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预算外

feion1992024-07-25  0

1、成本核算把财务上的成本核算项目都在财务报表里面反应出来,尽量做打详细一点;包括:生产成本 人员工资 办公费用 等等2、月初的预算就是把下个月的财务预算在财务列表里面有反应出来,对财务有个指导;尽量把这个月要花的钱详细的烈出来,再加上一些准备金,还有其他突发用途

只需要增设预算支出与预算外支出两个明细会计科目,即可以通过会计科目的借贷方来反映、核算、控制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的支出。拓展资料:预算与核算是财务工作的两个基本职能,两者代表不同的财务管理维度。预算,顾名思义,代表事前的管理。比如准备举办一项活动,我们先看看活动的预算是多少,即能花多少钱,然后按照这个标准去准备这个活动。所以财务预算就是一个行动标准、指南或参照。但是预算不是死板的,不是说规定这个活动花多少钱就必须控制在这个范围之内,不能超出。因为做预算的时候,基本上靠猜测或预测,或是拍脑袋。所以预算仅供参考,如果有合理的理由,当然是可以超出预算。现在很多企业把预算当做圣旨一般,不能违背。这样其实是不对的,预算的目的并非是严格控制不能超出,而是指明一个方向,让实际的业务发生往这个方向靠拢,不至于偏差太大,所以有个偏差是正常的。但是不能偏差太大,有偏差就要去弄清楚为什么会有偏差,合理解释一下,看看是否是预算做的有问题,还是实际业务有问题。所以从这个角度看,预算是个标尺,不是天花板。财务核算,则是一种事后的统计。相对于预算,核算没有任何主观猜测的成分,都是根据实际发生的业务数据进行统计。所以预算与核算,是一虚一实。而且财务核算是遵循企业会计准则进行操作,有固定的套路可寻。预算则完全依据业务管理的需要而设置,没有固定的格式。而且根据财务核算的规则,发票是作账务处理的依据,发票内容是什么,财务就做什么科目。

简单的讲,一个是预算内的,就在预算里面,一个是预算以外的,不需要人大审批和监督预算外资金 是由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自行提取,自行使用的,不纳入国家预算的资金。预算(预算内资金) 是按照法定程序编制、审查和批准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国家预算收支起讫的有效期限即预算编制和执行所应依据的法定界限,称为预算年度或财政年度。世界各国采用的预算年度有“历年制”和“跨年制”两种,我国和世界大多数国家采用历年制,即预算年度始于每年的1月1日,止于当年的12月31日。也有一些国家采用跨年制,比如英国、日本是从当年的4月1日起至下年的3月31日止,美国是从当年的10月1日起至下年的9月30日止。跨年制的预算年度以其终了日属于哪一年份,即称为那一年的预算年度。财政资金包括预算内和预算外两大部分。所谓财权,就是指对包括预算外资金在内的财政资金的管理使用权。前些年,由于科学合理的财政管理体制尚未建立,资金管理特别是预算外资金管理存在许多弊端,不仅影响了财政资金的合理配置,而且成为滋生腐败的一个重要源头。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合二为一。预算外资金的取得,存在许多不合理因素,为向农民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打开了方便之门。并且,预算外资金挤占了预算内资金,造成预算内资金不足。因此,有必要把预算内资金与预算外资金合二为一,控制资金来源与使用,严肃财经纪律。另外,乡镇级政府普遍存在人员膨胀现象。因此,要精简机构、减人、减事,减少财政供养人数,减轻政府负担,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支出效率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1182851