾仕强教授曾经说过“当用不省,当省不用。” 孔子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 中国古人教你夫妇之道,有一句话“相敬如宾”,“宾”就是客人。客人来了,明明家里正在骂“你妈的、你娘的”,看到客人来了,嘴一咧:“啊,你好啊,请坐啊。”这叫对待宾客。夫妻两个相敬如宾,都要保持一个距离。谈恋爱的时候,决不说真话的。所以西方人讲,“误会了就结婚,了解了就离婚。”结婚了以后说了真话,完了。相敬如宾,是我在公共汽车后面看到的两句话“保持距离,以策安全”这叫相敬如宾。 中国民间有个传统,“儿女如眉毛”,有些人现在不生孩子,我说也好。这是中国文化的另一面。中国民间讲,“无儿无女是神仙,有儿有女是冤家”。可是我不敢讲啊!人家说,“你四代同堂,子孙满堂,你叫人家不结婚”!所以我没有资格讲。“儿女如眉毛”,这个眉毛生在脸上一点用都没有,可是没有它不好看。“兄弟如手足”,兄弟是很重要的,如手足。“夫妻如衣服”,可以换的,哈哈!《幼学琼林》,上面有两句话:“问舍求田原无大志,掀天揭地方是奇才。” 我也常常问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没有?他们说看过。那你会背吗?还有一次在香港,有人介绍一个很有名的学者,研究红学的专家。他来吃饭,我说你会背吗?他说不会背。我说我背给你听,背了好几段。他愣住了,他说我是专家耶!我说,你不会背《红楼梦》,还是幼稚园呢。大家注意《三国演义》曹操和刘备论英雄那一段,刘备问什么才是英雄,曹操说:“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这样的人可以算英雄了。这样的英雄哪里找?“今天下,唯使君与操耳。”只有你我两个人啊!吓得刘备筷子都掉下来了,心想曹操非杀他不可了。 大家先吃饭吧,饭后再来。 (三) 杭州莲花峰东麓有块“三生石”,是杭州十六遗迹之一。是说唐朝有位有名的圆泽和尚,与一位李源居士很友好,晚年时,他们想到四川峨眉山去看一下。两人商量,圆泽和尚坚持走长安斜古路,经成都到峨眉。李源坚持走荆州,经过三峡。最后和尚拗不过他,只好如此。两个人经过三峡时,到了南浦这个地方,刚好看到江边有个妇女,大着肚子背着瓦罐打水。和尚一看,就对李源说:“完了!告诉你不要走这个路,你不信,她姓王,怀孕三年了,就等我呢,现在见面了,逃不掉了。我这就走了,你念佛念咒子帮忙我吧。十三年后,杭州天竺寺外,我与你相见。”然后他洗了澡,换了衣服,端坐就走了。李源难过得不得了。十三年后,李源来到杭州找这位朋友,到处找。后来在一条河边,远远地有个孩子牵一头牛过来了,那个孩子做了首诗,唱道: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我已经转世再来了,当年我们在一起赏月吟诗那些事情都过去了,不要谈了。很惭愧,你从长安那么远,跑来看我,我这个身体已经不是原来那个了,可是原来的本性我没有忘记,现在来看你一下。李源问他:“泽公健否?”圆泽和尚,你都好吧?那个孩子回答:“李公你真是信士啊!我俗缘还没有尽,只有勤奋修行,等到达不会堕落时,我们再相见吧。”于是又吟了首诗: 生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前因恐断肠。 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回烟梓上瞿塘。 前生今世的事情太多了,讲不清楚。过去前生的事不提了,讲起来恐怕伤心难过。我找你也找了许多地方,现在我们各自回去吧。唱罢就告辞了,不知所终。李源后来被举荐作谏议大夫,可是他不想做官,住在寺庙里安心修行,一直活到八十岁。这是中国文化中有名的“三生石”的故事,苏东坡写的《僧圆泽传》里,也记载了这段故事。 《大学》开始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中国过去教育有个目标:“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从皇帝开始,到任何一个老百姓,教育的目的,就在这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贯的系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司马迁。“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今日一见,不过如此。”