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基本前提:(1)会计主体。在会计主体前提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2)持续经营。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3)会计分期。食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其中,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如半年度、季度和月度。(4)货币计量。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在我国,企业会计通常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会计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做的基本假定。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明确规定了企业在组织会计核算时应遵循的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会计之所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产生了财产的差别,因此必须计算私有财产的得失,这样就产生了计算得失的方法,即会计。会计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而发展、丰富和完善的,从而会计又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实践证明,“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称会计假设,它是人们对那些未经确切认识或无法正面论证的经济事物和会计现象,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合乎事理的推断。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个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