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是进行会计核算和提供会计信息的基础。因此,若想写好分录,第一步同学们就要背熟科目名称,了解各个科目的含义,至少要掌握企业常用的会计科目。【举例】企业的出纳人员在处理现金短缺时,就可能会涉及到:库存现金、待处理财产损益、管理费用、其他应收款等科目。2判断这些科目属于什么类别会计是一门分类的艺术,会计科目可以按反映的经济内容、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进行分类,不同类别的科目有不同的记账规则,如果弄错了,同学们的分录就会写的颠三倒四,希望大家认真记熟下表,打好初级会计考试通关的基础。初级会计必学:会计科目分类3分辨该笔业务,会导致科目的金额是增加还是减少经济法业务发生时,账户中的金额会对应的增加或减少,同学们必须准确判断该笔业务会导致科目发生金额增加还是金额减少,具体增加或减少了多少。【举例】出纳人员清点现金时发现现金短缺,即实际的库存现金比账面上记载的少了,也就是说在处理业务时,库存现金科目的金额应是减少的。4判断分录的借贷方向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判断借贷方向时,大家需要结合第二步和第三步的结果来判断,具体方法参见下表。
首先,会计科目是需要一段时间进行记忆的;接着就是仿照例题多多练习,自然而然的就会在大脑中形成写会计分录的思维。
六大会计科目借贷方向:资产类科目: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负债类科目: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收入类科目: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费用类科目: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利润: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拓展资料:借贷记账法基本要求第一,在运用借贷记账法记账时,对每项经济业务,既要记录一个(或几个)账户的借方,又必然要记录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贷方,即“有借必有贷”;账户借方记录的金额必然等于账户贷方的金额,即“借贷必相等”。第二,所记录的账户可以是同类账户,也可以是不同类账户,但必须是两个记账方向,既不能都记入借方,也不能都记入贷方;第三,记入借方的金额必须等于记入贷方的金额。主要原理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发生相应变动。但无论发生任何经济业务,它们对资产和负债或者所有者权益的影响不外乎是以下的几种类型。即:(1)资产和负债或者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资金总额增加。对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到资产类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同时要以相等金额登记到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的贷方。(2)资产和负债或者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资金总额减少。对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到资产类账户的贷方,另一方面同时要以相等金额登记到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的借方。(3)发生经营收入,一般会导致资产和收入同时增加,资金总额增加。对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入资产类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同时要以相等金额登记到收入账户的贷方。(4)发生经营费用,一般会导致资产减少与费用增加,资金总额不变。对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到资产类账户的贷方,另一方面同时要以相等金额登记到费用账户的借方。(5)资产内部项目互相转化,即两个项目一增一减,资金总额不变。对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到某一资产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同时要以相等金额登记到另一资产账户的贷方。(6)负债或所有者权益一增一减,资金总额不变。对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到某一负债或所有者权益账户的贷方,另一方面同时要以相等金额登记到另一负债或所有者权益账户的借方。
借贷记账法已经有510多年的历史,借贷记账法由于相对清晰的对应关系和相对严谨的科学理论性,成为当今世界会计的主流。我整理了一些借贷记账法的六大科目,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经济业务最终是要根据记账凭证登记到账簿中去的。
1.资产类会计科目的结构
资产类科目的结构是,科目的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额。资产类科目期末如有余额,应该在借方。
2.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的结构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等式,决定了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的结构与资产类科目的结构正好相反,其贷方登记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借方登记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同样,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余额,一般应为贷方余额。
3.成本类会计科目的结构
成本类科目的结构与资产类科目的结构一致,其内部关系也相同。即成本类会计科目的借方登记成本的增加额,贷方登记成本的减少额,期末若有余额,应在借方。
4.损益类会计科目的结构
损益类会计科目包括收入类科目和费用类科目。收入的取得和费用的发生,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变化。收入的增加是所有者权益增加的因素,费用的增加是所有者权益减少的因素。
试算平衡就是指在某一时日(如会计期末),为了保证本期会计处理的正确性,依据会计等式或复式记账原理,对本期各账户的全部记录进行汇总、测算,以检验其正确性的一种专门方法。通过试算平衡,可以检查会计记录的正确性,并可查明出现不正确会计记录的原因,进行调整,从而为会计报表的编制提供准确的资料。
在借贷记账法下,根据借贷复式记账的基本原埋,试算平衡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本期发生额平衡法和余额平衡法。
(一)本期发生额平衡法
本期发生额平衡法,是指将全部帐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和本期贷方发生额分别加总后,利用“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来检验本期发生额帐户处理正确性的一种试算平衡方法,其试算平衡公式如下:
全部帐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帐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发生额是属于期间动态的会计指标,反映资金的增减变化,所以又称为动态平衡公式。)
这种试算平衡方法的原理是:在平时编制会计分录时,都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将其记入有关帐户经汇总后,也必然是“借贷必相等”。本期发生法平衡法主要是用来检查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在进行各种帐户帐户处理时的正确性。
(二)余额平衡法
余额平衡法是指在会计期末帐户余额在借方的全部数额和在贷方的全部数额分别加总后,利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原理来检验会计处理正确性的一种试算平衡方法。根据余额时间不同,又分为期初余额平衡和期末余额平衡两类。其试算平衡公式如下:
全部帐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全部帐户的贷方期末余额
全部帐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全部帐户的贷方期初余额
(余额是属于时点静态的会计指标,反映资金增减变动后的结果,所以又称为静态平衡公式。)
余额平衡法的基本原理:在借贷记账法下,资产帐户的期末余额在借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帐户的期末余额在贷方,由于存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所以全部帐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数应当等于全部帐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数。余额平衡法主要是通过各种帐户余额来检查、推断帐户处理正确性的。
如果试算不平衡,说明帐户的记录肯定有错,如果试算平衡,说明帐户的记录基本正确,但不一定完全正确。这是因为有些错误并不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如果发生某项经济业务在有关帐户中被重记、漏记或记错了帐户等错误,并不能通过试算平衡来发现。但试算平衡仍是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有效方法。
借贷记账法应用的基本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资金流入企业的业务。即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资产增加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增加记入有关账户的"贷方"。
2.资金在企业内部流动的业务。即资产、收入和费用之间或资产要素内部的增减。资产和费用的增加以及收入减少记入相关账户的'借方',收入增加以及资产和费用的减少记入相关账户的"贷方"。
3.权益转化的业务。即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三者之间或一个要素内部有增有减。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以及利润的增加记入相关账户的"贷方",利润减少以及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则记入相关账户的"借方"。
4.资金退出企业的业务。即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资产减少记入有关账户的"贷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减少则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由此可以看出,每类业务都要同时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些账户的贷方,且记入双方的金额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