小偷的口诀,“偷风不偷月,偷雨不偷雪”,刮风的时候可以去偷,人家以为风响,不知道是小偷;月亮大的时候不能偷,因为看得到的;下雨可以做小偷,下雪天不行,脚印就留下来了。这个叫做“偷风不偷月,偷雨不偷雪”中国文化连做小偷都有诗。 中国第一部历史的书是孔子著的,叫《春秋》。儒家孔子的文化,重要在《春秋》。孔子有一句话: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他说我写了这一部书,把历史整理下来,给后人做榜样,知道什么叫做坏人,什么叫做好人,什么叫做伟大的政治家,什么叫做混蛋的不成家。伟大的政治家同混蛋的不成家是对比的。再说为什么叫“春秋”,不叫“冬夏”呢?这就是问题喔!读书要用思想,要提出问号,要怀疑。秋分在八月,同清明以前二月的春分,这两个气节日夜相等,是平衡的,是温和的,所以历史称为春秋。第二部历史是《史记),司马迁根据孔子写《春秋》的方法写的。司马迁怎么吹牛呢?他把历史都衡量过,他写的是历史会计。最后讲“藏之名山,传之其人”,这两句话大家都说很了不起。我说司马迁在骂人呢,你们不会读书。有的同学还说,老师,这没有骂人啊!“藏之名山”,一部书写出来,要藏起来,放在山的角落去,挖个洞让你看不见;“传之其人”,等到一千年、一万年以后,也许有个人考古挖出来。看到这两句话就是这样,实际上骂了当代的汉朝人,等于说你们都是混蛋,看不懂的啊。将来有人会看懂我的书的!这是文章骂人,骂得好,结果骂了人以后,大家还拼命背。有一个诗人叫易实甫,有一首诗写项羽:二十有才能逐鹿八千无命欲从龙成阳宫阙须臾火天下侯王一手封二十岁有才气,可以逐鹿中原打天下了;最后失败,他带的江南八千子弟,乌江一战都死光了;秦始皇修的咸阳地方的宫殿,一把火也烧了;进关中才二十六岁,封刘邦做汉王,所以刘邦后来得了天下称汉朝,实际上是项羽封的,“天下侯王一手封”啊,你看多大的气派!
南怀瑾(11张)孙彦千舫南怀瑾[1918年出生于浙江乐清柳市区地团乡地团叶里(今翁垟街道地团社区桥头村)。谱名南常泰,祖上世代居住在柳市南宅殿后村,其父在地团叶经商搬迁至地团叶。幼承庭训,少习诸子百家。中国当代国学大师之一。浙江国术馆国术训练员专修班第二期毕业、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毕业、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研究院社会福利系肄业。抗日战争中,投笔从戎,跃马西南,筹边屯垦。返蜀后,执教于中央军校军官教育队。旋即潜心佛典,遁迹峨嵋大坪寺,阅藏三年。后讲学于云南大学、四川大学等校。赴台湾后,任文化大学、辅仁大学、政治大学及其他大学、研究所等教授。在港、台及居美时期,曾创办东西方文化精华协会总会、老古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美国维吉尼亚州东西方文化学院、加拿大多伦多中国文化书院、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一直关心家乡建设,1990年泰顺、文成水灾,捐资救患,并在温州成立南氏医药科技基金会、农业科技基金会等。又将乐清故居重建,移交地方政府做为老幼文康中心,且为厦门南普陀寺修建禅堂,倡建金温铁路,作出巨大贡献,众所皆知。生平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出版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大学微言、老子他说等,及佛、道两家数十种著作,又经英、法、荷兰、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韩国、罗马尼亚等多种语言翻译流通。其门生博士,自出巨资,用其名义在国内创立光华奖学基金会,资助三十多所著名大学,嘉惠研究师生等举。一生行迹奇特,常情莫测,有禅学大师、国学大师、台湾十大最有影响的人物等种种称誉,今人犹不尽识其详者。近年为重续中华断层文化心愿,致力提倡幼少儿童智力开发,推动读经及中、英、算并重之工作。又因国内学者之促,为黄河断流、南北调水事,倡立“参天水利资源工程研考会”,作科研工作之先声,不辞劳瘁,不避讥嫌云云。南怀瑾非常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反对五四运动,认为五四运动“打到孔家店”是偏激、片面、盲目的,并未真正理解儒家学说(本观点南怀瑾所著书《论语别裁》中有详细介绍),造成了对传统文化的破坏。南怀瑾先生认为中国能历数朝甚至外来统治仍不亡,乃是中国文化不亡所致。 故近几年来大力推动儿童读经运动,希望能将读中国古书的基础往下扎根, 以挽回目前中国人几乎对中国自身文化毫无认识的大断层。 惟其儿童读经运动,以推动“中、英、算”三者并进,非独厚中国国学也。 而所注重之读经部分,又以四书五经为主,尤以四书为重, 冀能为中国孕育出经世济民之材,而非诗词歌赋之材也。国学大师南怀瑾于2012年9月29日下午4时于苏州太湖大学堂安详的与世长辞,享年95岁
