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科目披露要求

feion1992024-07-25  1

环境成本核算的具体内容 (仅供参考,我国尚无环境成本会计的相关法律制度)一、资源消耗成本:核算企事业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自然资源的耗用或使用的成本。二、环境支出成本:这部分成本是环境成本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直接降低排放污染物的成本,包括产品废弃物的处理、再生利用系统的运营、对造成环境污染材料的替代、节能设施的运行等方面的成本;②企业对销售的产品采用环保包装或回收顾客使用后的废弃物、包装物等所发生的成本;包括环保包装物的采购、产品及包装物三、环境破坏成本:核算由于“三废”排放、重大事故、资源消耗失控等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的损失。四、环境管理成本:核算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预防环境污染而发生的间接成本,包括职工环境保护教育费、环境负荷的监测计量、环境管理体系的构筑和认证等方面的成本。五、环保支援成本:核算企业周围实施环境保全或提高社会环境保护效益的成本,主要包括企业周边的绿化、对企业所在地域环保活动的赞助、与环境信息披露和环保广告有关的成本支出、以及在开征环境税的国家里支付的环境税成本。企业可根据自己的特点,结合制造企业成本核算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的设置,设置上述环境企业的子成本核算项目。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企业会计准则没有特别要求,不需要披露,除非对利润表项目影响很大的,则需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包括8项: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首要质量要求、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次级质量要求 (1)可靠性: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可靠性是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质量最基本的要求。(2)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3)可理解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4)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如确需变更,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5)实质重于形式: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能单单以其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如:融资租赁固定资产,虽然法律形式看承租企业并不拥有所有权,但从经济实质来看,企业能够控制其创造的未来经济利益,因此会计核算上将融资租入的资产视为承租企业的资产进行核算。 (6)重要性原则: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的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可以适当的简化处理。在评价某项目的重要性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判断重要与否,可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综合考虑(7)谨慎原则又称稳健原则或审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如:对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对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8)及时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行提前或延后。

上市公司根据有关规范的规定披露会计信息时,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以保证所披露信息的质量,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1)可靠性要求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应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真实,完整地反映公司状况,不得以虚假信息欺,误导信息使用者。(2)相关性要求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具有反馈价值和预测价值,有助于投资者作出正确的决策。(3)统一性有两层含义,其一,要求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格式应保持一致;其二,要求形成会计信息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在不同公司之间及同一公司的不同期间保持一致,以便信息使用者的理解和使用。(4)时效性要求上市公司应按照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及时公布定期或临时会计信息,以满足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5)充分性要求上市公司采用多种方式(包括报表、报表附注、文字说明),对可能会影响股东、债权人、政府、潜在投资者等决策的各种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进行充分的披露,不应有任何的隐瞒。(6)重要性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应主次分明,对可能会对股票价格、投资者的决策产生较大影响的事项应详尽披露;对某些次要的信息则可以简要说明,以保证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有效利用。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1197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