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计算公式:
经营净收入=经营收入-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出租房屋净收入、出租其他资产净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净租金等。财产净收入不包括转让资产所有权的溢价所得。
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 (报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
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净额,即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库存商品+生产成本+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扩展资料:
资产负债表一般有表首、正表两部分。其中,表首概括地说明报表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日期、报表编号、货币名称、计量单位等。正表是资产负债表的主体,列示了用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的各个项目。
资产负债表正表的格式一般有两种:报告式资产负债表和账户式资产负债表。报告式资产负债表是上下结构,上半部列示资产,下半部列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具体排列形式又有两种:一是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原理排列;
二是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原理排列。账户式资产负债表是左右结构,左边列示资产,右边列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不管采取什么格式,资产各项目的合计等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合计这一等式不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应收账款
期末应收账款应根据“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数,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中有关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如“预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有借方余额的,应在资产负债表“应收账款”项目内填列应收账款属于资产类账户,所以增加在借方,减少在贷方,所以期末余额应该用期初余额加上借方增加额减去贷方减少额
商业折扣是指对商品价目单所列的价格给予一定的折扣,实际上是对商品报价进行的折扣。商业报价扣除商业折扣以后的实际成交价格才是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现金折扣是指销货企业为了鼓励客户在一定期间内早日偿还货款,对销售价格所给予的一定比率的扣减。会计上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总价法;二是净价法。在总价法下,应收账款按企业销售商品的实际售价计价入账。净价法下,应收账款按实际售价扣减最大现金折扣后的金额入账。(1)总价法下,实际售价=20000*(1-10%)=18000元增值税额=18000*17%=3060元应收账款=18000+3060=21060元借:应收账款21060贷:主营业务收入18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060收到货款时,现金折扣=18000*3%=540元借:银行存款20520财务费用540贷:应收账款21060(2)净价法下,实际售价=20000*(1-10%)=18000元增值税额=18000*17%=3060元扣减最大现金折扣=18000*5%=900元应收账款=18000+3060-900=20160元借:应收账款20160贷:主营业务收入171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060收到货款时,实际发生现金折扣=18000*3%=540元借:银行存款20520贷:应收账款20160财务费用360我国会计准则对于应收账款是按总价法进行规范的,即采用总价法核算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应收账款总账余额+应收账款中明细账户中的贷方余额+预收账款中明细账户中的借方余额。
应收账款属于资产类科目,如果是增加,则记在借方,如果是减少,则记在贷方,而余额是在借方。
应收账款属于资产类科目,如果是增加,则记在借方,如果是减少,则记在贷方,而余额是在借方的。
余额试算平衡表计算方法:
借方期初余额合计数(全部账户)=贷方期初余额合计数(全部账户)。
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
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
计算平衡表实际上也是一种用来检查借贷方是否平衡,也就是账户记录是否有误的表式。
它指的是对分类账各账户的借贷方发生及余额的合计数进行定期加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