南怀瑾是什么人,是一个老套的话题。1950年,南怀瑾 32 岁。这位温州杂货商之子,本已手握三艘机帆船,是基隆走思业的翘楚。由于股东里很有几个黑白通吃的角色,追索本钱不择手段,他不得不将发妻遣回大录,带着新娶的回族太太东躲西藏。破产后艰辛的基隆岁月里,南怀瑾穷困潦倒,甚至一度在基隆郊外荒山结庐而居。连肚脐贴都难以贩卖的情况下,学历只有小学肄业的他,决定踏上一条“知识”变现的谋生之路。1956 年,转机来了。南怀瑾经人介绍认识了航运业大佬杨管北。此时杨已称病退出一线经营,在家中辟出奇岩精舍,潜心研究“养生打坐法门”。初识之时,杨这样阅人无数的大人物对南怀瑾很不感冒。杨说:“在六年前,我不仅不悟,他的话我不仅不信他,而且觉得他在变戏法”。但南怀瑾展现出了非凡的耐心和手腕,用整整六年时间彻底折服了杨管北。最后几年,杨对其信之弥坚:“第四年上才比较有点信;第五年才信,第六年才真信,我没有随便信。”从此,这位江湖大佬对小他十余岁的南怀瑾执弟子礼,并成为南怀瑾最初和最重要的“供养”者。轰轰烈烈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在 1970 年代热度渐褪。时至今日,牟宗三、徐复观等新儒家学者在学术圈外已少有人知,仅接受过一年正规小学教育的南怀瑾,却成为当今中文文化圈的国学代表性符号。如此戏剧性的分野,全在于南怀瑾凭借特殊的自身禀赋,在特殊的历史行程里占据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生态位。一方面,他决不以学者自居,甚至非常小心地避免与其他知识分子产生学术上的交集。今天给南怀瑾著作挑刺的学者们,实在是会错了意。历史学家许倬云回忆他与南怀瑾的会面,有一段意味深长的描写:他就说:“许先生,我们的路子不一样的,我是另外一条路”他跟我说这个话,意思是关门不谈,到此为止。他清楚得很,聪明人。另一方面,在跳出学术规范、学术谱系等象牙塔规则束缚的同时,南怀瑾又与传统江湖游士划清界限。他以绝大机缘跻身于高层人物的社交圈,大人物的背书和社会职务的光环洗脱了江湖把式的风尘气,对宏大叙事的火候把握也高下立判。打磨多年的“传统文化”功力,用来折服十年运栋后精神匮乏至极的青年一代堪称“降维打击”。不难想象,南怀瑾此时信手拈来的“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的复兴号召,对于当时连肚脐贴是什么都不太清楚的国人有何等的吸引力。自 1990 年到 1992 年的 9 次两暗密使接触,均由南怀瑾安排。不过越到后来,南怀瑾的介入就越深,越急于通过其手缔造两暗和平的功业,乃至出现录音拍照、安排莓国外浇人员出场等极不得体的动作,使其最终被排除出两暗谈判。1992年,乐清市人民政府经南怀瑾本人应允后,捐资500万元将旧中心重新扩建修缮,于1995年2月投入使用 。2012年9月19日,因南怀瑾中途去世改名为“南怀瑾故居”。2013年4月,乐清市耗资600多万元及时启动抢修工程,经过一年间的修复,终于以江南园林古建筑式的风格落成。2014年9月26日经过修葺重新开放,浙江省乐清市地方人民政府特意举办了“南园秋高”主题论坛,至2015年已有一年多,被誉现实版“秘密花园”。
南怀瑾:1917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自幼接受传统私塾的严格教育。青年时代曾任教于中央军校,入华西坝金陵大学研究社会福利学。四十年代初入峨眉山大坪寺闭关修持三年。1945年曾任教于云南大学,后又讲学于四川大学。1949年春赴台,先后执教于台湾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并应邀至多所大学、机关、社会团体讲学。1985年夏,离台赴美。在美国期间,成立了“东西学院”,旨在推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有著作三十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