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计价指的是什么

feion1992024-07-25  0

所谓会计(资产)计价也称为会计估计,是要用货币数额来确定和表现各个资产项目的获取、使用和结存。会计计价还可以应用与负债和产权的计量。会计计量是用货币或其他量度单位计量各项经济业务及其结果的过程。是以数量(主要是以货币单位表示的价值量)关系来确定物品或事项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将数额分配于具体事项。会计计价和会计计量还是有一定区别的:1)会计计价是与资产(负债、权益)评价相关联的;而会计计量是与会计核算相关联的,两者用途和作用不同;2)前者是一种方法;后者以一项原则;3)会计计价可以是部分会计项目,如仅为资产计价或负债计价,可以拆分;会计计量是全部会计项目,不可拆分性,因为会计计量是会计核算原则,不可以一部分使用而另一部分不使用。4)会计计量应坚持同质性,即物品或事项的内在数量关系一致;而会计计价可以根据不同特性决定计价基础,如,可以用公允价值,也可以用历史成本分别计算。两者的关联:1)都是以货币为基础和表现形式的;2)会计计价是会计计量的一部分。本人理解,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吧。

是一个问题的三种说法。资产计量,是个多少问题。计价,是个市场的交换价值问题。会计计量;是债务、亏损、等细节后的分支明细,

计价原则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

记帐基础指在确认和处理一定会计期间收入和费用时,选择的处理原则和标准,其目的是对收入和支出进行合理配比,进而作为确认当期损益的依据。运用的会计处理基础不同,对同一企业,同一期间的收入、费用和财务成果,会计核算出现的结果也不同。

扩展资料

会计处理基础有两种,一种叫收付实现制或实收实付制,或叫现金收付基础。一种叫权责发生制或叫应收应付制,或叫应计制,

1、收付实现制

它是以本期款项的实际收付作为确定本期收入、费用的基础。不论款项是否属于本期,只要在本期实际发生,即作本期的收入和费用。所以又叫收付实现制,实收实付制。

2、权责发生制

它以应收、应付作计算收入、费用的依据。凡属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其是否发生,均要计入本期;凡不属本期的收入、费用、尽管发生了,也不计入本期。故又叫权责发生制、应收应付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实际成本计价原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记账基础

会计上的计价方法——存货计价方法:实际成本核算方式下,企业可以采用的发出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包括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等。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①个别计价法 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②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假定先收到的存货先发出(销售或耗用),以此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结存存货成本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收入存货时要逐笔登记每一批存货的数量、单价和金额;发出存货时要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计价,逐笔登记存货的发出和结存金额。 ③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月初结存存货和本月收入存货的数量为权数,于月末一次计算存货平均单价,据以计算当月发出存货成本和月末结存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即平时收入时按数量、单价、金额登记,但每次不确定其结存单价,而是在月末时一次计算其本期的加权平均单价。 加权平均单价=(月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收入存货数量) 本月发出存货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月末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月末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或:月末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月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实际成本 ④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在每次进货以后,立即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出新的平均单位成本,作为下次进货前发出存货的单位成本一种方法。移动平均法与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原理基本相同,只是要求在每次(批)收入存货时重新计算加权平均单价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1224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