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收益和会计收益的区别有五点: 1.经济收益可以较准确地反映企业收益的本质——财富的增加;会计收益更多地依赖人为设计的确认和计量模式,包含很多选择、分析、判断和估计程序,较多地关注形式和名义,强调符合特定的会计标准。 2.经济收益不仅包括已实现收益,还包括未实现收益,可以完整反映企业收益信息的全貌;会计收益更强调经营活动,强调实现、应计、配比、历史等概念,不确认未实现收益。 3.经济收益更强调资本保全,原资本(期初资本)必须得到保全,成本耗费得到充分补偿后,超过期初资本的部分,才能确认为收益;在通货膨胀较为严重时,会计收益虽然可使财务资本得到保全,但却不能体现实物资本的保全。 4.经济收益的计量按照“期本净资产一期初净资产”的模式进行,只与资产、负债的计量属性有关,不会因为会计核算模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会计收益的计量则根据“收入一费用”的模式进行,因采用会计方法和程序的不同而不同。 5.经济收益的计量结果从属于期初、期末的资产、负债计价,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人为选择和判断的空间很小;会计收益在确认和计量过程中包含大量不确定因素,很多地方需要估计和判断,从而使会计收益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成分,调整的弹性较大。
经济利润是经济学家所持的利润概念。对会计而言:利润=总收入-总成本,对经济学家而言:这一结果高估了利润。原因在于:经济收入不同于会计收入,经济成本不同于会计成本,因此,经济利润就不同于会计利润。
会计收益只能反映你当期利润的增减,但是缺少机会成本概念会计利润=会计收入-会计成本经济收益=经济收入-会计成本+或-机会成本
会计利润计算公式:企业的总收益减去所有的显性成本或者会计成本以后的余额。
经济利润的计算:
经济利润经济利润计算的困难在于期初和期末净资产的计量上。主要有以下几种计价方法:
1、企业存在期间预计所可收到的未来现金流量的资本化价值;
2、企业各种资产的售价总额减去各种负债的总额;
3、企业发行在外的股份数乘以交换市场上所确定的股票市价;
4、企业非货币性资产的投入价值(原始成本或现行成本),加上货币性资产的现金现值,减去负债。以上各种方法,都有其合理和可行之处,但同时也都伴有相应的缺陷。由于对期初和期末净资产的计量方法不同,经济利润的数额也不相同。
扩展资料
区别
(1)计算口径不同。会计利润是企业一段时期内收入、成本、费用即经营成果的综合反映,即:会计利润=收入-成本-期间费用(含:财务费用)。经济利润是企业投资资本收益超过加权平均资金成本部分的价值,即:经济利润=收入-成本(含:投入资本成本)-期间费用,也可以理解为经济利润=会计利润-机会成本。在企业投入资本大于零时,经济利润永远小于会计利润。
(2)成本内涵不同。会计利润作为传统会计指标,主要考虑的是会计成本,会计成本是显性成本,是企业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的花费,即企业购买或雇佣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可以从会计账上查到。
经济利润作为现代公司制企业管理会计方法指标,考虑的是经济成本,经济学认为成本是为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的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之和,后者是企业所有者自己提供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的机会成本,是企业在经营某种产品生产时将时间、资产、货币等用于其他用途而损失的最大收益。
(3)所基于的利益主体角度不同。会计利润是基于独资和合伙制企业组织形式而建立的,经济利润是基于现代公司制企业组织形式而建立的。会计利润是站在企业所有者利益主体角度的经营成果指标,而经济利润是站在公司这个独立于债权人和投资者的“人格化”主体利益角度而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