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来会计实操的优点

feion1992024-07-25  4

一方面,往来会计岗位职责明确,一般就是对单位各项往来账务进行记账处理,并对往来业务数据数据进行管理,根据管理需要提报各类业务明细报表、余额报表等等,与往来业务经办部门保持沟通并提供服务支持,并定期出具询证函,核实往来账务准确性。公司客户、供应商数量多少,及实际往来业务事项(应收、应付,其他应收、其他应付等等)多少决定了该岗位工作量的大小及繁杂程度。另一方面,在特定企业单位,无论该岗位工作量大小,往来会计涉及核算业务内容是相对固定的,比较单纯,又不那么复杂!此外,往来账务处理过程中,实际涉及公司业务的多个方面,有助于基于本岗位业务知识的拓展学习,在熟练本岗位业务操作后,有机会可以向税金会计、成本会计岗位发展,可以学到更多并有机会获得更高的薪资待遇!

先说缺点:1)削弱创造力。即便再活泼的你,从事这行上了5年,也不会再有天马行空的思维了。2)行业薪酬较弱。由于准入门槛太低,什么专业的都来考个CPA,非科班出身也来做财务和会计,行业薪酬普遍偏低。3)事务繁杂。由于财务部属后勤,非一线部门,未有单设法务部的公司,往往会让财务部来审核合同之类的众多琐事。4)工作千篇一律。只要你不是在一家没有正规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公司,那么恭喜你,你的工作将千篇一律。完善的内控,约束了财务管理的范畴。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配比原则等等,也约束了会计人员的创造力。会计要求的是传承和前后一致。公司对财务部的要求,绝非出众,而是稳重。事务总有双面性,再说说会计行业的优点:1)增强了严谨性。财务部不是创造部门,却是优秀的监督部门。会计行业对严谨性的要求有如法律业对逻辑性的要求。2)行业稳定。公司最不容易裁员的就是财务部。最不容易开除的就是会计人员。除非你自行辞职,否则总经理或人事经理是从来不会想到找你谈话的。3)职小权大。一般在大公司工作过的都知道,一家大公司最牛的不是研发部,而是财务部和人力资源部门。这两个部门的人每天拽的二五八万似的。财务部之所以能够这样,也是因为它是按制度说话,制度外的免谈。它只对总经理负责,其他人免谈。因为财务部拥有公司常务的核心资料。包括公司筹资方式,公司运营情况,公司预算等等等4)工作不太辛苦。除了月末年末忙一阵子,财务部算是加班最少的部门了。别和我说你在公司做会计天天加班,那是你公司财务人员不够,是可以向总经理申请增员的。一家正常运营的大型公司而言,财务部真的不算是个忙的四脚朝天的部门。特别是应收应付会计,各个部门的助理前来报账核销时,急的半死,这些个会计们却能做到你急我不急,你赶我不赶的境界。总之,我认为稳重细心的人做会计可能会更轻松,因为用不着转型。但开朗活泼的人做会计也很好,做久了慢慢也会改变性格。会计行业的准入门槛很低,只要有心,什么人都可以尝试。

还可以的。

一方面,往来会计岗位职责明确,一般就是对单位各项往来账务进行记账处理,并对往来业务数据数据进行管理,根据管理需要提报各类业务明细报表、余额报表等等,与往来业务经办部门保持沟通并提供服务支持,并定期出具询证函,核实往来账务准确性。

公司客户、供应商数量多少,及实际往来业务事项(应收、应付,其他应收、其他应付等等)多少决定了该岗位工作量的大小及繁杂程度。

另一方面,在特定企业单位,无论该岗位工作量大小,往来会计涉及核算业务内容是相对固定的,比较单纯,又不那么复杂!

基本要求

1、建立往来客户明细科目。

2、确定客户明细账的设置原则。例如,同一客户的应收、应付是分开科目核算,还是在一个科目核算。一般应收、应付分开为好,但也有放在一起的,要根据本单位业务具体情况定。

3、要掌握应收、应付、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核算内容,确定各科目核算内容,一般本单位销售货款在应收款中核算,原材料款在应付中核算。

4、要勤与客户对账,要勤与本单位有关业务人员建立联系沟通情况。

5、要善于“理帐、报账、用帐”为本单位经济业务服务。

6、财务内要做好上下道工序的沟通,有时内部会有差错发生的。

1、防止人为提高成本差异率有些企业,为了控制超额利润,大都从隐匿收入和虚增成本两个方面进行作弊,人为提高材料成本差异率,多分摊材料成本差异,是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企业的常用作弊手段。计划成本计价前提下的具体程序如某企业为了逃避所得税,采用提高材料成本差异率的手段,该企业全年产品生产领用原材料的计划成本平均每月3000万元,每月应计原材料成本差异率在95~92.8%之间,经过调整,每月的人为差异率都比应计差异率提高1.5%,全年即可多分摊材料成本差异500多万元。2、防止人为压低差异率与提高成本差异率相反,有些企业为了完成承包任务,而人为地压低材料成本差异率,用来降低成本,虚增销售利润,实现承包任务。3、防止计划成本过度偏离实际成本根据财会制度规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计划价格通常以不高于或不低于实际价格的10%为宜,有的企业为了调节产品成本利润,有意过高或过低地确定材料的计划价格,甚至对已制订的接近实际价格的计划价格,有意大幅度地上调或下压。从而人为地调整"材料成本差异"帐户余额,而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缺点:核算相对费时。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3223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